浅谈现代企业发展中的管理创新

2007-12-29 00:00:00禹治恒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13期


  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管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管理创新的过程,创新是管理的灵魂,是管理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环境和生产要素不断发生变化,国有企业必须积极进行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已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大环境,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管理创新已成为各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以安全生产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对市场需求缺乏认识,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企业经营者以一纸公文调来调去,对企业经营效益重视程度不够,更不会去思考成本和市场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企业的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日益凸现。为此,企业领导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生产,而更多的是关注市场、成本和最终的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而这些都离不开管理创新。
  (二)管理创新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全球经济以知识和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使科技和经济相互促进。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使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信息技术将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加速增长。总之,在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发展知识经济显得十分迫切。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加快实现管理创新,优化发展结构。
  (三)管理创新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在给国有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国有企业更深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同台竞技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们与国外管理先进企业的差距。要缩小差距,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在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努力实现管理创新。
  
  二、准确把握管理创新的重点
  
  管理创新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决不是靠短期行为可以实现的。管理创新关系到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必须把企业的管理创新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不随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而发生偏离。在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培养核心竞争能力就必须牢牢把握创新的重点,在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持续不断地实现思维创新
  管理思维创新是指在管理活动中,思维主体不受常规的、经验的思路约束,不断发现潜在的管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思维过程。思维创新也有人称之为观念创新,它具有突破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它决定了管理创新的性质、方向、方法、程度和效果。有效的思维创新可以对其它方面的创新产生积极的作用;不切实际的思维创新则可能给其它管理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总之,思维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核心,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创新必须首先实现有效的思维创新。
  (二)加快实现技术创新
  伴随着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视,导致一些知名企业不惜重金广纳科技人才,建立自己的科技机构。其目的就是抢占技术的制高点,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为此,对那些具有科研能力的现代国有企业而言,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新、特、优”产品,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正确方向;对那些不具备科研开发能力的生产型企业而言,要借助外部力量,如购买专利、与科研机构合作等形式,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业务。
  (三)努力实现体制创新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有在体制上不断创新,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进机制创新
  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工作效率。无论是面对企业经营者、企业骨干还是普通员工,要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都必须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必须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选人用人机制等,在保证公平、竞争、激励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即通过有效的机制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现代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清醒认识企业面临的环境,准确把握创新的重点,努力推动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健康成长,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新乡豫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