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如何改变了一个城市

2007-12-29 00:00:00刘建辉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13期


  弥勒是云南省红河州的一个县,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是这里却有国内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有五星级酒店和数家三、四星级酒店,还有休闲好去处。这一切都是因为这里有一家鼎鼎大名的企业——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以下简称红烟)。到过弥勒之后就会发现,红烟对于弥勒来说,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范畴,弥勒县近些年的变化都与红河卷烟厂分不开。
  从昆明驱车到弥勒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沿途所见与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农村景象别无二致。但是车到弥勒,特别是到庆来公园时,会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县城。
  庆来公园就在红河烟厂的大门口,喷泉、石桥、人工湖、假山、草坪、树木、石亭等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不由得感叹一个山区县城居然也有如此雅致的所在!这里是真正的公园,没有围墙、没有栅栏,所有人可以自由出入。
  与庆来公园一样令人惊奇的还有湖泉生态园和庆来学校。如果在一天内连续走完这三个地方的话,相信所有第一次到弥勒的人都会惊讶得合不上嘴巴。
  湖泉生态园是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不仅有大片的水面还有五星级的湖泉酒店,这在全国的县城来说并不多见。据说生态园内的温泉是云南省最好的,一到周末这里就会人满为患,想象一下3000人同时泡温泉的场景!很多人都是从外地慕名而来。
  庆来公园的名称来自于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因为熊庆来是弥勒人。同样用“庆来”命名的还有庆来学校。这所目前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多阶段教学的学校绝对称得上是全国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一期投资过亿元,整个学校依山而建,校园风景美轮美奂,校舍建筑别具风格。你所能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这里都有:山、水、人工沙滩、标准运动场、别墅一样的教工宿舍、欧陆风格的教学楼、教室里的大屏幕电视和实木地板……
  红烟的三大项目
  然而,仅仅在10年前或者5年前,前面提到的这些弥勒人想都不敢想。当时的弥勒县城的面貌与现在有天壤之别。据红河烟厂的一位老员工张师傅讲,他1990年第一次到弥勒县,看着眼前一片破败的景象,心想:这哪像个县城?!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和农村差不多,那天正好下雨,满街都是积水。
  5年之后张师傅第二次到弥勒,当时红河卷烟厂已经开始红火起来,弥勒的面貌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难以令人满意。1996年张师傅加入了红河卷烟厂后才发现弥勒最漂亮的地方就在烟厂内:“当时的烟厂内外反差特别大,县城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和景点,学校也非常破烂。烟厂内则非常整洁漂亮,像个世外桃源。”红河卷烟厂厂长邱建康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当时弥勒真正的城中心就在烟厂内,其他地方的建设程度根本无法和烟厂相比。
  红河卷烟厂1987年投产,但是最初的几年里一直亏损,烟厂自顾不暇,自然无法分出精力参与当地的建设。从1992年开始,红河卷烟厂开始扭亏为盈,也是从那时开始,红烟开始加大对弥勒当地建设的投入。最初的方式是单纯赞助资金,弥勒大大小小的道路建设几乎都有红河烟厂的赞助,据邱建康讲,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资金赞助从来没断过。
  2000年以后,红河烟厂参与弥勒建设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由单纯资金赞助发展到全方位的参与,不仅提供资金,还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庆来公园、湖泉生态园和庆来学校这三个红河卷烟厂参与的最大的项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按邱建康的话说,2000年以后,企业规模变大,也有了精力去参与做一些社会项目,2000年以前条件还不具备。
  据邱建康介绍,10年前烟厂周围全是荒地,因为土质很差,砂石含量大,树都不长。1996年红河卷烟厂发起了一次职工捐款,在厂门口建了一座体育馆,后来拆除后建了庆来公园。庆来公园是红河卷烟厂参与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建成后不仅立即成为弥勒人最喜欢的休闲去处,也减轻了红河烟厂厂区的管理压力。弥勒人都知道庆来公园是红烟出资兴建的,所以对于烟厂心存感激。
  庆来公园内一位卖水果的妇女告诉记者,由于烟厂并不限制外人进入,以前没有庆来公园的时候,弥勒人都往烟厂里跑,把烟厂当成了公园,那个时候烟厂里到处都是人。这位妇女2000年离开弥勒到北京打工,2005年夏天回到了弥勒。这期间她每次回来探亲都惊奇于家乡的变化,尤其对庆来公园赞不绝口。“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卖水果,即使卖不了钱,心情也是舒畅的。”她微笑着对记者说。
  在庆来公园之后红河卷烟厂又与当地共建了湖泉生态园和庆来学校。这三个项目为红河卷烟厂赢得了来自各方的赞誉。主要的原因是这三个项目公益性都非常强,其中庆来公园完全是公益性的。现在红河在云南的烟厂中按规模来算排第三,但是如果倒退20年,还是全国倒数第一。尽管有其他烟厂的规模和效益都超过红河,但是像湖泉生态园、庆来学校这样大的公益性很强的项目,可能很少有人愿意干。邱建康说:“我们做这些项目完全都是自愿的,没有外界的任何压力。建这两个项目的初衷是希望弥勒更好。”
  三个项目中,邱建康在庆来学校上投入的精力最多。在采访邱建康之前,烟厂销售部的人告诉记者:“邱厂长是个很低调的人,学校倾注了他太多心血,你应该多了解学校的事。”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建条件这么好的学校时,邱建康说,弥勒县学校的条件太差,没有一所像样的学校。因此他很久以前就萌生要办一所学校的想法,只是囿于条件限制,直到2003年才得以实现。他认为,学校是学生在其中成长的地方,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都很大,所以要尽量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校内所有的建筑几乎全是邱建康亲手设计的。当知道这个情况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感到惊奇,不得不佩服邱建康。邱建康技工出身,来红河卷烟厂之前在玉溪卷烟厂任一个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本人毫无建筑设计的专业背景,完全是自学成才。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对邱建康的评价是“不是个普通的老板”。
  在与邱建康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的一些设计理念丝毫不逊于一些成名已久的专业设计师,比如说他对建筑功能的理解、对空间的感觉、对水和草木的搭配以及对鱼水关系的见解。邱建康对于水特别钟爱,弥勒县城原来没有一片水面,现在有了很多,所有的水面全是由他设计的。记者在红河烟厂内以及门口的庆来公园看到,大片大片的水面清澈见底,错落有致,设计得相当精巧。邱建康从不限制人们在这里钓鱼,他认为,鱼少了水才会清澈,清水比鱼重要的多。
  云南省委书记、省长、副书记都到庆来学校视察过,仅主管文教的丹增副书记就来了三次。据红烟行政部经理介绍,丹增对于庆来学校赞不绝口,多次感叹这些学生太幸福了。弥勒县的领导对于红河卷烟厂修建湖泉生态园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县里的一位领导指着湖泉生态园的水面说:“如果没有红烟的参与,恐怕再过50年也不会有这潭水,最起码也要30年。”
  
  做行为的标杆
  
  弥勒县里的正式文件中这样描述红烟对弥勒的贡献:红烟为弥勒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事实上,红河卷烟厂不仅改变了当地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还在改变着弥勒人的思想和行为。邱建康特别看重红烟的企业文化,在谈及红烟对地方的贡献时,他认为从短期来看经济贡献比较大,从长期来看红烟的企业文化对地方的影响会更大。
  红烟的企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邱建康,记者在红河卷烟厂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思想对于红烟企业文化以及红烟所参与的项目的无处不在的影响。按照记者的感受,邱建康的思想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认真、开放、关怀。
  
  邱建康做事认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要做就做最好的”,他说:“别人能做的我们不做,别人做得比我们好的事情我们也不会再做,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国内硬件条件顶尖的庆来学校,看到了人气如此之旺的湖泉生态园。红烟的生产非常高效、不断创新和邱建康追求细节的完美分不开,这一点从他所设计的建筑和水面上也能看得出来。邱建康倡导开放的风格,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出入烟厂大院,办公大楼夜不闭门;所有的水面都没有护栏,庆来公园和湖泉生态园都免费开放。
  邱建康还强调人文关怀,他坦言自己是个人本主义者。他要求厂里的路灯晚上不能太亮,因为夜间是休息的时候,灯太亮了影响休息。以前弥勒人想要游泳都没有地方,于是邱建康就在庆来公园里设计了一个免费的露天泳池。弥勒县进行道路改造,正好有条路在红河实业公司边上经过,要增修人行道。邱建康就主动提出红河实业让出一米用作修建人行道。他说,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想着自己,每个人都为别人想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做一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个城市需要这样的东西。
  记者注意到,庆来公园的草坪上休闲的人们经常会不自觉地往烟厂门口看看,有时也会盯住进出烟厂的职工看。一位30多岁的从农村到弥勒的一家工厂打工的男子说,几乎所有弥勒人都以进烟厂工作为荣,他们的工资高,很让人羡慕。这位男子所言不假,据邱建康说,红河烟厂的正式员工的工资虽然不是云南的烟厂中最高的,但是红烟雇用的临时务工人员的工资绝对是最高的,平均工资超过千元,甚至超过了昆烟的水平。
  在负责修建湖泉生态园等项目时,邱建康说,我们本可以做到用非常少的劳动力,但是为了尽量多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还是多雇了很多人:“农民工的费用说实话很低,多用几个人对这个项目也不会有多大影响,这本来就是一个公益项目,不计较盈利,多帮助几个人总不是坏事”。邱建康虽然很少出去买菜,但是他自己说每次出去买菜都很“麻烦”,因为他总是看哪个人的菜不好卖,就买哪个。
  邱建康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红烟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了烟厂职工,烟厂职工又在更大的范围内影响了当地居民。邱建康说,红烟就是要在弥勒树立一个行为标杆。记者在弥勒感受到当地的民风非常纯朴,他们会很热情地帮你拍照,为你指路,毫无防备地回答你的问题。
  红烟还让弥勒人活得更自信,外出的弥勒人在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已经把红烟当成了最靓的名片。邱建康说,以前由于地方穷,弥勒人出去都抬不起头,现在不会了,到哪里都能抬起头来。以前的自卑感变成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