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个人消费保持了持续繁荣,并一直被看作是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去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商业投资与出口都面临困境,但唯有个人消费一枝独秀。
一、个人消费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
美国是典型的个人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根据1960-2000年国民核算账户计算,个人消费平均占美国GNP的63.5%,政府消费与投资占20.6%。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个人消费占GDP比重继续上升,从2005年的GDP支出结构看:个人消费占70%,其中服务消费占40%(住房占10%,医疗占12%),非耐用消费品占20%(食品10%,服装2.7%,燃料2.4%)。耐用消费品占8%(汽车3.6%,家具3%)。其余30%中商业投资占16%,政府支出占19%。差额为净出口和存货增量。
去年夏季,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严重滑坡,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各界普遍担心会由此影响消费者信心。然而去年四季度以来的数据表明,个人消费这台发动机并没有熄火的迹象,美国民众仍然一如既往地通过自己执着和慷慨的消费推动着美国经济的成长。以今年一季度为例,初步估算GDP仅增长0.6%,但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高达3.01个百分点,而商业投资与净出口的不佳表现分别使GDP减少1.55和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美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进入衰退。正是出于对美国消费者的信心,美联储对今年的经济增长仍然充满信心。
回顾1982年以来的100多个季度中,美国只有2个季度出现了个人消费支出下降的纪录(即1990年4季度和1991年1季度,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期间)。而在因网络泡沫崩盘进入短暂衰退的2001年,居民消费依然保持着增长,堪称是美国经济史上的奇迹。
二、美国消费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
综合各方分析,80年代以来美国个人消费持续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是个人消费持续增长的基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出现过短暂的网络泡沫和金融风暴,但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的低通胀和高增长阶段,即所谓“大稳健”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的失业率基本保持在5%以下,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稳定的收入预期对消费者信心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是美国家庭财富的迅速积累使消费增长更加稳定。美国人的消费行为首先取决于对收入的预期。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个很大变化是,影响美国消费者信心的已不局限于工薪收入的增长,更多来自家庭财富的积累,特别是房地产和证券资产的积累,即所谓“外生性财富创造”。目前70%美国家庭拥有住房,50%的家庭拥有股票。据有关学者统计,1995—2005年间,美国家庭净资产的增长相当于其可支配收入的35%。1980年到2006年间,美国家庭财富净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超过了个人收入3%的年增长率。到2006年,家庭财产净值与个人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已经由1980年的4.4∶1提高到5.7∶1(2000年曾高达6∶1)。统计还显示,从1952—1994年,美国家庭从股票和房地产得到的收益平均高于家庭储蓄1.7倍,而1995—2003年,这一比率达到4.4倍。因此,美国人普遍相信资本收益是增加家庭财富的主要方式。
正是由于资产价格不断上升带来的财富效应弱化了即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力,即使面临经济社会的较大变动,如9.11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