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努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13期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其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以下简称一重)是我国“一五”期间建成的一家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央管理的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一重形成了冶金轧制设备、矿山设备、锻压机械设备、大型发电设备铸锻件、工矿备件、石化容器、核岛设备以及专项产品等八大类主导产品,先后装备了宝钢、鞍钢、武钢等各大钢铁企业;一汽、二汽等各大汽车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化工企业;中国铝业公司等有色金属企业;平朔、准噶尔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50多年来,一重共生产重大装备和机械产品100多万吨,填补国内工业技术空白300多项,开发研制新产品240多项,打造了著名的“一重”品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
  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一重形成了从炼钢、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到机械加工、装配、检测计量等配套齐全的先进手段和能力,可一次提供钢水700吨、最大铸钢件500吨、最大钢锭300吨,是我国最大的大型铸锻钢生产基地,并拥有国内最大的重型容器和重大技术装备临海组装发运基地。
  目前,一重已获得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ASME证、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中国CCS船级社证书、英国LR船级社证书、美国ABS船级社证书、挪威DNV船级社证书等,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GJB/Z9001质量体系认证。
  作为中央管理的53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一重始终以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为己任,积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为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得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振兴装备制造业重要贡献奖。
  在冶金轧制设备研制方面,一重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之路,积极开发自己的专有技术,形成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开发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套大型冷连轧机组——鞍钢1780mm冷连轧组,制造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mm热连轧机、2150mm热连轧机组和2130mm冷连轧机组等大型轧制设备。其中,鞍钢2150mm热连轧机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设计和制造现代化大型热连轧机的历史。2130mm冷连轧机组是继1780mm、1500mm冷连轧机组之后的又一国产化精品。它运转一年,可为鞍钢新增产值8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与进口同类设备相比,可节约采购成本40%,节省投资建设周期8—12个月。目前,一重已完全具备2130mm以下冷连轧机、2150mm以下热连轧机和3500mm以下中板轧机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能力,是国内接受轧机订单最多的企业。产品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代表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在石化容器研制方面,一重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场组焊和材质升级等四次飞跃,经自主研发,掌握了超高压容器设计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国内石油化工深加工容器市场的垄断,先后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石化巨头签订了一百多台锻焊或板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的制造合同,锻焊结构反应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现已开始向欧洲和非洲国家出口。
  在水电、核电铸锻件产品研制方面,一重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三峡转轮叶片的浇铸,并用于三峡左岸机组中;承担了三峡右岸机组四根主轴的研制任务;成功地研制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压力容器和蒸发器、稳压器全部锻件,并把目光定位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的攻关上,签订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百万千瓦级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1号机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合同。
  另外,一重还自主设计和制造了中国首台、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这标志着我国重型锻造设备水平已经跨入国际领先行列,标志着我国现已具备自主生产高端大型锻件的能力,为彻底改变一些大型、关键锻件尚需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一批重大项目,如海水淡化设备、空心钢锭、铸钢支承辊等课题也有很大进展。
  通过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一重的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提升,轧机、核电、加氢、支承辊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成功地打入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出水平也逐年大幅提高。当前,一重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管理集团化、市场国际化、技术产业化,努力把一重建设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有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