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六大亮点

2007-12-29 00:00:00
中国经贸导刊 2007年13期


  编者按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行动计划,也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
  《规划》回顾了“十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八大产业、三大区域发展重点、九大专项工程、五大保障措施。本刊分十六个专题介绍《规划》亮点。
  
  自主发展能力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按照“十五”规划,当时高技术产业首先是要“力求在总量规模方面上一个新台阶”。而根据“十一五”规划,当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要使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十一五”规划还针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提出了国内高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翻一番、自主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力争由35%左右提高到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争取从12%提高到15%左右等具体数量指标。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员介绍,这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大而不强”,国际分工地位较低,加工装配比重过大的现状提出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将自主创新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则,并部署了九大产业专项工程和五大政策措施来提高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九大产业专项工程包括: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专项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工程、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工程、数字音视频产业专项工程、先进计算专项工程、生物医药专项工程、民用飞机产业专项工程、卫星产业专项工程、新材料产业专项工程。
  五大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投融资政策体系、加大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和人才政策、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宏观引导和协调。
  
  国家确定未来重点发展的八大高技术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遴选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技术集成度高、体现国家竞争力的八大高技术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其中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海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在近日发布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予以重点部署。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重点: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总体趋势,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基础性核心产业,重点培育下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新兴产业群,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创新效益型转变。
  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发展生物能源,加快发展生物制造。
  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重点:要按照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要求,扩大民机产业规模,提升航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卫星研发制造水平,构建和完善通信广播电视、导航定位和遥感三大卫星应用体系。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关键领域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电信服务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培育技术服务业。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和氢能,提高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产业的发展重点:培育海洋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深海资源产业,积极推进海水综合利用,推动海洋资源开发从浅海向深海延伸。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要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强化高新技术在农业、节能降耗、环保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高技术服务业将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已达到1万亿元左右,网络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正不断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计,到2010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2万亿元。
  高技术服务业“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要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二是要积极促进高技术在传统服务业的应用,大力推动新型业态的发展。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重点:一是要加强通信、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要推动电信业发展向信息服务型转变,创新电信业务,增加服务价值,提高服务质量,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工程;三是要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着重解决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和可信问题,推广第三方交易与服务,整合电子政务网络资源,依法开放政务信息;四是要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品,培育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五是要培育技术服务业,鼓励和扶持技术扩散、成果转化和科技咨询等技术中介服务,实现技术服务业的有序快速发展。
  据悉,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方面,组织开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全面研究,包括建立高技术服务业统计体系,制定扶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等。
  
  将着力打造全球一流的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通信制造业是我国开放较早的行业,也是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产业。TD-SCDMA产业链逐步完善,华为、中兴、大唐等通信制造企业的崛起,表明我国通信制造业的竞争力迅速提升。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我国在全球手机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有望达到55%。
  围绕打造全球一流的通信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的目标,“十一五”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思路是,要把握技术融合演进趋势,抓住国际通信产业调整机遇,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强化标准制定,使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发展重点:一是发展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数字集群、宽带无线接入产品;二是积极推进智能光网络、超长距超高速光传输、宽带有线接入(xDSL)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规模生产;三是加强下一代网络技术和关键产品的研究开发,形成高端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等新的产业增长点。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率先做强通信产业的需要,组织实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工程,重点是继续推动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增强型技术产业化,构建系统设备、终端、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软件、仪器仪表等产业配套体系,发展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软件和服务产业,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全球移动通信研发及生产基地,确立我国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优势。
  
  将着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
  
  “十一五”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思路:一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继续引进一批国际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完善产业链,较大幅度地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研究制订新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近期将出台,这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全面加速发展。
  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重点:一是优先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增强关键芯片自主开发能力,重点研制系统级芯片(SOC)。二是鼓励纳米级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努力提高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水平,提升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能力。三是加快半导体专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1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将由2005年的1000亿元左右达到提高到370030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国家将组织实施集成电路产业专项工程,加快推动形成以设计业为龙头、制造业为核心、设备制造和配套产业为基础、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该专项工程主要包括:建设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和工艺试验线,重点开发涉及国家安全和量大面广集成电路芯片,提升集成电路研发水平。组织90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专项,发展高密度封装技术。支持集成电路重大工程技术升级,建设90纳米、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和12英寸硅片材料、化合物光刻胶等关键材料。
  
  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