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温和上涨的运行态势,但价格上涨的幅度有所扩大,价格变化的结构格局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价格上涨的压力将继续加大,但价格运行不会改变温和上涨的运行态势,短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前5个月价格运行情况
今年前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比去年同期上涨2.9%,涨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在前5个月上涨的2.9个百分点中,去年翘尾因素影响价格上涨约1.6个百分点,新涨价1.3个百分点。从前五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变化来看,1—5月份分别上涨2.2%、2.7%、3.3%、3.0%和3.4%,涨幅变化总体上呈现逐步加大的态势。总体上看,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但涨幅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也有所加大。具体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加大
1—5月份,食品价格累计上涨8.3%,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7.2个百分点,其中,1—5月份粮食、肉禽及制品、鲜蛋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4%、17.9%和29.9%,涨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5.2、25.1和41.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范围有所扩大
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构成中,价格上涨的有6类,比上年同期多一类;价格下降的只有2类,比上年减少一类。1—5月份累计,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烟酒、医疗保健、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8.3%、3.9%、2.1%、1.7%、1.4%和0.1%;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1.3%和0.2%。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自从2005年8月份以来已经连续22个月小幅上升,衣着类价格出现了近几年少见的上涨,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的下降幅度总体上也在逐渐减小。说明主要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的态势在减弱,小幅上涨的态势在增加。
(三)服务价格上涨幅度有所减小
1—5月份,服务项目价格累计上涨1.6%,涨幅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7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年同期减少约0.05个百分点。在服务价格中,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作用最大的是居住价格,1—5月份居住价格累计上涨3.9%,但比上年同期减少0.8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格局发生变化,农村消费价格涨幅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1—5月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分别上涨2.7%、3.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0.6个百分点。
另外,生产资料销售价格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明显上涨的走势,但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相对比较温和。1—5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累计上涨4.9%,涨幅比上年同期增加4.7个百分点,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价格下降的低基数影响:自从去年5月份以来,流通环节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明显加大,今年前4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同比涨幅继续保持了明显上涨的态势,平均涨幅为5.5%,但5月份涨幅明显减小,涨幅仅为2.4%。前5个月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环比变化基本保持平稳,5月份价格水平比年初仅上涨2.5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整体呈现温和上涨态势,涨幅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特别是采掘工业价格涨幅回落显著,但原材料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仍然较大。总体上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呈现上游产品价格涨幅减小、下游产品价格涨幅增加的态势,显示出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加大的运行特点。
分析来看,前5个月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二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如果剔除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则前5个月价格总水平上涨仅0.7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和价格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资产价格涨幅较大,经济运行中存在潜在的泡沫危险
前5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1%、5.9%、6.0%、5.3%和6.6%,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4.4%、5.9%、6.1%和6.8%,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5%、4.2%、5.7%、4.9%和5.3%,总体上看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在当前资产价格存在潜在泡沫危险的情况下,如果由食品带动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趋势继续发展,将增加价格全面上涨的压力,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长期缓慢、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居民未来支出预期增加、价格结构性变化等原因,居民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承受能力明显减弱,百姓对价格上涨的满意度下降。此外,在流动性持续过剩的压力下,央行所能忍耐的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已经低于传统的警戒线,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二)原材料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涨价的能力不断减弱
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8%,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9%,而加工工业出厂价格仅上涨2.0%,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则下降1.3%。比较来看,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加工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涨幅,上下游产品价格的涨幅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下游企业消化上游产品涨价的能力在不断减弱,既可能迫使部分下游生产企业通过涨价来释放成本增加的压力,也可能增加下游企业生产困难,导致部分企业经营效益的下降,甚至造成一夜的停工停产。
(三)城市居民对价格上涨的实际感受较为强烈,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感受更为明显
近几年医疗、教育、交通、居住等服务项价格涨幅较大,导致城乡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医疗、教育、交通、居住等服务项目支出明显增加,大大增加了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生活负担。今年5月份以来,多数地区猪肉、鸡蛋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城镇居民在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生活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大。
三、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从目前及未来发展情况来看,今年后期价格运行将是向上的趋势,但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一)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分析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投资、消费需求稳定增加,将继续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从前5个月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GDP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8.1%,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长变化来看,1—5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9%,尽管增速比去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但却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投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并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继续形成压力。从消费增长变化来看,1—5月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3、4、5月份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3%、15.5%和15.9%,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二季度整个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GDP增长速度大体保持在11%左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将超过15%,这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较强的拉动作用。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和股市财富增加效应,将带动社会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CPI上涨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民收入增长较快,2004—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0%、10.8%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