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君
评价中印军事交流,就像说半杯水,乐观者看到“有了半杯”,悲观者则叹息“才有半杯”。中印边界问题已经纠结了近半世纪,两国陆军首次联合军演实属不易
12月20日至28日,云南昆明,中国和印度陆军将首次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中国驻印度使馆武官助理李先生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印方将派出一名陆军中将,率领100多人的队伍来华。印度军人的武器装备,将由俄罗斯产伊尔—76运输机直接运抵中国。中方也将派出100名官兵参加演习。
45年前,中印军人曾经刀枪相向——那场边境反击战的记忆,至今还留在很多中国人的脑海。因而,这次的军演,就像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所说的那样,“规模不大,意义不小”。
军演为何被推迟
今年5月,印度参谋长委员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辛格在访华时,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建议:两国陆军进行军演。随后辛格宣布:10月,至少将有一个排的印度官兵前往中国,与中国军人演练反恐战法。
7、8月间,《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高调为军演预热:今年10月至11月,两国陆军在中国成都军区属下的云南省马兰训练基地举行长达两周的反恐演习,60名印度陆军官兵参加……
但直至10月,两国国防、外交等部门没有再透露任何关于演习的情况。正当舆论纷纷猜测时,印度媒体传来“军演推迟”的说法。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入侵事件”被印度媒体热炒。《今日印度》在题为《匍匐入侵》的报道中称,“今年以来中国军队入侵印度边境达130次,相当一个完整的师的中国军队进入‘阿鲁纳恰尔邦等地,引发印度当局严重关切”。
中印边境各段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争议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段争议面积最大,约9万平方公里,就是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关于这段边界的谈判也最为艰难。
中方舆论认为,某些印度媒体和议员为了增加边界谈判的砝码,干扰视听,导致军演被推迟。而印度媒体援引官员的话说,“中国原定9月派人到新德里确定演习具体日程,但最后一刻突然取消访问。”
此时,中国官方没有表态。“也许认为‘入侵报道不值一驳。中方珍惜两国如今比较平和的状态,不表态,其实是理性的处理方式。”一位日本驻华记者评论道。
据中国驻印使馆武官助理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11月底,在中国驻印度使馆的配合下,两国军官在印度东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加尔各答会面,最终确定演习的确切日期和持续时间等细节。
“由于边界争议等原因,两国缺乏战略互信。”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副所长、南亚问题专家孙士海分析说,“所以,陆上首次军演具有开拓性作用。”
解决历史问题有待时日
12月1日,《印度时报》发表文章称,“在中印首次联合军演开始几周前,真正的军演已经开始”。文章这样报道:两年前,印度在与中国接壤的实际控制线附近设立了两座军事碉堡和若干哨站。今年11月8日前后,中国军队摧毁了这两座碉堡附近的一些哨站,动手后迅速返回。
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曾多次就“入侵”事宜表态,“对于实际控制线,中国有中国的看法,我们有我们的看法,双方正通过各种机制弥合分歧”。安东尼还致信印度议员:“两国在实际控制线两侧未发生大规模越界行动,一些小越界行为也是由于双方对实控线认识不同所导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前印度方面出现一些杂音,表明双方在边界等问题上存在理解的鸿沟。他指出,这次演习安排在昆明,避开有争议地区,体现了技术安排上的善意。
谈起中印边境争议,1991年至1994年任中国驻印度大使的程瑞声对本刊坦言:“中印历史遗留问题很敏感、复杂,解决难度比较大,还有待时日。”
1914年,英属印度政府外交秘书亨利•麦克马洪炮制了所谓“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把原本在西藏境内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划进了英属印度殖民地。中国政府历来不承认该线,印度1947年独立后却宣布继承英国在西藏的特权,“麦克马洪线”成为中印边境争端之源。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印度单方修改边界地图,把“未界定”地区全部标明“界定”,推行蚕食中国领土的“前进政策”,边境枪声不时响起。
“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78岁的北京市民冯先生今天仍能记起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当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自此,两国高层停止往来,友好交往全面中断。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中印边境多次出现剑拔弩张的态势。
据中国媒体报道,在长期对峙中,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双方哨所位置犬牙交错。特别在东段边境,中印互有一些突出部。因此,印度媒体多次渲染的所谓“入侵”,只是中国军人在己方实际控制区内的正常活动。
“国家间的疑虑在军事上会表现得更多一些。从这个角度看,双方军人加强交流和对话,可以推动边境问题的解决。”程瑞声说。
从对峙转向交流
1976年,中印两国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1992年到1994年,两国国防部长也进行了第一次互访。程瑞声还记得印度国防部长帕瓦尔访华时说的话:“我到中国亲眼看一看,才知道中国人民正忙于建设自己的家园,中国对任何国家都没有不良意图。”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访华期间,中印签署了全面合作宣言。当年11月,两国海军在东海举行了首次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中印军事往来开始升温。目前,中印海上演习已进行了3次,军舰也实现了互访——两国海军因为没有历史包袱,交流的步伐比陆军、空军都走得快。
瓦杰帕伊访华后,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谈判机制开始运行,至今已举行了10轮磋商。边界谈判的成果直接反映到军事领域——两国边防军由对峙状态走上交流轨道。双方建立地方指挥官通信热线,在边境开展重大军事演习前通知对方;每年举行联合登山训练,间或进行体育比赛;形成在对方重大节日到来之际彼此祝贺的习惯;每年5月和10月,召开两次边防队会议,沟通情况;两国军官也都曾观摩过对方陆军演习。
印度媒体曾评论说,在如此漫长、未定的边界,几乎天天面对面的两国军人近几年没开过一枪,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近两年来,在双方的努力下,两国开始从实际控制线撤走坦克、战车和防空导弹等重型武器。
孙士海认为,即将进行的军演向世界表明:“中印会在边境等问题上保持克制,军队不是为了对抗而存在。”
“有了半杯水”
印度空军部长近日公开表示,空军也可以与中方开展演习。
观察家注意到,海陆空三方的联合军演都是由印方主动提出的。目前,印度军事装备70%来自俄罗斯,印俄军事交流非常深入。印度与日、美等国的军事交流也在加强。今年4月,日、美、印三国首次在日本近海举行联合军演。一些舆论评论称,三国军演有针对中国之意。
接受本刊采访的专家认为,印度和中国举行军演,也是出于外交平衡的考虑。
驻印使馆武官助理李先生告诉本刊,明年类似规模的军演还要进行,但地点将改到印度,“这种军事交流将形成常态。”
中印军事交流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但是,由于边界问题还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双方目前在边境依然部署了相当的军事力量。而双方之间心理上仍然存在的猜忌,也将干扰两国军事交流的深化。
“评价中印军事交往,就像说半杯水,乐观者看到‘有了半杯,悲观者叹息‘才有半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说,“无论如何,陆军实现首次军演,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