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性教学模式在普通生态学教学中的实践

2007-12-26 00:40刘春爽张云波赵朝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刘春爽+张云波+赵朝成

摘要:问题性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普通生态学中应用问题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普通生态学教学中构建问题性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问题性教学 普通生态学 教学模式

《普通生态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这门课涉及到生物学、数学、化学、哲学和系统论等各个方面知识,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范围大、应用范围宽,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普通生态学》讲授教学法,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死记硬背,机械学习,严重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活跃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的动力。“问题性教学”模式正是以“问题”为中心,并将它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发展其创造力。本文介绍了普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性教学的运用方式及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职欲望

通常问题情景可分为两大类型:全课程情景和阶段问题情景。全问题情景创设于课堂教学初级阶段,是关于整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性问题情景,不仅反应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还具备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种群及其基本特征”这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便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1.种群生态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种群是怎样的一类生物群体呢?具有那些特性呢?

2.种群动态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最为关注的内容,是描述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的,那么如何描述种群的数量特征和分布特征呢?

3.在进行动态研究时,如何预测种群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动规律呢?

这一问题情景的创设,不仅使第一次接触种群生态学的同学产生了研究、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清晰的感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知识脉络,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森如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全课问题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调动起来之后,还必须将此氛围维持下去,这就需要创设“阶段问题情境”,即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围绕全课问题情境创设一系列问题。如在“种群数量特征”这以内容的教学中,便设计了如下问题:

1.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内个体的数目,那么通过直接数特定分布区域内的个体总数量,然后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对于移动的或濒危灭绝的生物,如果表示和计算其群密度?

3.对于分布区域广泛但个体较小的固定生长的生物,如果进行种群密度统计?

通过阶段性问题情景的设置,规定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内容,引导学生沿着设定的方向去思考、探索,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是教学效果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二、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如果说创设问题情景是问题性教学的关键所在,那么,分析矛盾、解决疑惑则可以看作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其实,学生解决疑惑,理解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来自很多方面的矛盾,诸如新旧知识之间的、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因和果之间的,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根据思维的规律,围绕矛盾提出问题,启发、点拨学生运用归纳、联想、类比等方法提出假设,探索、验证相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只是的过程中,思维得以锻炼和发展。例如,在讲解“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的时候,便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

1.复习旧知,发现矛盾

新知识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是旧知识逻辑的发展,通过复习旧知识才可能发现并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所以,分析矛盾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回顾相关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为此设计了如下问题:

(1)什么是种群?它有那些特点?

(2)种群与群落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群落特征和种群特征有那些异同?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差别。

2.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模式

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新旧知识的矛盾,从而使其原有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现象,产生尽一步探索的欲望,所以据此应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假设。例如,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两种假设:

(1)种群特征与群落特征相同。

(2)种群特征与群落特征部分相同。

那么,哪种假设成立呢?

3.验证建设,解决矛盾

在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中提取相关信息,对假设加以验证:

(1)群落结构特征众多,其中是否包含种群的结构特征?

(2)群落结构特征中是否有种群结构特征所不具备的内容?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明确了群落结构的特点。

三、揭示本质和规律

揭示本质和规律,可以说是问题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其实,我们启发设问、分析矛盾就是为了揭示出知识的本质,运用知识的规律。当然,在这之中也要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思维方法。比如,从联想中进行类比和对比的方法,从分析中进行试探的方法,从归纳中进行猜想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论证的方法等,从而是学生的思维得意创造性的发展。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将学生充分地调动起来,将其视为规律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为此在思维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思维过程的考察。

四、问题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问题性教学”的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对已有知识信息的重组,通过抽象、概括、归纳、迁移等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层次结构,构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既使学生掌握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养成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柴超.环境生态学教学中问题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科技信息,2008,(04):512.

[2]招礼军,朱栗琼,庄嘉,杨钙仁,吴庆标.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大学教育,2015,(04):93-94.

[3]项贤领.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生物学杂志,2016,(03):110-113.

[4]熊君,吴杏春,孙小霞,吴则焰,魏道智,林文雄.时代背景下对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06):50-53.

[5]陈桂葵,章家恩.优化《普通生态学》教学内容与环节的研究与实践.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189-19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