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波
摘要:面对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时代,面对互联网爆炸式发展状况,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分析了网络媒体背景下新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难点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难点 对策
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推动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媒体背景下新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知识,与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离。大量的党史知识,为积极入党的同学提供了下载资料的便利,却未完全发挥了其提高思想觉悟的功能。相对比之下,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去其它网站浏览一些受关注、感兴趣且期待解决的内容,如身心健康常识、情感交流、文学欣赏、人际交往技巧以及生活指南等。还有部分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网恋、黄色网站等,在自制力不强的情况下也得不到相关网络内容的帮助。网络内容缺乏实际性成为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最大屏障。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只承担相应的教学工作,而课堂之外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有学生管理人员进行,造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脱节的局面,不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其影响力小,知名度不高,起不到相应的教育作用。部分院校学生在熟悉几个常用网站的同时,甚至不知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存在,更不了解其重要性。
二、网络媒体背景下新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对策
提高教育内容可信度,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在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形势下,高校不再是“象牙塔”,网络教育必须依据人本原理,以青年大学生的需要为基点,探寻“网育”的特点、规律和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吸引力建设放在首位。吸引力是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受教育者没有兴趣或需要,教育者所“生产”的教育信息资源只能以“存在态”滞留在网络空间。即教育信息资源如果不被受教育者“点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实现。因此,必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提高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只有那些让大学生感到对自己有意义的信息和知识,只有使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于生存、发展有益处,大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注意,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只有这样,“网育”的吸引力才会增大,“网育”的目的才可能实现。
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应使广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成员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紧对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培训,使其认识网络、了解网络、最后做到操作网络、控制网络,利用网络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和介绍广大学生上一些积极健康、符合学习需要的网站,发挥网上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主动指导广大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网络,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
学校应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多渠道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通过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形成一种健康的、是非分明的网络环境,防止负面信息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在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宣传网络法制,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德治网、以法治网。积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灿德.论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 (04):122-125.
[2]金鑫,张耀灿.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06):17-20.
[3]韦扬.对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思考[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27-29+44.
[4]王新华,陈向阳.网络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0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