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贴膜节能。上世纪50年代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后,因夏季室内温度太高导致耗能严重。现在,对这些耗能建筑已进入全面改造,其方法是,在玻璃幕墙上贴一层具有隔热、保温、防紫外线功能的膜,就能有效地降低热辐射。准备实施节能改造的建筑,会由节能公司先行整体评估:建筑处于什么气候带、目前耗能多少、需要不需要玻璃贴膜等技术,评估后得出结论,成本回收是3年还是5年。像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学楼、西门子公司办公大楼等都是运用的这种贴膜技术。
节能公司包揽。如果一个大楼已存在20年,设备会严重老化,耗能巨大。而业主往往很少愿意花钱去改造他们,大量能源就从这些老掉牙的办公楼里流失。在美国,这样的“缺口”不是靠财政拨款去堵,而是由多家节能公司联合起来的节能民间协会完成。节能改造包括更换门窗、更换空调、更换网线等,费用全部由节能公司支付。然后签定10年的合同,合同内写明,目前这幢大楼的年能耗是多少,需要多少费用维持。节能改造后,将节省费用多少,省下的这部分钱,前5年交给节能公司80%,后5年给50%。合同期满,这些改造的设备就永久性留给这幢大楼。
系统管理能源。面对能源危机,美国制定了“节能之星”认证标准,就像对待食品、药品那样,严格控制节能材料、技术和产品,节约的项目包括外墙、门窗、空调、物业管理等领域,水、风、光、地热等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上被广泛使用。在细、新、尖节能技术不断涌现的同时,“细节节能”仍备受研究机构的关注。人们用高亮的荧光灯管代替白炽灯,使每度电都发出最亮的光。有些公共场所利用镜子做反光体,增加室内亮度。就连公共建筑的“出口”标志、信号等不起眼的地方,也被纳入了能源管理系统,这些地方都设置了自动开关。
目前,建筑节能已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美国政府每年都要更新一次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蕴藏的巨大商机吸引了很多公司加入进来,某个家庭一个电话,就会有节能公司上门服务。
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能源消耗的高峰期,美国建筑节能的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李松荐自《海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