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构建

2007-12-20 09:16岳爱武黄兴友
理论月刊 2007年11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先进性学生党员

岳爱武 黄兴友

摘要:中共中央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集体教育活动在高校学生党员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高校在如何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路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如先进性教育方面不深入,制度建设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为此,必须努力探索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路径建设,即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体系,并切实把握好三者的内在联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学生党员; 先进性; 长效机制; 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7)11-0173-03

目前,我国有党员6900多万,约占总人口的5%,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占到了27.3%;2005年全国新发展党员中,近1/4是学生(2005年全国发展的241.8万党员中,有60万是学生),学生党员比例达到8%(其中研究生党员比例达45%,本科生党员比例达9.5%,专科生比例达3.2%)。[1]由此可见,高校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

一、 当前高校在构建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路径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先进性教育方面不深入,效果不够明显。新形势对先进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难度。然而,有的单位和部门对此认识不深,先进性教育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重视不到位。在现有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有些领导把先进性教育仅仅看作是临时性的业务工作,没有真正纳入全校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没有把先进性教育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未完全形成“大宣教”的格局,使先进性教育的广泛性、深入性受到很大局限。二是教育过程“前紧后松”,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思想,把发展学生党员看作硬任务,教育看成软任务。发展前要求十分严格,入党后管理有所放松,出现了“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员模范作用的充分体现。如果说学生党员入党前的教育工作有章可循的话,入党后的教育工作就是一种自发状态。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从时间上讲,应把培养教育的起点放到一年级新生中,把培养教育的内容分层次贯穿于大学四年生活,将入党前教育、预备期教育、正式党员教育三个阶段的培养教育放在同一重视的高度,坚持对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全程教育。三是教育内容单调枯燥。结合教育目标、任务、对象等进行认真研究不够,有的针对性不强,有的不全面,对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单调,学习形式单一,没有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不明显。比如,理想信念教育往往与学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结合不紧密。因此,传统的,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和党报、党的文件为主的教育学习内容难以像过去一样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四是教育形式落后。对切实有效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的探索不够,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及网络优势开展教育,缺少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致使教育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有的部门以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实实在在、深入有效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缺少真诚的交流、沟通。同时,一些单位和部门在教育中紧一阵松一阵的“一阵风”现象较为突出,“润物细无声”的经常性教育坚持得不好或者说不够得力。

2. 制度建设不健全,一些制度执行不力。当前先进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制度建设目前还是空白,使得某些领域或环节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有的制度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比如在推荐优秀团员为发展对象时,仅有学习成绩可以算作一条“硬杠”,其余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都具有很大的“弹性”。据重庆交通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43.5%的学生党员认为“入党把关不严,缺乏监督”。二是制度不完善。特别是没有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进行客观的、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仅仅局限于以思想教育代替制度管理,以纪律约束代替制度建设,忽视学生基层组织的特殊性。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是“根据需要来确定”的,有的学生党员认为,发展学生党员或党支部的重大事件的决定是由支部书记或是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即辅导员)一人说了算等等。三是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学生党员管理的观念滞后,管理方式陈旧,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面对扩招、学分制、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冲击,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有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并未严格执行,存在搞形式、走过场,使制度规定形同虚设;有些单位执行制度随意性很大,甚至对一些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党纪政纪处分决定在执行中也大打折扣甚或严重走样。四是组织生活制度缺乏创新。党支部活动以组织生活为主,而组织生活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种形式是以读文件、读报纸为主,缺乏结合实际的专题研讨和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另一种是连形式也没有,党支部活动匮乏,组织生活枯燥乏味,缺乏对广大党员的吸引力。

3. 监督不到位,监督体制不完善。学生党员监督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对高校的党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一些院校党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由辅导员一个人负责,使育优、推优和优选工作“一体化”,没有相应的权威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客观上为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提供了方便之路,甚或一些学生在入党前,通过送礼物、请吃饭等各种名目或各种理由与辅导员“亲近”,以此获得入党的“政治资本”。同时,有些管理制度在执行中被“软化”,如在处理不合格党员的事情上,有些党支部怕断送学生的“政治前途”,主张教育从严,处理从宽,从而违背了对党员严格管理的原则,不能使有效的管理措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党员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对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和约束。许多党员学生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学生党员的民主测评与日常考核、奖惩等结合不紧密,许多民主测评走形式、走过场,日常考核没有具体量化,操作较难,有时出现“评而不定,定而不评”的现象;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触及实质,有时甚至是雷声大,雨点小甚或是没有雨点。这样对学生党员思想触动不大,客观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第三,平时日常生活中轻视监督甚或不监督。认为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思想觉悟高,自控能力强,监督只是在偶尔的党支部大会上,平时很少单独找党员谈话,难以进行正面教育,以致使某些党员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时间一长,他们的组织观念淡漠,纪律观念淡化。

二、 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努力探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体系

1. 夯实基础,深化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必须坚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的指导思想,坚持不懈地抓好先进性教育,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上下功夫,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一是要更新学习教育理念。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学习既是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党性、加强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无论预备党员还是正式党员,都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要坚决克服轻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错误倾向,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付诸实践。二是要健全学习教育制度。要坚持“三级三段”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即通过校院(系)两级党校,班级党知识学习小组三级培训机制,加强对学生党员入党前、预备期和转正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教育培训工作,以及相应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推动党员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要深化学习教育内容。党员的学习教育,既要注重政治理论,又要重视哲学、经济、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重点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履行岗位职责教育、思想道德作风教育等。四是创新学习教育形式。要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单向性教育与互动性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五是强化教育阵地。通过合理运用教育阵地,能够扩大教育影响,巩固教育实效的作用。为此,首先要强化党校阵地,坚持用先进性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着力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其次是要坚持园区阵地,通过加强园区阵地建设,以实现学生党建进园区,学生党员的教育重心下移,扩大党员教育的辐射力;再次是网络阵地,高校学生党组织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推进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通过网上宣传、网上邮箱、网上评议等有效措施来加强引导学生的舆论阵地;第四是实践阵地。通过建立以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鼓励他们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2. 把握规律,完善制度,努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向制度化轨道运行。制度是关键。党的制度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组织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所形成的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的总称,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3]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运行。(1)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机制。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首先须从源头上做起,把好党员入口关,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坚决把那些动机不纯的人拒于党组织大门之外。要根据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明确对学生党员的标准,从思想、学习成绩、工作能力、群众基础、日常表现等方面综合考察。在学生党员发展问题上,不仅要积极发展,加大党员发展的力度,实现数量上的积累,更要注意党员的质量,要按照以质量求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在入党前严格培训,通过系统的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端正其入党动机;在入党仪式中,严格履行入党的手续,真正确立普通同学→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确保新党员发展的质量。(2)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管理就是按照党章以及党内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为此,要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管理手段,实现对各类党员的分类管理、弹性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实现党员管理的全覆盖,促进广大党员保持先锋模范作用。(3)完善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党员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约束,明确在思想、学习、工作上及日常表现中的具体要求,确定考核的内容。一是考核形式上,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统一组织和分类考核相结合、全面与重点治标相结合、过程监督与目标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与导向作用相结合等“五个结合”,增强考核的合理性与客观性。二是考核反馈机制。即考核结果要向党员个人进行反馈,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党员预备期考核、转正或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把考核评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工作成效的最终发言权交给广大学生群众,由群众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判。(4)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励引导机制是促进学生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是考核评价机制的延续,是对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和发挥。对测评优秀的党员要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合格的党员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或根据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做出相应的处分并限期整改。在引入竞争激励过程中,要针对党员需求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综合运用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荣誉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强化广大学生党员自觉遵守制度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3. 抓住关键、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确保广大学生党员处于严格的制度之中。监督是关键。只有健全的党内监督才能使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得到有效保持。因此,强化党内监督是提升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创造性和自律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是要建立党内民主的参与机制。这是监督的前提。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内民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党员作为党内生活主人翁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党员对参与党内生活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只要给党员一个平等参与、互相监督的参与党内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就会使党员心情舒畅、积极主动、信心百倍,也就会使党员在参与党内生活中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贡献自己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精力与才干。二是要完善党内监督的相关制度。党内监督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作为学生党员,要自觉树立监督和被监督意识,认真落实相关监督规定,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在党内生活中要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要切实建立健全充分反应学生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和程序;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党内监督的权利,保障党员切实享有党章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权利。三是要畅通并拓展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渠道。要通过召开支部大会、党代表大会、党内重大决策征求党员意见,党内重大决策执行结果通报等形式,畅通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的渠道。要积极推广“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

三、 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必须切实把握教育、制度、监督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重在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制度重在规范党员的言行;监督重在揭露问题,纠正错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既要注意每一个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 教育是基础,是制度和监督的前提。思想教育,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境界。人的可塑性决定了绝大多数党员通过深入有效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及理想信念问题,增强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意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对一些苗头性、一般性的问题,通过教育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是教育的局限性。因此,教育对制度和监督有极强的依赖性。教育必须辅之以制度和监督才能保证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教育又寓于制度和监督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制度和监督也是一种教育。

2. 制度是保证,是教育和监督的依据。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根本的还是要靠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学生党员日常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但制度建设又必须与教育、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制度必须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增强学生党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制度必须依靠监督来落实,并通过监督发现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而加以完善。

3. 监督是关键,是促进教育和制度落实的措施。再好的制度,如果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措施不到位,也只能是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但监督必须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作保证。通过教育,使学生党员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自觉性,从而减少监督的阻力;通过制度,明确监督的依据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强制性。因此,监督必须紧扣教育和制度这两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探索构建高校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开展先进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只有明确构建以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三位一体,并切实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工作中认真领会这一体系的精髓,并积极创新,勇于实践,为保持大学生先进性长效机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玉冰,郭建平.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推进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6).

[2][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王友海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先进性学生党员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我国养老公平问题审视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课参考教材》出版
新时期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先进性是共青团组织生命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