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蔡 俊
(1.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省中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00)
转型社会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动因分析
李 莉1蔡 俊2
(1.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省中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00)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伴随社会转型向纵深推进,给我国群众体育也带来了瞩目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社会转型”对群众体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旨在把握现状,寻求根源,取长补短,正确引导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社会转型;群众体育;特点;发展动因
国际体育大众协会主席帕尔姆先生预言,如果20世纪是奥林匹克世纪的话,那么21世纪必将是大众体育的世纪。中国群众体育作为国际大众体育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利用这个契机发展我国群众体育是值得每个体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社会转型给群众体育发展带来的积极因素为视点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充分利用发展群众体育的有利条件,弥补不足,有效地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人们愈来愈发现由传统走向现代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体育健身活动日趋大众化。根据对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调查结果,到2005年年底,我国7到70岁人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国该年龄段总人口的37.1%。体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走进大众的生活;第二,老年人群成为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主力军。当今,我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一个前所未有的“银色浪潮”向我们袭来,社会的老龄化所形成的老龄健康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体育需求。有调查表明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很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该年龄段人口的22.2%。我国群众体育形成了以老年人为主要力量的特殊体育形态;第三,开始出现自然性体育活动向消费性体育活动的转变。目前,我国仍然以自然性体育活动为主,这类活动规模小,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散步、垂钓、太极拳、健身跑等自娱自乐的活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于自身生活的感悟和生活理想方面的追求出现差别和消费性体育活动的项目日益增多,自然性体育活动难以满足人日益增长的发展性消费需要,开始出现对消费性体育活动的需求,人们花钱去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网球、保龄球、台球等项目已越来越成为消费性体育活动的热点,由此带动的体育消费前景可观。
体育从来都不游离于社会而孤立向前发展的,社会的每一重大变化,几乎都可以在体育中找到它的影响。[1]因此社会转型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和发展,如,经济的增长,生活方式,观念变化,法制的不断完善等等,都将会以不同的方式折射到体育中来,影响体育的发展,这正是我国群众体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的社会背景。
2.1经济的迅猛增长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根据人的需要理论层次,可以把人的需要概括为,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他强调了物质需要的首要性和突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对精神方面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1988年-2003年,按现价测算,东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3.45%,中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9%,西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1%,[2]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6年3380元,199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18.55到2005年翻了两番达到6847元。[3]初步核算,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14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4]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续川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在 2005年投入到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工程工作中的资金约为2.7亿元,在这2.7亿元当中,有80%用在场地建设和全民健身工程中。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得知,经济发展了,物质产品也丰富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为人们更高层次的追求提供了可能;另外,经济的增长,政府收入增加了,对发展群众体育经费的投入也增加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显然,当今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2.2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二十世纪下半期以来,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大大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社会发展的同时给健康带来了新问题。例如,城市交通现代化,家务劳动社会化,减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力活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脂肪和肉类食品不断增加,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越来越多;加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使人们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精神上承受很大压力,如不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调节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所谓“营养过剩”,“神经衰弱”,“生活能力降低”,“肌力衰退”等现象,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下,人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素质存在退化的危险。因此,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日益迫切。
2.3闲暇时间的增多和体育设施的不断改善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随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余暇时间不断增多,1994年3月我国实行了新工时制,以及“五一”“十一”等长假制度,无疑为人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在余暇活动中所喜爱的活动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和以往相比,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加强,余暇时间的充足,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活动。有资料显示,从1995年起,每年全国有3亿人次参加“全民健身周” 活动。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4]同时,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兴建体育基础设施,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路径”。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到2003年,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比1995年末增加了38.1%;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3.3亿m2,比1995年增加了70.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场地不足而制约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矛盾。另外,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末,我国有7万多个体育健身站,24万多个健身点,也为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5]尽管目前我国大众体育设施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令人可喜的是,人们能在场地缺乏的情况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利用身边的条件如江河湖海,园林绿地以及社区广场等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得其乐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有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54.5%的人在街道,庭院,小区空地,公园广场上进行体育健身活动,[6]彰显了人们淳朴节俭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4政策和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是群众体育发展的根本保障
政策、法规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础,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对策和措施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另外,无论是国家或是地方都把全民健身计划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中(“九五” 计划,“十五”计划 ,“十一五”规划)。同时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为基本目标,努力构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全民健身体系日趋形成,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群众体育的重视日益增强,以及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势不可挡。在肯定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群众体育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紧缺且分布不均;城乡体育的发展差距较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群众体育的开展,相关政府部门应把群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作为今后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利用群众体育发展的有利条件,努力解决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瓶颈,更好的发展群众体育。
[1] 陶运三.转型期全民健身面临的问题及实施方略[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3):18-20.
[2] 唐琪.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公正[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4):27-33.
[3] [4]中国群众体育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5] [6]董新光.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特色[J].体育文化导刊,2006,(3):6-82.
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MassSportsforAllDuringtheSocialTransition
Li Li,Cai Jun
(1.Physical Education Faculty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241000,Anhui,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Office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Hefei,230000,Anhui,China)
The social transition is the result of Chines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As social transition develops further mass sport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but the disadvantages exit.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 states some influences of social transition to mass sports for the root cause so as to make mass sports in china develop stably and consistently.
social transition;mass sports;characteristics;motivation
2007-05-16
李莉(1983-),女,安徽来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