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玉 黄志安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李焕玉 黄志安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因素,即社会需求人才的标准、体育的发展趋势、此学科的发展趋向及国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体育人文社会学;人才培养;现状;建议
加入WTO和申奥成功对今后我国体育的发展和体育人才的培养是机遇也是挑战。体育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保证,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趋势对体育人才的标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重要领域,1997年被正式列为体育学之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那么,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中设置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将如何发展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尝试,希望对将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1社会需求的人才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单一型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多元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学校由严格要求专业对口转为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普遍成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时考虑的重要条件。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培养出多规格、多类型的体育人才,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2体育的发展趋势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将来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在我国一定会开拓出更加宽广的空间。换言之,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产业化、科学化趋势是一种必然。“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方针”,[1]此时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定会上一个新台阶。“体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日趋深化;竞技体育职业性逐渐增强和扩大;体育科学研究将飞速发展。”[2]体育产业作为服务业,“应该首先发展体育第三产业本身,立足于依靠社会办体育,或者说把体育还给社会”。[3]我国群众体育存在着向“福利化”和“商业化”两极发展的趋势,我国体育观念不断更新;政府和社会增加对体育的投入力度;体育与社会将进一步融合。[4]
2.3本学科的发展趋向
2.3.1学科群逐渐壮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体育研究领域,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向横向扩展。我国体育研究领域对外学术交流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有更多的机会借鉴、学习国外同行的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必然促使体育人文社会学向纵身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群将会逐渐壮大。
2.3.2研究方法不断更新随着与国外学术交流的频繁,我国体育学术界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研究方法上的不足。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也开始注重吸收、消化不同学科和国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使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实证化和定量化的趋势。
2.3.3重视应用研究体育的产业化、社会化趋势和世界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不能空谈理论,而必须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形势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应用研究的发展是一种必然倾向。”[5]
2.4国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概况
国外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在综合性大学完成的,而且专业更加细化。美国高校体育院系一般都根据当地需要来设置专业,其中45%与老年人健康有关。此外,他们都在精心设置一些能符合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使学生更容易就业和满足社会多方面的要求。[6]“在美国,体育院系都设在综合型大学中,这给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科技发展迅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只靠本系、本校教师难以胜任。因此,体育院系除了直接聘请本大学其他院系教授外还聘请其他大学的知名教授来体育系讲授一些课程。”其专业设置灵活多变,学校具有很大的自主权。在日本,体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很明确,专业设置与学生就业对口,专业划分要求很具体,培养人才的类型比较固定。而且修业时间比较灵活,弹性空间大。美国高等学校的研究生院不规定学生的年龄限制,但规定硕士学位的期限为5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期限为9年。英国每年有50%的研究生属于部分时间制而非全日制学生。
3.1培养模式陈旧,忽视学生的就业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是以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为基础的,这种专业设置方式给学生将来的就业分配带来了很大困难。如很多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离开了所学专业,因为有限的岗位不能满足更多相同专业的人就业,迫于生活压力他们又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这样就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3.2专业设置不平衡,忽视弱势群体体育的研究
我国体育专业不均衡,强势专业和热门专业如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等备受各个学校的关注,几乎是体育院校的必开设专业,而对农村体育研究,流动体育人口研究,中小学体育研究等弱势群体体育研究都很少。
3.3培养时间弹性小,修业年限较固定
我国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时间本科一般是4年,研究生是3年,博士是3年。虽然大部分学校已经实施了“弹性学分制”,但是能提前修完学分毕业的学生是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学生仍然都是在规定的年限内毕业。
3.4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似,缺乏特色
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盲目地求大、求全,“全国划一,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课,一样的老师培养出一样的学生”,致使培养出的大部分体育人才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方面差别不明显,在强调创造性和个性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丧失了竞争力。
3.5人才培养途径单一,培养观念保守
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从始至终几乎都是一所学校,尽管各大体育院系的招生简章都一再炫耀与多少个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但未必真正能联合培养学生或相互交换培养学生。
4.1完善传统的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将来就业
在将来培养人才的模式上,建议相关部门尤其是学校应该完善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注重学校发展的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就业。
4.2关注社会需求,细化专业划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划分专业进而设置课程,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体育人才。
4.3限定修业的“学位时间段”,真正实施弹性学制
学位时间段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修业时间,学校给予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即在此范围之内学生修完了学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拿到学位。本科生的学位时间段在2.5年至6年,硕士生的学位时间段在2年至7年,博士生的学位时间段在3年-9年。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或维护高校尊严的淘汰制度。
4.4挖掘可利用资源,突出学校特色
每所学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本身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合理配置和优化教育资源。此外,其应准确定位并设计出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出多元型或专长型体育人才服务,从而突出学校特色。
4.5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培养专业型人才
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趋势使得人们改变了对体育的认识,体育的功能开始向横向和纵向扩展和延伸。运动项目的多样性要求更加多样专业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可以尝试联合社会力量集体培养体育专业性人才,尤其是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休闲娱乐及体育产业相关领域,不妨把“学习、实习和就业一体化”,使得学校和社会共赢。
随着体育科技的高度发展,新兴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新的运动技术将层出不穷,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体育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专业,在体育人才的培养上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其对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为导向,在学习和借鉴其它专业和国外相关领域的成果与经验的同时,探索出符合我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李金花,喻坚.试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方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2(6):23-25.
[2] 姜丽.我国体育发展趋势与战略的思考[J].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00,6(2):51-52.
[3] 熊斗寅.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2,11(6):9-12.
[4] 任海,王芳,牛静.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的和谐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2):33-38.
[5] 陈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2005,(1):16-19.
[6] 刘代荣.对中美两国高等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8):78-79.
ConsiderationaboutProfessionalCultivationofPEHumanitiesandSociologyinChina
Li Huanyu,Huang Zhian
(PE College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434023,Hubei,China)
The author,on the basis of consulting plenty of materials,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ultivating PE talents in PE humanities and sociology.They are as follows:the demanding standard of talents in society,the developing trend of P.E,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specia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model in other foreign countries.Moreover,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PE humanities and sociology;talent cultivation;actuality;suggestions
2007-06-05
李焕玉(1975-),男,湖南新宁人,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