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祖岗
道德教育要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其主要的根据在于:德育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
——鲁洁
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总的方向,就是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合并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课程回归到人自身。回到儿童的生活,重新赋予它应有的魅力。回归于人和回归生活是同一意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就是他的生活,没有离开生活的人,当然也不会有离开人的生活。所以,新课程背景下品德课堂的教学必然是丰富多彩的。据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品德课堂至少应该是兴趣的、真实的、智慧的、享受的、真情的。
兴趣的课堂
兴趣的品德课堂用兴趣激发兴趣、用民主培养民主、用思维撞击思维,鼓励创见、尊重异见、宽容误见。
兴趣的品德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智慧和心态。知识,只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石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课本得到更多的收获。某教师在教学《冬爷爷在哪里》一课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前组织学生去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冬天的迹象并记录了下来,课中开展“验证空气的小实验”,还看了“动物过冬和冬眠”的知识录像,课后又开展了“我们继续去考察”的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注重课堂中的活动,也回顾和展示了孩子们课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课后的活动作了有效的指导。可以想见,学生在整个德育活动过程中的收获是如何的丰富而有益。
真实的课堂
真实的品德课堂是给学生上的,而不是给听课者上的,更不是做给人看的。真实的品德课堂,应该是“自主课”,不应该是单纯的“执行课”。真实的品德课堂,应该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应该是标准件。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主要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因为“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教材中怎么写就怎么教”,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选择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纳入课程的内容,这样才不违背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显示教学的真实和课堂的真实。有一位老师同样在教学《我也棒》(人教版二年级)一课时,巧妙地根据儿童的实际,重组教材,把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多地列了出来,制成了一张张优点卡片,让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用彩笔把自己优点后面的旗帜上涂上红色,涂好了之后把它粘贴在本组的展板上,再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的红旗多,小组长在全班介绍,并把展板粘贴在黑板上。教师在颁奖进行曲中为评出的优胜者颁发一面奖旗。通过涂、评、展示等活动,学生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很多优点,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在这样真实的品德课堂里,教师已经不是道德知识的传声筒、道德观点的复印机,而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催化剂。
智慧的课堂
智慧的品德课堂能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处可见教师的轻松幽默,掌声笑声,思辨哲理,更少不了教师的真情实感。“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智慧的品德课堂以教师的思想感情,学识风度,平和心态,做到坦诚而不轻率,谨慎而不拘泥,活泼而不浮躁,豪爽而不粗俗。
智慧的品德课堂中处处闪现教师的睿智,既有“山的沉稳”,更有“水的灵动”。智慧品德的课堂,教师始终记住:假如我是孩子,始终能够蹲下来看学生。智慧的品德课堂能够让学生长处最大化,短处最小化。智慧的课堂能让学生的错误变为教学的资源,因为“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贝恩布里——英国心理学家)我们来看《我来试试看》(苏教版=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断:
师:大家喜欢做科学小实验吗?我这儿有一个高难度的小实验,敢不敢尝试一下?(科学小实验是:一张白纸借助大气的压力托住倒置的满杯的水。老师做适当演示。并且讲清了实验要领。)
生:(学生兴奋异常,分小组合作做实验。在动手尝试时,有的小组不时传来杯水下落,水花四溅时的惊呼声,有的小组中有同学成功了,兴奋得直嚷嚷。)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交流尝试的体验。并着重邀请实验成功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其中有个小朋友说:“一开始做这个实验时,老是失败。但是,我看到老师已经做成功了,我想我只要多做几次,就一定能成功。所以,我反复地做了4次后,终于成功了。”)
师:是呀!这么难的实验,失败了再做,不怕困难,看清要领,坚持尝试,只要有一巨心,有勇气,大家终会获得成功的。板书:恒心、勇气
师:小朋友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想要再玩一回)好吧,请大家按刚才同学介绍的成功秘诀去做,我相信胜利会属于每个小组,成功会属于每个同学。
生:(实验重新又开始了,大家仍很兴奋,没有一个同学因为失败而放弃,很多同学在不断尝试后获得了成功。)
智慧的品德课堂就是这样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绝不抛开文本的“价值取向”;不断拓宽“教学资源”,但不摆“满汉全席”;不断地追求卓越,而又恰到好处。
享受的课堂
享受的品德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幸福的课堂,是师生幸福的殿堂。“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霍懋征)享受的课堂中教师应当是泥土。泥土不仅把爱献给花,也同样献给草,从不厚此薄彼。
下面的案例选自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课题是《我学习,我快乐》,其中一个片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课伊始,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如实反映自己的学习感受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你觉得学习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稍后,教师随机抽取了10份答卷,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是件不怎么痛苦的事,而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所占比重也不是太高。]
师:这个统计结果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同学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状况。下面请大家拿起画笔,用画图的方式,把这些年来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体会、成功等等通过你的智慧树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纸上画一棵属于自己的智慧树。(孩子们兴致盎然地画起来,教师在巡视,捕捉有代表性的作品。)
师:同学们都画得非常认真,有很多作品非常有创意,老师挑出这么几幅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他们的智慧树都有不同的内涵,我还是请这几幅画的主人上采向大家解释一下。
生1:我画的这棵树一个枝干粗壮,一个枝干比较的瘦小,两个枝干看上去相差很大,这根粗壮的枝干表示我的语文学习,我很喜欢语文学科,而且学得也挺
好,所以我把它画得粗壮些;瘦小的那根就是表示我的数学学科,我好像对数学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学得也不怎么好,所以,我把它画得很瘦弱。(听罢该生的解释,很多同学表情释然。)
师:树干上这些纵向的纹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生:我只是想说明,我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语文学习方面,所以营养都奔向这根枝干;相应的,往数学学科那儿去的就少了。那纹路,就代表了我学习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师生会心地笑了。)
师:看来,要想让瘦弱的枝干粗壮起来,还必须多给它输送营养才行啊!(教师随后替换了一张新的作品)
师:大家看,这里的一棵智慧树非常有意思。从智慧树的背后飘出一段五线谱。请这棵智慧树的主人上来讲讲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2:我很喜欢听音乐,听到别的同学能唱出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我非常羡慕,因为我自已的嗓音不是太好,所以,我总梦想着我的智慧树里能飘出动听的音乐,满足我热爱音乐的愿望。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智慧树啊,老师仿佛听到了来自他心是的歌声。(又替换一张作品)
师:和他们的智慧树比起来,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棵智慧树显得有些特别。(投影仪展示,这棵树非常瘦小,在大大的纸上,瑟瑟地躲在一角。)
生3(声音不大,显得不够自信):我成绩不是太好,没有一门能达到优秀,和同学们比起来,我没有什么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刚才欢快的气氛转眼间一片寂静。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你劳动不是挺好的吗?如果有同学有事,你总能热情地挺身而出,替他人值日。我认为,你的智慧树没有体现这方面的长处。”
“其实,这只是你自己的想法。我也有类似的心理感受,因为考砸了,便心灰意冷,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当我后来意识到这一点,重又打起了精神,学习很快又强起来了。学习的好坏,心境的顺逆,我认为关键给自己一点信心!相信自己,你能行!”
师(意味深长地):“只要给这棵小树以勤奋的养分、自信的甘霖、友谊的阳光,用不了多久,小树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该生激动地回到自己的座位,眼眶湿润了。)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孩子们心灵交融、智慧碰撞、个性张扬的成长乐园。孩子们理应在课堂上体验生命成长的愉悦和温馨,享受充满爱意的帮助和唤醒。当我们的孩子在情不自禁中说真话、诉真情、表真意的时候,我们的德育就会“润物细无声”地让孩子心灵震颤,让孩子刻骨铭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打造品德这门最有魅力的课程吧!
(作者单位:海门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