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新运用

2007-10-20 07:13朱筱园
江苏教育 2007年12期
关键词:卡片语法英语

朱筱园

一提到语法教学,人们总会联想到枯燥、繁琐、应试教育等字眼,因而当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弱化或淡化语言知识,课堂上不敢教或不能教语法成为普遍现象。似乎教授语法就成了传统教学法,就是应试教育,就成了理念落后的体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公开课上都避开了语法知识的讲解。试看这一案例:

[案例一]在扬州市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主题研讨会”上的一节课中

T:I didnt have lunch today.So I am hungry today and cold today.

T:Hungry,(教师一边运用身体语言一边举起一张卡片上面写有Have a/some...接着问)Do you have something to eat?

S1:Have a hamburger,please.

T:Do you have something to eat?

S2:Have a some hamburger.

S3:Oh,have a some candy,please.

T:OK,well done.

T:Anything else?

S4:Have a some cake,please.

T:Good,thank you.Im full now,But Ifeel a little thirsty now.

T:(教师仍运用身体语言)Thirsty,Imthirsty,Do you have something to drink?(教师举起一张卡片上面写有Heres a/some...教师指着一名同学桌上的一瓶橙汁)Heres some juice,Why dont I have somejuice?

S5:Herea some juice for you.

T:Yes,good,thank you.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学生的4次语法错误(文中用下划线标出),全部都错在名词的单复数和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概念。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由于名词“数”的概念是该年级的一个重点语言点,小学生较难理解,因而很容易出错。而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原因之一是教师想回避语法教学,忽略了。与some这一重要的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在学生出错后又未能抓住时机及时引导,造成这一类语法错误反复出现。原因之二则是教师的直观的教具设计不当,教师所呈现的卡片中have a/some本意为have a与have some两种结构,而学生误解为a与some连用。如果分成两行写,区别会较明显,学生就不会犯错。教学手段运用不当,造成负效应。这种教学策略的失误,势必影响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交流的准确性。

此处所举的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反映出目前在执教小学高年级段英语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透过这些问题,我认为在小学高年级段适量适当开展的英语语法教学是必要的。在学过一定阶段英语后,如果还停留于粗浅的语言现象的学习,将不利于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同时掌握一些语法规律将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教材中所提供给学生的话题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了解语言的内部规则,学生无法在内化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运用,那将影响学生准确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流。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学习一定的语法知识,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和执教数年小学英语的实践经验。精心设计了几种小学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手段,在语法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传统直观教学用具将语法概念情境化

1图片的巧妙运用

图片具有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用品,常被用于单词的呈现和课文情境的创设及导入环节中。只要稍稍作些改进,在语法教学中就可以发挥它的绝妙作用了。

[案例二]扬州市广陵区小学英语教师TEFL培训班成员的一节汇报课中(教学内容:be动词is的过去式was,)

教师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张图,整幅图片都是用黑白线条勾勒的,时钟指向3点,让同学们看了数秒后,

T:Whats in the picture?

S1:There is a pen,a diary,a tape recorder.

S2:I can see a mobile,a camera,a roll of film.

S3:There is a vase,a light,a clock.

T:Where is the clock now?

S4:It is on the wall.

T:What time is it?

S5:Its three oclock.

T:Try to remember this picture.

教师在黑板的另一侧又贴上一张图片,场景一模一样,但是彩色的。彩图中时钟的时间变成了3:15,一些物品不见了,还有一些物品摆放的位置变了。

T:Where is the clock?

S6:It is on the wall.

T:What time is it now?

S7:It is a quarter past three now.

T:I callt find my camera,Its not on my table Now,It was on my table a moment ago,It was there a moment ago,Where is my camera now?

T:(手指图1)It was on the table,And my diary,it was 0n the bed,But now,(手指图2)it is 0n the chair.Where is my pen?

先讲现在时间的图2,再在图1中寻找同样的物品,形成对比。突出过去时与现在时的区别和be动词的变化。

S8:It is in the box.

T:It isnt on the floor But,(手指图1)it was on the floor a moment ago,The book was on the floor,too,The roll of film was on the bed,What about the taperecorder?

S9:It was on the floor,too.

T:Where was the vase?

S10:It was on the table.

T:Very good

连续几个对图1内容的提问,给学生强化了过去时态的概念。此时教师呈现一个对话,内容如下:

—Where is my...?

—Its not on the desk now,It was there a momentago.

教师接着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完成练习,并用自己想要的东西,两两操练对话。

这个案例中,教师借助两幅内容相同而色彩不同的图片,将物品现在摆放位置与15分钟前的位置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了现在时与过去时态的概念,并通过操练,积累了be动词由is向was变化的经验。这种源自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原本抽象的语法含义变得简单明了,丰富的图片内容将语法概念情境化,让大量枯燥的机械操练变成了自然有趣的实践运用。

此外,教学过程中通过遮盖、折叠等方式灵活使用图片,有效地发挥图片在语法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卡片的设计运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不上成年人,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会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甚至越听越糊涂。在语法教和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尽量建立词与图联系,培养良好的记忆习惯。例如,为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一般现在时态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形,笔者设计了一张活动式卡片。该卡片有两片穿插而成。

卡片一(此教具的上面一张),将标号1和2部分向后折叠,使标号3部分正面朝学生,折叠后的卡片形成一个壳,再在3的正面适当位置挖去两小块方形,形成两个小窗口,如图所示:

卡片二(此教具的下面一张),插入卡片一背后,使用时只要拉动卡片二的中轴线,向后拉到适当的位置即可。

拉到位置a,卡片上就形成这样的句子:I likesinging.

拉到位置b,卡片上就形成另一个句子:She likessinging.

拉到位置c,卡片上就形成第三个句子:He likesstaging.

这张卡片用于讲述一般现在时态中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由于它采用动态效果将人称的变化与动词语法变化形式巧妙结合,非常形象,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抽拉式的卡片尤其适用于各种词形的变换。此外,我们还可以随机将卡片设计成转盘式、折叠式、阶梯式。我们可以将重难点词汇和句子通过文字卡片形式及时呈现给学生,既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因其方便实用,又因直观形象的特征,深得师生的喜爱。常用的卡片形式见下图。

3音效等多媒体教具的创作使用

论及多媒体教具,人们往往想到课文磁带、录像等传统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因其制作耗时费力,在日常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奢望:传统教学资源也很有限,其中能适用于语法教学的似乎更是微乎其微。教师们常常认为音效等多媒体的运用价值不大,而笔者认为其实不然。

例如,教授现在进行时,笔者事先安排不同学生做不同的事,将其发出的声音录制下来,课堂上将其播放出来。例如:

—Hi,I am Nancy.I am singing,(同时播出南希唱歌声)Can you hear me?—Im Zhang Ling.I am playing basketball.(传出拍篮球的声音)

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做许多不同的事,将声音录制下来,让学生来猜测教师正在干些什么。

前者利用音效创设了现在进行时态的情境,又完成了大量的语言同期输入,而后者利用学生对教师言行的关注心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使用自己学过的句型来表达,实现语言输出,是一种将语法与语用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这类学用结合的训练也满足了学生加快学会英语的心理需求。

二、TPR教学使机械的语法教学过程活动化

TPR外语教学形式(Total Physical Response.直译为“完全肢体反应教学法”)深受小学生的欢迎。将其稍加变化后也可以用于语法教学。

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3 At a music lesson中,第一课时的重点是情态助动词can的基本用法。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TPR活动:首先让全体学生看投影,呈现给学生一系列词组:eat,drink,swim,dance,run,skate,fly,sing a song,play basketball,play the violin,fly a kite...教师先与一个学生交流:

T:I can eat,(做动作)What can you do,S1?

S1:I can drink.(做动作)

T:Good,you can drink,What can you do,S2?

S2:I can skate.(做动作)

经过几个简短对话后,请刚才答对的同学站到前排,背对屏幕,面对全体同学;班级其余的所有学生站起来,一起看屏幕。同时投影字幕换成:I can————.

教师点击横线,横线上出现一个词run,示意所有同学做跑步动作。由站在前排的同学判断:Youcan walk,You can run.判断得最快的同学获胜。同时由他挑选动作做得最像的同学代替他到前排参加竞猜,他要用这样的句子:A(学生的名字)can run,Comehere.

接下来,教师重复上一步程序,将I can后面的单词逐个替换成学生所学过的动词原形进行练习。全体同学看句子,做动作;前面竞猜的同学用英语说。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为了争取上台竞猜的机会,站在下面的同学要立即看懂屏幕上的新句子(I canrun.),认真将动作做正确;而竞猜的同学不仅要猜出下面同学在做的动作,立即用英语说出正确的句子(You can run),再用这样的第三人称的句子向大家介绍(He/She can run)。所有的同学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反应灵活,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做和说将can的语义和用法理解得更透彻。

国外的许多研究资料证明,从学习风格来区分,学习者通常为视觉、听觉、触觉三种主要类型以及其中两种或三种混合型。教师只有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将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的实效。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只要更新观念,巧作安排,完全可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将枯燥晦涩的语法讲活、练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有的语言知识,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

猜你喜欢
卡片语法英语
卡片排一排
健忘卡片
跟踪导练(二)4
水往高处流
参考答案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