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课堂观察活动说开去……

2007-10-20 07:13孙惠芳
江苏教育 2007年12期
关键词:课文老师课堂

孙惠芳

一提到“听课”老师们一定不觉得陌生,耳熟能详,感觉极为亲切;可我如果说开展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也许大家都觉得这个名词很新鲜,很少接触过。最近,我校就组织了这样一次特殊的听课活动——课堂观察。那么什么是课堂观察呢?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

遭遇困惑

这次课堂观察活动结束之后,给大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不管是被观察者还是我们这些观察者,都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了。

这次观察的主题相当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提问。我们分工合作以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记录下执教者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课后大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统计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这40分钟的一堂课居然有63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提问1.6个,数字惊人!而我们这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扎实,教学语言相当干净,没有一句诸如“对不对”之类的口头禅。可课堂提问频率如此之高,这是为什么?自从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老师课堂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什么还会出现“满堂问”的现象?

观察之后,大家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以前的听课活动中我们一直认为该上课老师这一方面是相当不错的,我们从来没有这样深入地进行观察并作出如此深刻的思考!上课老师同样也很困惑,她说上课前教案上自己只设计了15个问题,而这已经认为设计得太多了,没想到上下来居然有这么多问题,自己在进行教学时根本没想到会提这么多问题。于是,我又坐下来对刚才记录的原始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还是出人意料,包括上课老师也是如此:大家都认为这些问题中只有极少部分可以不提,属于低效或者无效问题,大多数问题好像都应该这么问。这又是为什么?下面是我们的上课老师当天发布在学校博客上的教学日记:

上周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下周一开一节课——开课目的不详。心中总惦记着这次“空降式”的开课任务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今天这“谜团”总算是“拨开乌云见青天”——原来是进行一次关于有效的课堂提问这一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

课上完后,我先回了办公室。直到下节课都快开始了,孙老师的相关统计才出来。于是自然地有了一段讨论……

所谓真理是越辩越明,可这回那真是越讨论越迷糊了。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在是让人困惑。不说别的,就说说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有效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案主要往往是由问题构成的,这些问题不仅串联起了整个教学过程,更是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感悟,从而完成一系列教学目标。那么,这些问题是否就都自然而然地是有效提问呢?我们且用数学中的假设推断法来论证一番吧。

教学现象之假设一:教师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将预设好的问题一个个提出来,学生们发言踊跃,对答如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进程稳步进行。

推断论证:每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回答,几乎不需要老师的引导、纠正,这样的问题还值得提吗?这样的问题难道不是那种缺乏思维内涵的低效提问吗?——这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商榷。

课堂现象之假设二:教师提出了设计好的问题,但学生没能说到刀刃,答出精髓。于是老师便耐心地引导。终于,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答出了更加精彩的内容。

推断论证:在老师进行启发深入感悟、引导多元理解的过程中,无形中添加了很多个问题。这样一来,首先提问的数量就多了。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问数量在增加,那么这样的课堂不就是在向“满堂问”发展了吗?那么,那些预设的问题是否本身也就存在问题呢?这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是值得商榷。

我的困惑:课堂提问,横也是问,竖也是问。课堂提问到底该怎么问?

追根溯源

怎么解决目前在课堂观察中遇到的问题呢?大家的心头沉甸甸的,一片茫然!作为学校教科主任的我,决定要揭开这个笼罩在心头的谜团。回家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忽然一个奇特的想法在我头脑中闪现: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试试!我们可以观察一线教师的课堂,为何不观察特级教师的课堂呢?不如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我市特级教师薛法根的一堂课,研究分析一下他的课堂提问情况。

这个办法还真灵,经过观察薛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后,我们心头的疑云顿时一驱而散,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两相对照,找到了我校这位老师提问中的症结所在,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堂课课堂节奏过快,教师口才一流思维敏捷,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以及反应状况。课堂观察结束之后的统计数字表明:课堂上平均每一分钟教师要提1.6个问题,频率过快,造成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思考,回答的问题停留于浅层次难以到位,学生思维也就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面对学生不够理想的回答状况,教师势必要进行诸如“再想一想?”“还有吗?”之类的不断追问与提醒,导致问题数量增加。这样恶性循环。得不偿失。

2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40分钟的课堂是一个常数,从数字上看来,这节课显然是以教师提问形式为主的。因为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课堂提问一直是师生互动交流最常见的手段。而课堂形式单一,提问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习效果。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了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效的学习形式。比如,从折线圈可看出,课上提问数量最少的是第三个时间段,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以学生读书感悟为主的;而提问数量最多的是第二个时间段,以师生问答为主。

3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或者不到位:这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因素:一、客观上,是由教师语言表达、知识水平、性格习惯等原因造成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因此,教学提问的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提问的实效性。二、主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4教师过多依赖提问展开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教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问题串联起来,这样导致有些问题完全可以不问或根本不是问题却要画蛇添足提出来,如答案在书上的问题,教师自问自答的问题以及学生脱口而出的问题等。比如,老师在教学课文第一节时,将这样两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古时西方人把雷暴看作什么?我们东方人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呢?教师完全可以不问而直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那时人们对雷暴的敬畏之情。同样,进行交流时,教师还是以提问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点拨评价的语言却以提问来替代。

5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拨功力欠火候:教师处理

学生回答的问题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的淤泥中无法自拔。这时教师采取的办法就是不断增加提问的数量以便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变成无效了。

6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整堂课上,教师提了这么多问题,却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可见,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班内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没有帮助教师分解问题,最终所有问题汇集到教师一人身上。

整改建议

原因找到了,我们又和上课老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给她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一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作为教师,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别忘了把自己隐藏起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整堂课上就以学生活动为主,或朗读或思考或发表观点或写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占鳌头,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时间如以声音为标志一般分为两种:一为有声时间;二为无声时间。有声时间分为师生交流时间,学生朗读时间等;无声时间分为学生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辅以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诸如小组讨论、朗读圈注、写话训练、静思默想等。比如薛法根老师在课堂上60分钟时间内,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时间多达20分钟,学生思考圈注的时间有15分钟左右,学生写话的时间有5分钟。凭借这三项,教师的提问时间相对减少,提问次数当然相应的也会减少。

3研究规律,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在课堂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力,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2)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3)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中有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他没有将核心问题分解成很多琐碎的问题,而是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才进行适时的点拨性的提问,通过这种暗示性的提问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4把握教材,提高课堂问答的实效性:教师理解教材的程度对提问的有效性起着深刻的影响,提问要关注课文的关键处,要留心课文的言外之意,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确保提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薛老师深入把握课文实质,设计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是什么力量使这株百合花开出了花朵?这两个问题的学习感悟多以学生交流教师点评为主,薛老师只是在关键处提了几个提醒型的问题,在学生理解有偏颇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堂课的提问干净利落,有实效。

一次课堂观察到这里算暂时告一个段落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我们每个人中间就如掀起了一场猛烈的头脑风暴。我们的观察还没有结束,我将采取跟踪观察的方式继续展开观察,以期得到更多的感悟与收获!

(作者单位:昊江市梅堰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老师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