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意兰亭

2007-09-30 08:30
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2007年6期
关键词:书法史兰亭序碑帖

黄 晖

长久以来人们都忽视了一个时代。每当我想起它,总是这样一幅画面:宽宽朗朗的大地上稀稀疏疏地缀着几个文人,清瘦而挺拔,穿着宽大的衣服,似乎随时都会随风而逝。这时无论是春秋的侠士、战国的谋士,还是唐宋的雅士、明清的狂士都一齐没了颜色。

是的,我说的是魏晋,是这个瑰丽的时代与其精英——魏晋的名士。我总觉得欠了它们一份情,偶然中想到了王羲之与他的兰亭。

兰亭远离了闹市区,与簇拥在市中心的人文景观形成了一种无意的对峙。在路上,曾有人对我说:“其实兰亭没什么好玩的,不值得这样辛辛苦苦地赶去又赶来。”我笑了一下,踩着发烫的柏油路,笑傲烈日。

兰亭躲在绿树掩映的山坳中,景物分得很散。陈列的书画无非是赞颂与感叹;而就王羲之而言,除了一幅难以考证是否“像”的画像与几句平面、简洁而残酷的生平介绍之外,没有其他感性的事物能让我了解这位晋代的传奇人物。

“兰亭”碑依旧默默地站在亭中,苍老得让我不敢唐突;那群大白鹅由于天热,看起来不愿见我;被王羲之洗砚笔染黑的池塘早已澄清。一千六百多年了,连沧海都可以变桑田,我却无法走进兰亭的深处,只感到它在拒绝我!

我低着头默默地走到兰亭边的溪水旁,想起了当年“兰亭会”的盛况。王羲之与名士谢安等人在兰亭煮酒作赋,击碗高吟,任酒杯在水上飘流……于是有了那篇扬名千古的《兰亭序》。也许当年酒杯就在这个溪上飘流。我把手伸入溪水中,紧紧地握住了它……人是过客,匆匆的;溪却在这里流淌,长远的,从王羲之的身边流过,从我的手中流过。跨越了时间,我站在那个曾经被我忽视,曾经拒绝过我的时代,与其精英对视。

王羲之在中国书坛上可谓是开山巨匠,同时又是一位不小的官吏。然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只知道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书法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只知道传说中洗下来的墨染了一池水,却并不知道他还是位右军将军。我想,也许他也和后人一样看重前者,明了“书法千古在,仕途一时荣”,所以在书法史上,在整个浩浩的中国历史上,他能千秋不朽。也许这就是晋人风范,也是我因为不理解而忽视,而被拒绝的原因。

我坐在“兰亭”中——它的深处。“魏晋人物晚唐诗”,历史文人都欣赏羡慕着他们的潇洒与豁达。在我看来,他们可算是积极浪漫主义者,活出了自我,以自己的个性来塑造所处的时代,后世文人中有许多拿魏晋人物来自慰自比的,但终究己不如人。人是时代的人,时代是人的时代。魏晋人物的出现,与有如此气度的魏晋时代是分不开的。

终于要回去了,当然没有忘记带上一本《兰亭序》的碑帖。碑帖的封面用了浓浓的朱红色,这倒是以前一直未曾见过的。拿着碑帖,我仿佛看见清瘦挺拔的王羲之、顾恺之、陶渊明、竹林七贤站在一起轻轻地微笑……

点评:作者在游兰亭时,跨越时空遥想当年,字里行间中无不凝聚着他对王羲之的景仰与崇拜之情!而魏晋人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也都是作者所向往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麻城市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书法史兰亭序碑帖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碑帖 亿元时代
从书法典籍谈临摹与仿书的区别
你会背《兰亭序》吗?
书法史上的养生名帖研究
“高冷”吉金碑帖收藏
极简中国书法史
《兰亭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