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突转法”文章起波澜

2007-06-07 05:33程付立
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2007年5期
关键词:老大娘波澜小伙子

张 坤 程付立

“文似看山不喜平”、“凤头、猪肚、豹尾”,这些写文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都强调了文章应曲径通幽、回环往复,这样才能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手。如果文章写得有波澜,行文起伏变化就能打破章法的平淡,让小小文章尺水兴波,增强叙述的生动性,使读者读起来身心愉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应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法,“突转法”就是一个比较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突转法”,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掀起叙述的波澜。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记叙文的写作。下文就是这种技法运用很成功的一个例子。请看:

美国刀

文/杨汗光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司令参加了朝鲜战争。

一次,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了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这把刀一尺长,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柄上有“USA”字样。父亲说,这把刀是他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过来的。

美国人的刀到了我们家了,用来切菜、切肉,尤其是砍骨头。美国人的刀不但锋利,而且坚硬。砍骨头如砍麻秆,一刀下去没有不断的。左邻右舍遇见硬骨头,也常常借我们的刀砍,砍来砍去就砍出了名,人人都知道,杨家有一把美国人造的好刀。

离我家不远处有个打刀高手,闻名方圆几百里,人称“刀王”。刀王见我们家有把锋利的美国刀,就非常不服气,特意挑选精铁纯钢,打造了一把硬刀,来跟这把美国刀比拼,刀口对刀口,奋力猛砍。结果,他精心打造的硬刀被砍出半寸深的缺口,而美国刀却完好无损。刀王生气地说:“美国刀真他妈的厉害,要是再跟美国佬打仗,咱也上前线,夺他一把好刀来!”

邻居们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好像新的一样,寒光逼人。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刀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

岁月在刀起刀落中悄然流失,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姐姐长大后读了大学,又读了研究生,还出国留学。她去的地方正是美国,那个生产好刀的地方。

几年后,姐姐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

父亲问:“为什么?”

姐姐说:“美国好。”

“美国好在哪里?”

“美国很多方面都比中国好。比如,他们四十多年前就能造出那么好的刀……”

父亲沉下脸,严肃地说:“你听着,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

父亲挂断了电话,不再听姐姐的任何解释,他显得很伤心。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严禁我们再用它来切菜、切肉、砍骨头,甚至连看一眼都不允许。

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月以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了。

父亲感到很惊讶,不解地问:“你不是说美国好吗?为什么要回来?”

姐姐抚摩着父亲的银发轻轻地说:“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会有一天比美国好的。”

刹时,只看见有两行眼泪,从父亲那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缓缓流过……

技法解说: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花大量笔墨对美国刀的锋利和坚硬进行了描写。这是一件战利品,是父亲“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过来的”,父亲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把刀也是全家的骄傲。作者从三个侧面对其进行了描写:左邻右舍遇见硬骨头常借我们的刀砍;“刀王”打造了一把硬刀,来跟这把美国刀比拼,结果美国刀完好无损;邻居们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好像新的一样。至此,作者完成了对“美国刀”的刻画,这引起了“我们”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一句“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刀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把行文引入了对人物的刻画。

作者在后半部分刻画了两个人物:姐姐和父亲。姐姐长大后去美国留学,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这是本文的第一次突转。如果说这一次突转多少还有一点意料之中的话,那么第二次突转“两个月以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了”就确实出人意料了。其实本文的关键就在这两次突转,而且缺一不可:假如姐姐在去美国留学伊始就下决心几年后回国效力,假如姐姐说不回来就果真没再回来,都会使文章的艺术特色大打折扣,作者偏偏在行文上让她在“回来”之前先“不回来”,这样不但增强了叙述的生动性,使情节跌宕起伏,而且写出了人物思想的变化过程,水到渠成地点出了“文眼”——“我从您的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会有一天比美国好的。”“比好刀更可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作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顺势收笔,把无穷的余味留给了读者。

看了上文之后,同学们会对“突转法”的妙处有一个感性的了解,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就是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平淡,使文章曲径通幽,尺水兴波,大起大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享受,再如:

让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得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呢,还不给老人让座!”

“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技法解说:

这篇微型小说也得到了“突转法”的神韵。它是顺势层层铺垫,结尾着力突转,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一般而言,读者以为小说的主旨在鞭挞年轻人缺乏教养,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但读到最后,才知道文章的目的则是讽喻老太太对社会公德缺乏深恶痛绝,对自己的儿孙却纵容娇惯,使得文章更有深意。

学以致用:

读了上文的作文技法之后,请你运用“突转法”也写一篇引人入胜的记叙文来,题目自拟,内容自定,700字左右。

(作者单位: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学)

猜你喜欢
老大娘波澜小伙子
波澜
灯泡先生
读者之窗
反击
聪明的小伙子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让座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
漫画故事
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