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价格改革正“入局”

2007-05-30 16:29
南风窗 2007年22期
关键词:燃油税入局资源税

贺 军

资源价格过低,使中国在以便宜的生产要素参与全球制造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源短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上的转型困难与资源价格过低不无关系。节能降耗如果不从资源价格上进行改革和调整,将难以从源头上收效。

从宏观政策来看,2007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增大,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快速地上涨,通胀压力迅速上升。

而资产价格一路狂涨,本质上是实质负利率之下的一个必然结果。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股市和房市已经拉扯在一起。可以认为,市场几乎一直忽略调控政策,甚至具有了“挟持”政策的能量。

然而,一方面,如果不在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上进行有力度的调整,我们看不到未来通胀压力得到缓解的可能性。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担忧通胀,已使中国开始放慢资源价格改革。

改革正“入局”

迄今,为了抑制通胀,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而短期内看起来,最为方便的就是实行价格管制。

对于有组织的价格上涨,政府部门给予了“打击”。不久前,国内数家方便面企业准备集体涨价,就被发改委当头一棒打回去,并将涨价行为定性为“价格串谋”。

但是,面对高涨的通胀数据,中国已经在着手进行的产品价格告别计划式管理、走向市场化定价的改革,也因此而“入局”,目前看来正暂缓推行。其中一个典型的领域,就是以能源价格为主的资源价格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源价格过低,在以便宜的生产要素参与全球制造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中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转型困难,与资源价格过低不无关系。现在中国政府强调节能降耗,如果不从资源价格上进行改革和调整,将难以从源头上来解决能耗过高、利用效率太低的问题。

目前,“正入局”的改革主要涉及的第一个大门类是石油能源、汽油和电力价格的调整。另一个改革受阻的,就是燃油税。

国家税务总局官员曾表示,我国今后要开征燃油税,替代养路费。按照有关方案的设计,今后对汽油、柴油开征燃油税之后,养路费、客运附加费等多项行政收费将同时停收。国内媒体一度热炒:燃油税马上就要开征了。但仔细研究国税总局官员的表态,并无任何新的信息,也不代表着中国将在短期内开征燃油税。

在我们看来,国内在开征燃油税的问题上,已经拖沓得不像话了。此事讨论数年,但一直议而不决。前几年不开征,理由是国际油价太高,只待油价降至一个合适的价位。但现在油价已经突破80美元一桶,低油价时代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燃油税迄今仍然不推出来,物价上涨太快、通胀压力大是重要原因——燃油税可能会对通胀火上浇油。然而,节能减排、能源消耗不断增大,对资源价格改革和燃油税出台都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资源税的改革也可能被推迟。资源税政策调整一直是业内呼吁的内容。在政策面,国内目前已基本确定的是矿产资源税将从“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税额也将有大幅提高。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杨志勇表示,“资源税以前的定位是调节其他收入,现在的改革方向则是想把资源补偿的问题考虑进来,并和节能减排目标联系在一起。”

据称,有关政策已将矿泉水和地热水纳入资源税改革方案。但资源税改革在目前也引起了争议,有人以“一旦资源税改革启动,将导致有关产品提价,这将给总体物价水平的上行增加压力”为名,反对改革。

这是中国当前资源价格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大困局。

要长痛,还是要短痛?

从政策表面上看,抑制通胀与资源价格改革成了政策部门的两难选择。

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这种两难局面,实际上反映的是改革中的长期和短期问题——应该优先为解决长期问题而理顺市场机制,还是为解决短期问题而放弃长期问题的改革?

在我们看来,有关部门正在为缓解短期的通胀压力问题,而选择“伤害”长期的市场机制。

从现在到明年,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抑制通胀。但是,政府抑制通胀的努力,正开始挤压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空间,很多亟待进行价格改革的领域成为抑制通胀政策的“主要牺牲品”。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价格干预,还是价格改革推迟,都会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造成伤害。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化改革,而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放开市场价格,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政府很多年没有具体干预过市场价格了,现在以发改委为代表的政府部门,似乎又在重走旧路。

更大的问题在于,价格管制虽然似乎可以一时限制价格上涨压力,但它的代价就是破坏市场机制,人为扭曲价格信号,使得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

在中国表现出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喊节能环保、不断在全世界到处购买能源、地方政府不断拿出优惠政策(也是提供的资源)补贴外资,另一方面,我们的能源又在被大量的低价消耗。这种政策之间的矛盾极大地削弱了政策的科学性。

值得深思的是,改革近30年,难道还没有在价格形成机制上达成一致吗?

中国在资源和能源利用问题上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根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价格长期以来没有理顺,导致了能源利用需求结构的“走偏”。

抑制通胀和价格改革,是中国政府同时面临的两大问题,现在这两大问题正在相互纠缠,如果不用战略性的眼光去看待,改革和宏观经济就会走向一个相互纠缠的死结。

现在政府的态度似乎是,为了避免触动通胀问题,就不愿意去解另一个结,其结果就是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不动价格,而希望通过各种政策要求、行政调控来扭转需求,这无异于强按着牛头喝水。短期看,似乎是管制了价格,长期看,则是破坏了价格形成机制,使得资源消耗更为畸形。等到未来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时,我们还是必须重新回到价格改革上来。

对于政策部门来说,在顾及通胀压力的情况下,是考虑解开决策死结的时候了。从长期看,中国的资源价格机制越早理顺,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是有利。而化解通胀,根本上要从汇率、利率的通胀形成的市场根源上下功夫,才会走出死结。

(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监)

猜你喜欢
燃油税入局资源税
能否入局快递柜寄存市场?
4年研发 鲁南制药携创研成分入局功效护肤品市场
成长,是要躬身入局的
做一个局内人
如何调整燃油税
对我国黄金资源税立法的若干思考
7月1日起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
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
国外资源税制度的经验与启示
超高的“燃油税”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