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在当今中国

2007-05-14 15:05严善錞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35期
关键词:林风眠文人画水墨画

严善錞

这二十多年,基本上还是沿着传统的方向,渐渐向前发展

“墨分五色”是北京索家村国际艺术营里的一个新水墨展,贾平西、王川、王中、谭军、阴澍雨、方天园——从30年代生人的画家到“70后”艺术家,以不同的性格展示了当今中国的水墨状况。

从总体而言,水墨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样式,近二十余年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基本上还是沿着传统方向渐渐向前推进,其背后是中国上千年的水墨历史。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人们常常将水墨画、文人画甚至与中国画混为一谈。

论当今水墨画的现状,避不开上世纪中国画的历史,几乎可以说,今日中国水墨画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生的。自陈独秀和康有为提出“美术革命”口号后,中国画从内部到外部都进行了变革的探索,其中尤以借鉴西方的势头最为猛力。

就外部而言,一是徐悲鸿的探索,以他为代表的用西方写实主义的造型观念来改造中国画的运动,可以说是中国画革新实验中最具社会影响力、最具有官方色彩的。这种实践起先将艺术作为社会革命即康有为和陈独秀呼吁的“美术革命”的一个部分,只是艺术观念和艺术样式的一种革命,但其成果很快被一些政治家们利用,直接服务于社会革命,直至50至70年代对中国画创作产生指令性影响。李可染式的写生山水与方增先式的“浙派人物”,都可以说是其余续。

另一类是林风眠的探索。与徐悲鸿相比,林风眠的艺术显得更具学者、或者说是新式文人的品格。他对中西绘画各种样式有着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我们很难将他的艺术归类于“中国画”,如果说它们是“西洋画”则更不合适。他的艺术风格鲜明,却又有很强变通力,似乎可以翻译任何风格的造型语言,并且一直没有丧失中国水墨画那特有的“韵”味。林风眠的艺术在社会上默默无闻,但在学术上,却给后人以比徐悲鸿更大的启迪。

如从中国画内部来找变革且卓有成就者,莫过于黄宾虹和潘天寿。从总体上说,他们都是文人画传统的捍卫者。他们的画,无论是形式(诗、书、画、印一体),还是趣味(讲究笔墨、注重空白),都是文人画最为典型的美学品质,但在他们探索过程中,也受到西洋绘画观念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及他们所富有的才华,已经属于历史,今天的艺术家,无论在哪一个方面(诗、书、画、印)要超过他们都已相当困难。因而,他们的作品也只是为年轻的探索者们提供一些技法上的参考,作为一种整体艺术,已经失去了它的阅读和欣赏的意义,因其所依赖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整体性知识背景已经消失。

当今中国水墨画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局面,现在流行的“新文人画”和“学院水墨”,基本上是内部的变革,而“抽象水墨”和“实验水墨”则是外部的革命。如此次有作品参展的贾平西出生于1935年,本是“现实主义”风气中成长的花鸟画家,是同代人中从传统里出新的翘楚,从其作品中,看到的是潘天寿和林风眠方案的一种延续,他上溯传统的南北两大系统而又复归于“写生”,注重“笔墨”,但更注重对对象的具体感受。

从中国画外部来进行的革命,其样式则是百花齐放。事实上,当代艺术家所考虑的问题,已经比他们的前行者们更复杂和深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观念上,他们更具有一种个人的色彩,这种局面的出现,也与整个中国的艺术发展有逻辑上的关系。像作为当今抽象水墨代表画家的王川,早期探索的是绘画的几何性原理,但到了90年代中期,风格幡然一变,开始竭力想在绘画中抒发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他看到了传统水墨画在运笔丰富性和细腻感上的不可逾越,也发现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总体上失之于“精微”的倾向,他如中医把脉般地讲究细小的笔致变化,飘散出一种独特的东方情调,但又没有书法式的装饰化倾向。90年代末,他身患癌症,大病以后,全身心投入水墨画的创作,这让他的艺术往往让人感到一种神性的力量。

包括王中、谭军、阴澍雨、方天园等人的作品,当代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被赋予新的形式和趣味,这里体现着极为强烈且风格参差的个人属性,表现着纷繁的个人美术品味。尽管参展的艺术家和作品数量有限,但从这六个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今中国水墨变革的一个侧面。

猜你喜欢
林风眠文人画水墨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林风眠《静物·瓶花》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当代画家 胡石
神奇的水墨画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赵无极救恩师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理解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