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 霖等
陈水扁的“入联公投”大动作,目的并非要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而是要创造一个岛内的政治议题,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造势
随着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迫近,陈水扁再次抛出“公投”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内容不再是“防御性”的,而是“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更不同的是,中国国民党也不像上一次那样阻挡和谴责,反而提出自己的“重返联合国”公投案,让岛内政局分外诡谲。
身在美国的台湾2008候选人谢长廷明显感到了压力,因为美方各界一致表示,反对举行“入联公投”。谢长廷一方面表示:这项提案是民进党全党推动的,他也有参与,现在不可能因为美方反对而停止。另一方面,他又在话里话外表示,很担心“入联公投”遭到美国的重批,影响自己的选情。
选举前的操弄
早在2004年年底台湾立法机构选举前,陈水扁便提出了“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今年6月18日,陈水扁再次抛出这一议题。6月29日,民进党“入联公投”提案被台湾“公投审议委员会”否决,本可告一段落。不料,7月12日,受当局控制的“诉愿审议委员会”又撤销了这项否决,民进党方面随即决定展开下一阶段联署。7月19日,陈水扁借助几个“邦交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申请书,理所当然地于7月20日被退回。陈水扁却表示:联合国秘书长无权退回申请书,民进党还将推动“入联公投”下一阶段联署。
无论是陈水扁还是其他“独”派人士,其实都不会对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成功抱有任何幻想。国际社会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普遍坚持,让台湾不可以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任何国际组织。从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之后,台湾当局曾屡次提出“重返联合国”,但由于上述原则和国际现实,这些提案根本没有提上联合国的正式议程就胎死腹中。
熟悉台湾岛内政局的人都明白:陈水扁和台湾当局此时推出这样的大动作,其目的并非真要为台湾“拓展国际空间”,而是要创造一个岛内的政治议题。联合国秘书长的退回提案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虽然使“公投”努力失败,但这种形势也给了陈水扁和绿色政客们再次操弄台湾民意的空间。像以往历次选举—样,民进党的策略依然是消费弥漫在台湾岛内的“悲情意识”,借助“加入联合国”受阻一事,陈水扁和民进党可以夸张渲染台湾“国际孤儿”的印象,让岛内民众陷入片面的历史记忆,并对现实产生曲解,由此获取选举利益。
台湾的每次选举,都是蓝绿双方力图主导议题的过程,什么样的议题在选举中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决定了选举结果。在2004年,泛蓝阵营依据民进党执政失败,经济衰退的现实,主打“拼经济,拼和平”,民进党则发动“公投”,举办“二·二八牵手护台湾”活动,力图挑起族群隔阂和历史仇恨,选前一天出现的两颗子弹,终于使民进党达到了在最后时刻主导议题的目的。2005年底的“三合一”选举期间,由于陈水扁的家人和亲信所涉弊案被相继揭发,使反贪腐成为当时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导致民进党大败。
由于民进党7年多来政绩乏善可陈,陈水扁深陷贪腐丑闻,执政当局在两岸关系方面没有建树,因此,这些领域的议题都对民进党不利,只有再度强调所谓“台湾入主体意识”“本土化和本土政权”,甚至像陈水扁所力图推动的、将选举变成“台湾人和中国人的对决”,才能让民进党获得相对有利的局面。
虽然民进党的候选人是谢长廷,但推动“公投入联”主角却是陈水扁。在任期行将结束之际,陈水扁并没有释放权力的意愿,在最后的任期里做出哪些动作,如何影响民进党的选举进程,涉及到陈水扁卸任后的政治前途和个人处境。陈水扁希望在他的主导和引领下,由谢长廷代表民进党赢得选举,这样,他卸任后便可能获得泛绿“精神领袖”的地位。因此,不管“入联公投”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谢长廷的想法和选战布局,陈水扁及直接受他左右的民进党主席游锡堃等人也会大张旗鼓地操办。
变量和前景
面对民进党的“入联公投”,中国国民党的应对经过了几次反复,先是由多位民意代表提出批驳和反对,又经过了党内的反复论证。7月4日,国民党也推出自己的“公投”议案,所不同的是,国民党将提案称作“返联公投”。国民党的说法是:“中华民国原本就是联合国会员国,这次是要返回”,但国民党的提案在文字表述方面却又提出可用“中华民国”和台湾等等名义“重返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视哪一个能达成目的而定。
国民党在提出自己的“公投案”之际,又强调将继续反对“台独”。有关人士透露,尽管党内有不同声音,“返联公投”还是在马英九的强势主导下启动。按照党主席吴伯雄的说法,民进党的“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个假命题,纯属选举操弄,但如果国民党一味阻挡,将会陷入被动,惟一的方法就是正面迎战。目前,国民党的所谓“返联公投”已完成第一阶段联署,计划举办下一步的联署及游行。国民党这些做法为当前政局投下哪些变量,值得关注。
“保持现状”仍是关键词
陈君
陈水扁抛出“人联公投”并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后,美国政府对此举表示明确反对。随着事态的发展,“人联公投”对台海局势以及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令人关注。
日前,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S. Glaser)撰写文章,题为《入联公投使美台关系陷入新低点》。文章说,在“公投”问题上,美国将一方面努力说服北京不以武力应对“公投”所引起的台海局势变化;另一方面,根据事态发展的严重程度,美国将对陈水扁进行批评甚至惩罚。措施可能包括:
一、陈水扁本月赴中美洲访问时,美国不予以过境待遇;
二、高级别政治人士将对陈水扁作出批评;
三、更严重的情况下,国会将取消审议对台军售,或推迟美台军事交流;
四、美国将出面游说其他国家,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是美国重要智库,素有“华府影子”之称。作为资深的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相当说明问题。7月20日,本刊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对葛来仪进行了采访。
中国新闻周刊:在“入联公投”问题上,如果台湾民意发生变化,美国还会非常明确地对台湾高层说“不”吗?
葛来仪:是的。美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非常明确:支持台湾以非主权国的形式加人国际组织,成为会员,但必须是以非主权国的面貌出现。这个原则和决定绝不会因为台湾民众是否支持“公投”而受到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保持现状”是美国对台政策的关键词,但是现在这个词好像正在被陈水扁改变。你认为美国政府会接受这种改变吗?
葛来仪:我不认为陈水扁已经改变了台海现状。陈水扁对“台海现状”的解释为:台湾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是美国政府决不会接受这种主张。通过谈判,台湾与中国大陆能保持和平现状,这才符合美国的利益需求。
中国新闻周刊:你对中国政府目前对台政策有何评价?
葛来仪: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在台湾问题上太过激的反应会适得其反,给陈水扁以口实,可能反而为他拉选票。特别是,发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威胁,会疏远台湾人民。
相反地,采取以赢得人心为目标的政策,会得到台湾人的理解。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台湾当局在“公投”道路上越走越远,挑衅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会采取什么行动?美国政府是否还是想扮演一个“平衡者”的角色?
葛来仪:美国政府没有刻意保持台湾和中国大陆“平衡”的政治目标。美国的利益只是在于保持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如果任何一方(包括台湾和中国大陆)威胁破坏这种和平和稳定,我毫不怀疑美国方面会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