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缴费只是象征意义
印度公立高校一直实行低收费政策,把高等教育视作社会福利事业。近年来,印度高等教育的规模一直在稳步扩张,据统计,到2004年印度共有大学338所,各类学院17625所,在校生10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
印度高校按科类、专业和层次实行差别收费。印度有4类大学:中央大学、邦立大学、国家级学院和准大学。尼赫鲁大学和德里大学为中央大学类型,由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直接拨款,2006-2007学年尼赫鲁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年学费为216卢比(5.8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杂费114.5卢比(据印度2005-2006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印度人均年收入为17823卢比,学杂费占人均收入的1.8%),德里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学费180卢比。
孟买大学属于邦立大学,校本部第一学年硕士生学杂费为2226卢比;德里工学院为印度宪法规定的国家级学院类型,2006-2007学年本科年学费2.7万卢比;印度理学院(设在班加罗尔)是《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法》确认的享有大学的学术地位和特权的“准大学”类型,该校只招收研究生,2006~2007学年硕士生年学费为4000卢比,但该校每个学生每月都享受5000-10000卢比的奖学金,缴费也只是象征意义了。
日本:“谁受益谁负担”
日本高等教育主要采取“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国立院校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而私立院校则主要由学校自筹资金——来自学生交纳的学杂费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立院校学杂费的不断攀升,学杂费进一步提高到55万日元,逐渐缩小了与私立院校的差距,即使如此,私立院校收费仍为国立院校的1.6倍。例如,著名的庆应大学、日本大学等每年的学杂费高达上百万日元,加之生活住宿费等每年最少需要200多万日元。假如一个家庭供养两名大学生,一年则需要支付400万日元。
据日本政府统计,40~49岁工薪阶层的平均年收入为600~800万日元,除去各种保险以及各种税收,自己可支配的金额实际仅有600万日元左右,这样要培养两个大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助学贷款制度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日本政府不断创建各种助学贷款制度,加大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条件,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后各阶段的助学贷款制度,其目的就是使贫困学生有机会上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理念。
以色列:学费逐年提高
2006年9月初,以色列财政部在即将提交内阁审议的2007年国家预算中正式提出,公立大学的学费将在未来4年中提高50%,其中2006~2007学年度学费提高5%,此后3年每年收费提高15%。这是财政部提出的全国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财政部声称,学费增长是“与政府有关学费和设立学生贷款项目的政策保持一致的”。学费支出的结余将增加国家拨款的高等教育机构的预算。一部分增长的学费将用来扩大学生贷款项目,另一部分用作奖学金,其余的可以用来增加奖励有科学天赋学生的预算经费。
按照提议,今后4年中,以色列大学学费平均每年增长1000谢克尔(约230美元)。同时建立学生贷款机制,学生可以申请贷款,并且待毕业后经济条件稳定时再偿还。建议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激烈反对。
(责任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