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然
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向世界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总数已超过一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捐献最多的国家。美国人乐于捐献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和文化背景?
聚敛财富必须有所回馈
美国著名经济学评论家查理·兰伯特曾说过,“在美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聚敛财富,只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有所回馈,而且必须有人注意你这样做。”美国1917年出台了一系列的免税政策鼓励捐赠,国家税法不仅鼓励富豪捐赠,成立各种慈善基金会,帮助穷人,从事公益服务;同时,也鼓励不是很富有的人,从自己的工资中也拿出一部分钱来捐赠,以此可以免除自己的所得税,这一政策长期不变,捐赠后来就慢慢变成了一种社会习惯和普遍现象。美国人捐献的金钱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美国人的捐献像是在进行一场冠军赛,20世纪80年代,商业大亨郎埃圳捐了3000万美元;90年代,有线新闻网总裁特纳捐给联合国10亿美元,而他总共才有30亿美元资产。在20世纪结束前,美国捐款冠军是微软总裁盖茨,他曾一次捐了20亿美元,更新了美国所有中学图书馆的计算机。
捐献来自老百姓
在美国,有数以万计世界闻名的大公司,还有据说全世界70%的百万富翁也生活在这里,但如果你以为这些令人感触的捐献来自他们,那你就错了。其实,美国每年上千亿美元的捐款,85%来自美国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涓涓细流汇成金钱的大海。只有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美国老百姓平均捐款占收入的3%。
1997年11月,新泽西州的居民包叶尔中了“六合彩”,金额1100万美元。这位从没结过婚的72岁老人,平时总是准时到教会,但这次她迟到了。教友以为她中了头奖,不会再来教会,但弥撒开始20分钟后,她蹒跚地走进教堂,解释说她的旧汽车半路□锚,要送到车行修理。随后她宣□,把“六合彩”的奖金一半捐给教会,一半捐给当地救火志愿队和救急队。
虽然美国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在问到中了彩票怎样花这笔钱时,33%人回答要把大部分钱捐给慈善事业,但绝大多数的美国捐款,既不来自大富翁,也不来自那些彩票的中奖者,而是来自千千万万普通人每月几元,几十元固定的小额捐款。比起大款来,低收入家庭的捐款金额在其总收入中所□的比例更高。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下的家庭捐出收入的5.2%。可是,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其捐款比例仅为2.2%。这也许是因为低收入的人更接近社会底层,更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需求。我认识一位叫帕瑞德默的美国女士,每个月给一个环保组织捐5美元,已持续了25年。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笑着说:“捐献是我和世界的联络渠道。”遇上灾难性的大事件,美国人的捐献更是踊跃,5年前的那场911事件,全国各地要求捐款,捐物和献血的电话如此之多,使得当地赈济机构无法承受。“美国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太多,以至于募捐组织者会把钱转捐到其它项目上。像特纳捐给联合国10亿美元一样,美国人并不是都把钱捐给自己的国家,而是捐给世界各地需要的人。海地的饥民、索马里的灾民、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难民、还有中国的洪水、中国台湾地区地震中的灾民……都是美国人捐赠的对象。
也许你会说,美国人乐于、捐献是由于他们的富裕,但以我在美国生活的经历来看,事实并不如此,有很多美国人(尤其是老年人)生活十分简朴,开着上了年头的旧车,住着年久失修的房子,去最便宜的商店购买减价的食品,然而,他们却非常乐意公益事业,将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捐献出来,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在回馈社会。他们认为,很多事情不应该由政府管,而应该交给社会,真正实现大社会,小政府。
“洋雷锋”
美国人的捐献意识恐怕从他们小时候起就得以培养。我儿子入学不久,家长就收到了学校的书面来函,希望我们伸出双手,帮助其它小区里贫困的学生,给他们捐助一些学习用品。学校的来函印刷精美,措辞恳切,作为家长自然不会放弃这么一个培育孩子美好心灵的机会。当晚,我们就带着儿子来到超市,由他挑选了一盒精致的彩色画笔,第二天让他亲手放人了学校的捐助箱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发生在每个小学和中学,所以我想,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情景都会深刻地印入他们幼小的脑海,对于他的一生都会有着难忘的印象。
后来,我又得知,美国主要的名牌大学都是私营的,靠捐款运转,例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等,每年的预算达几千万美元,主要的来源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献,其中很大部分来自该校毕业的学生,而这些学校的校长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募捐,由于数额的巨大,捐款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校长才能亲自接见。由此可见,美国人的捐献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此为荣。
美国人不仅捐献金钱,更捐献时间。义工,即提供义务服务,在美国早已是一个普遍现象。例如,1993年的“国际海岸清洁日”,全美有22万义工在几千里海岸线和河边清扫掉了2400吨垃圾。1993年冬天,旧金山北部小镇帕塔鲁马的一名12岁的女孩失踪,小镇民众自发地成立了“寻找中心”,参加寻找的义工多达1500多人。要知道,小镇全部居民才4.6万人。1995年7月初,来美国康涅狄格州麦迪逊镇参加“残疾人运动会”的尼泊尔运动员马利溺水失踪,当地上千名居民手拉手组成人墙,在海岸边水里进行过滤式筛找。
在我锻炼的健身房里,义工提供着清洁,修理和培训等等,这里面有退休在家年近B0的老年夫妇,也有还在高中就读的学生,在傍晚散步的途中,经常也可以看见那些金发碧眼的美国主妇在清扫小区的街道和公共的草坪。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只有闲散人员才会去做义工,事实上,绝大部分的人是利用自己的工余时间做义工,例如,在我上课的ESL(英文学习)班里就有一个女教师,不仅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来给我们教授英文,更令人感动的是,因为没有人照顾,她还必须将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带到课堂,经常看见她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拿着粉笔讲课,她的脚边,是一个小小的摇篮,孩子安静的时候,她就把她放进去,有时孩子哭闹起来,她又不得不把她抱在手上,可想而知她的一堂课下来会有多么的累!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怪不得这里的华人会管他们叫“洋雷锋”,我对于这些人,总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和尊重。
(责任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