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解放
“和谐”二字从文字结构来看:“和”,禾—口,意为种田就有饭吃,这是“劳动”;“谐”,言—皆,意为都能说话,这是“民主”。我们可以形象地说,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人辛勤劳动、大家参与民主管理、充满友爱的现代文明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教育担负着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重任,尤其需要“辛勤劳动”和“民主管理”。在教育领域,怎样运用科学教育方法来培育和谐因素,怎样营造和美氛围来增加和谐因素,怎样建立公允机制来消除不和谐因素,以实现学校教育因素的和谐链接?这是我们当前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人人自我正本,形成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学校和谐管理空间。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学校里,学生、教师和校长,每个人都是教育和谐的重要因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激活这些因素,并使他们有机地融为整体,才能形成学校管理的和谐空间。
1.以学生为本是教育和谐的根本。
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遵循“以学生为本”,把能够促进学生成长的因素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改变那种“教师为分数教学”、“学生为考试学习”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和谐的课堂和校园里成长,从小培养学生和谐的心理、和谐的人格,绝不能因为我们的失误和放弃,给社会和家庭留下不和谐因素。我给一些教师出过这样一组调查题:①班上你从来没有表扬过的学生有多少;②班上从未被老师点名发言的学生有多少;③班上从未当过班干部(包括小组长)的学生有多少;④从未参加班上和学校活动(比赛、演出、参观等)的学生有多少;⑤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庭住址你不知道的有多少。老师们通过调查,惊讶地发现,班上不被老师关注的学生有近30%,许多学生往往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面对这一结果,我们应反思:教师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和谐?
一位中学校长反映,他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两负责”办学理念,即“对学生的考试负责;对学生的终身负责”,想听听我的意见。我认为,今天的考试仍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发现学习差距的手段,中考、高考仍具有选拔功能,我们不能回避考试。近些年来,考试在不断改革,考查学生能力素质的内容不断增加,考试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本,关键要看我们怎样来对待考试。我们应强调,考试要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统一起来,这是和谐的表现。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最终目的,体现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因此,学校教育可以有阶段目标,更应有长远目标,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和谐。
2.以教师为本是学校和谐的着力点。
殷雪梅老师舍己救学生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据报道,殷老师在学校是一位坚守岗位,踏实工作,并没有什么特别光辉的事迹,甚至没有被评过优秀教师。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教师,在关键时刻,为了学生的安全而牺牲自己。其实,学校里有大批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求名利的教师。也许他们不能成为被表彰的模范,也许他们并没有值得宣传的突出事迹,但是,他们坚守着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辛勤地工作着。教育和谐,离不开全体教师;校长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以教师为本。有了教师这个“本”,才能更好地以学生为本。
学校要有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努力建立起“以和为美善”的学校文化。要做到这一点,重在校长能否建立一支和谐的教师队伍。
校长以教师为本,一定要以全体教师为本。校长要关注教师的物质待遇,这是十分必要的,但仅此还不够。教师需要政治上的高度信任,需要工作上的大力支持,需要对他们扎实工作的认可。校长的一句问候与赞许,校长一次热情的帮助与支持,往往能够使教师情绪、心境等出现积极状态,其工作的热情与效率必将提高。每一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专长与个性,校长要使每一名教师都有用武之地,不要等到上级领导发现、报刊宣传或外单位来要某教师时,他才成了人才。
校长以教师为本,要促进教师成长。校长的教学水平不一定得超过各科教师中的优秀者,但校长必须具有培养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才能,要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成功的平台。校长要能够容教师之短、扬教师之长、待教师以情、激教师之志。优秀的校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帮助教师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
校长以教师为本,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学校管理制度。有的学校配备专人记录教师工作有什么失误,并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对教师缺乏信任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制定以激励教师出成绩、作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使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尊重,创造才能得到激励,工作成果得到肯定。制度以人之长为主要内容,加强正面引导,增强教师的竞争合作意识。教师在和谐管理的空间中工作,教育行为会更和谐。
3.人人“自我正本”是社会和谐、教育和谐的基石。
在一次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校长、教师们的发言对怎样尊重他人谈得比较多,对自己怎样落实“以人为本”的地位和作用谈得少。于是我提出,在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中,应包含“自我正本”这一内涵。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个人的愿望没能得到满足时,当个人的利益受了损失时,当自己的工作得不到支持时……他就会抱怨和指责:“这没有以人为本。”此时,他往往没有查看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大局、长远、群体利益有矛盾,把“以人为本”狹义地理解为“以我为本”了。教育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和谐因素,要为人表率,自我正本。这是人人都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自我正本”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修养,用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真实地面向学生,面对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是为人师表的工作,是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教师的言行、情感、学识,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修养的高品位,必将产生教育的高质量。
“自我正本”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调控,用向往美好、向往崇高、向往幸福的人格魅力去战胜邪恶,去诱导学生。学生最崇拜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他的这门功课一定会学得很好。教师要用自己和谐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成为学生人人喜爱的教师。
“自我正本”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提升,用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态、和悦自适的情操,把自己融入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教师职业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会有不断的创新。
“自我正本”要求我们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控制、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智慧。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打好和谐人格的基础,打造学生纯洁向上的“根本”。
二、愉快的早晨,紧张的上午,多彩的下午,轻松的夜晚,自主的星期天,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教育氛围。
“愉快、紧张、多彩、轻松、自主”,这是对学生学习生活因素的链接与和谐定位。在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怎样处理好每一时段之间的教育关系,真正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教育氛围?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去做的一件事。
1.“愉快的早晨”,为紧张的上午打好基础。
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上,我问教师:你们每天早晨经常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老师们通过回想,归总起来是:“你家庭作业完成没有”,“你昨天的课堂作业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又迟到了”,“昨天带回去的试卷家长签字没有”……不难看出,早上教师对学生常说的第一句话多是带有检查询问和批评意味的语言。
我们倡导,教师每天对学生要“说好第一句话”,要学生“做好第一件事”。教师早上不能批评学生,要安排学生做能够引起愉快心情的事,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始一天的学习。前不久,我在武汉市一所学校听课,一名语文教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老师非常爱你们!”同学们回答:“老师,我也很爱您!”听后,我倍感亲切。教师每天早上与学生见面,应该多用问候、赞赏、激励的语言有意无意地与学生交谈。要避免那种“开口就斥责批评”,“到校就检查”,“用早晨最好的时间去打扫环境卫生”,“迟到不让进教室”等消极做法,保持并促进学生在早晨形成良好心态。
有了愉快的早晨,学生们紧张有序的上午学习便能顺利展开。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能增强人的紧迫感,并调动积极的情绪状态。学校教学,上午要尽可能安排主要课程,教师充分利用上午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抓紧每一分钟的教学;学生形成紧张状态,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吮吸营养,有利于学生勤奋学习意志的培养。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告诉我:每天上午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每一节课的前20分钟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时间,在最佳时间的教学会取得最好的效果。我非常赞同这位教师的看法,科学地安排好早晨和上午的教育工作,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情绪状态,不失时机地开展教学工作,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彩的下午”,增加学生成功感。
一位班主任接了一个学习成绩“差”的班,他发现班上一些学生爱踢足球,于是便组建了班级足球队,每天下午安排一节课时间,全班同学练习踢足球。两个月后,向全校各班发起挑战,结果打败全校无敌手。全校师生对这个班刮目相看,这个班的学生人人满脸欢笑,个个激动不已。此时,这位教师对同学们说:“我们班足球比赛能胜利,难道学习就不能取得好成绩吗?”全班同学一致回答:“能!”这个班后来成为了学校的先进班。这位老师从学生的优势因素入手,使学生增加了成功感,從而激活了其他因素。
每天下午,应成为学生展示各项优势因素的主要时间,学校可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如体育、艺术、科技、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以及校本(班本)课程等。我经常与校长们讨论:“学校怎样使下午的课程丰富多彩?怎样发挥下午课程的教育功能?”有的校长担心下午“副课”安排多了会影响教学质量,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要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不能单一地用分数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成败。下午多项活动课程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能够弥补学生学科学习的不足。这样,学校就多了几把衡量学生的尺子,为学生的成功增加了更多的途径,反而会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发展更全面、和谐。
我参加过一所学校下午的活动,校园里五十多项活动课同时展开,教室门前挂着“想写就写”、“想唱就唱”、“想练就练”、“想说就说”等标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参加一项或几项活动。校长告诉我,学校通过一学期的下午多彩活动,评出了一批“小数学家”、“小作家”、“小歌唱家”、“小画家”、“小球星”、“小计算机能手”、“小科学家”……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一项以上的荣誉称号。学校里笑声多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师生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校园不文明行为少了,学生去网吧的少了。学校“多彩的下午”,营造了校园浓厚的和谐教育氛围。
3.“轻松的夜晚”、“自主的星期天”需要学校、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一次广播电台举办的“行风热线”现场,我接到一位中学生打来的电话,说她每天晚上作业做不完,双休日还要去参加剑桥英语、奥数培训,还要练半天钢琴,太累了,希望教育局管一管。不一会儿,又接到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他希望学校双休日都要上课,把孩子管起来,避免孩子去上网、打游戏机。上述两个电话,代表了不同的心声,反映的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人们公认,现在最累的是学生;大家担心,现在的孩子没有了欢乐的童年。这反映的是教育不和谐的现象。学校与家庭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生活的选择,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品德与情趣、知识与能力、个性与共性、学习与生活得到和谐的调适,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素质会更好。
“轻松的夜晚”不是让学生晚上什么都不做。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了课外作业的时间,一些学校开展了“无家庭作业日”的活动。我认为,“轻松的夜晚”和“自主的星期天”不是没有作业就轻松。我们常常把“作业”理解为一种单纯手写的书面练习。其实,作业包括人的各种器官都能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量”的控制外,应注重作业在形式上的拓展。比如,一位教师要求学生看一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第二天讲给同学听;又如,一位教师要求学生用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去量量家里的物体,编一道数学题……这种作业,学生是在“兴趣”中完成的,哪怕时间长一点,累一点,也会感到轻松愉快。我们要明白,那种机械抄录、题海练习、强迫进行的作业哪怕再少,学生也不会轻松。
“自主的星期天”不是不让孩子去学习。学生最怕学校星期天补课,最烦家长把自己星期天时间都安排满了。社会各种辅导班的火爆,不是孩子自主选择的结果,而是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或看到别人家孩子去了,自己不得不让孩子去的结果。“自主的星期天”就是要指导孩子自己去做一些感兴趣、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事情。当前,教师和家长最怕孩子染上网瘾。我觉得,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除了社会管理存在问题外,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孩子的游戏天性无处释放,单调而激烈竞争的学习束缚着他们,孩子们同伴兴趣活动极少。于是,孩子们抵挡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放松学习而逐步成为“网迷”。学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积极为孩子们提供欢乐游戏空间,鼓励孩子们去参加多同伴的健康有益活动,而不是逼迫着孩子们去按大人设计好的“框框”去做。
三、建设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发展机制。
建设和谐校园,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机制,教育才会有更高的质量。
1.校园要充满活力。
我到过这样一所学校,校园里每一种植物,都挂有一个介绍牌子。比如,樟树:“我,常绿乔木,时时发出迷人的芳香,因而人们叫我‘香樟。我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可以从我身上提炼樟脑,用我的种子榨油,用我的身体做名贵的木箱。我愿意和像我一样乐于奉献的人做朋友……”我走进教室,看见一些学生的课本里夹着书签。我抽出一张,上面写着:“刘冲同学,我一直有些惭愧,在你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我没能成为出色的导师,在此对你说声‘对不起!但是我知道,你手中握有色彩斑斓的画笔,它们为你获得许多荣誉,我相信你一定会用它们给数学学习添上最美的颜色,我有这个信心,你呢?”原来,这些书签是老师给学生写的即时评语。看到这些植物标牌和即时评语,我非常感动,学校这种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好似和煦的阳光。
充满活力的校园首先要求我们要关注人的生命。学校要认真做好“教育设施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这6个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认识到,没有安全就没有教育,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学校安全是每一名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职责。
充满活力的校园要求我们建立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学校教育要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更要为学生打下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健康人格、和谐精神的基础,形成学校崇美、向上、励志的良好校风和学风。运用像“植物标牌”、“即时评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输高尚的人文信息,使校园成为师生享受先进文化、实现人格升华的地方。
充满活力的校园需要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各项教育因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这就需要建立起教育行政領导与校长、校领导与校领导、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以人为本”的和谐关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浸润“求真、平等、理解、和善、宽容、合作”的精神。教师与学生一道成功,校长与学校一道成长,使校园成为家庭、社会的文明窗口,成为师生向往、依恋、引以自豪的学园、乐园。
2.学校应成为最能体现社会和谐的地方。
我读过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在星期天开设免费“教育专家门诊”,选派有经验的教师、班主任接待家长和学生,帮助解决教育和学习上的问题。许多家长或单独、或带着孩子来到学校,排队咨询,场面十分热烈。在当前有的学校开设补习班、兴趣班收费服务的情况下,这所学校免费开设“教育专家门诊”,为家长和学生服务,实在难能可贵。
以人为本,这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教育公共、公正、公益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教育为社会进步服务的观念,树立教育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树立教育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服务的观念。
当学校把创收、赚钱当成办学目标之后,学校就会失去教育的真实。由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学校不得不开辟项目收费创收,但是,当学校内开设了小卖部后,教师教育学生“不吃零食,养成卫生节俭好习惯”还会那么有力吗?当学校收费补课、开设特色班、重点班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会平等吗?教育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和谐负责。教育“以人为本”要求“校长不能为金钱办学”,学校应成为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地方,成为最能体现社会和谐的地方。
当学校单纯以追求升学率为教育目标之后,学校就会偏离教育本质。以上重点、上好学校为目的的升学率,是一种为少数学生服务的指标体现。对一所学校教育的评价,我提出了“三少”、“三多”的要求,即“少看优秀率,多看及格率;少看最高分,多看平均分;少看升学率,多看整体贡献率”。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培养优秀学生,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培养优秀生的同时,不能忽视多数学生,不能放弃所谓“差生”、“调皮生”,不能给社会、家庭埋下不和谐的种子。
当学校教育只是“孤军作战”时,教育就会降低效能。学校是政府的公共服务机构,与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5+2=0”———学生在校学习5天,双休日在家两天,有可能受社会不良因素侵袭而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我们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衔接,特别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发展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因素的和谐链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效能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