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示范县的更高追求

2007-04-23 02:05金玉雪晴师风
人民教育 2007年21期
关键词:骨干城区班主任

金玉 雪晴 师风

从2000年成为全国推进索质教育的典范,到2003年申报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山东省高密市在三年间取得的成绩让人惊叹。

如今,已经站在示范县高起点上的高密教育如何“更上层楼"?本刊记者走进高密,记录高密追求“让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希冀之路。

让学生吃凉饭,怎么行!

2005年教师节,地处偏远的高密市东南端,李家营中学。

高密市委书记吴建民走访学校发现,学生们就餐的地点五花八门:蹲在伙房门口,站在树底下,还有的干脆就把课桌当饭桌。

走进教室,细心的吴建民摸了摸学生吃的馍,已经凉了。“怎么是凉的?”

“刚从食堂打出来时还是热的,等走到教室,馍就凉了。”

如果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吃凉馒头、喝凉水,家长怎么能放心,又怎么说得上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吴建民的问题掷地有声。

一凉一热,细微之差,天壤之别。高密的农村教育,已经完成了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还是山东省的“两基”工作先进县。在基本条件得到改善后,如何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是高密教育的决策者念念不忘的主题。

经过调研,高密启动了针对农村中小学的“一通二热三改工程"。“一通"就是为超过1.5公里就学半径的小学和地处偏远乡镇的学校通校车;“二热"就是为所有不寄宿的农村中小学配备热水、热饭设施;“三改"就是改造农村学校的食堂、宿舍和厕所。

围绕“小事”做文章,高密的农村教育受到了“大"欢迎。

在柴沟镇徐家楼子村,没有通校车的时候,一位学生家长下雨天用三轮车载着自己和邻居的孩子去上学,雨天路滑,车滑倒在路边水沟里,两个孩子都受了伤,邻居家长吵着索要医药费。

现在,高密采取社会化参与、公司化运作的方式,为21所学校开通了接送学生的专用车。

“以前爸妈没时间送我,学校也不允许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只好来回走路上学。学校班车开通后,直接开到我家门口,非常方便。”放学后,徐家楼子村的学生坐上喷有“接送学生专用车”字样的新车,安全地回到了家。

至于食堂、宿舍和厕所的改造,考虑到这是一项投人巨大的综合工程,高密拿出620万元作为奖励补助,引导镇(街道办事处)加快实施农村学校综合改造工程。

借了政策的东风,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李家营中学就修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投资84万多元、可容纳1000多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从此,学生再不用端着饭菜到教室里就餐,既能够吃到热饭菜,又不会弄脏书本。

尽管李家营中学所在的原李家营镇并不富裕,但镇党委书记李宗福的认识很透彻:“现在落实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农村教育的发展,镇、村依然承担着改造校舍等办学职责,这项工作早晚都要干,现在市里有配套的奖励政策,我们得抓住、用好这个机遇。”

新政策带来大变化。据了解,仅2007年上半年,高密市就累计投入“三改”资金1000多万元,对5所学校的宿舍、8所学校的餐厅、10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造,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同时,还为79所不寄宿的农村中小学添置了热饭、热水设施,所有中小学生在校都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

农村教育的环境改善了,家长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那时总是盼着学校能有一个像样的餐厅,这个愿望在我们身上没有实现,没想到在下一代身上变成了现实。”

师资是农村教育的“根”

办好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同其他地区一样,高密的农村学校也面临着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问题。为这,高密市教育局特地制訂了《2005年~2007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在高密市教育局,记者看到了这份规划,要求很具体,有时甚至到了琐碎的程度一教师要根据自身实际,设计好个人的发展规划,这份规划应该包括:这三年中教师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划分为几个具体的阶段、每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什么,采取哪些具体的激励、保障措施,如何保证目标的落实,等等。

潘娟娟,柏城中学的英语教研组组长。在教育局的规划出台后,她根据自己的实际,定下了自己的三年发展计划:总体目标是成为“科研型教师”,具体目标是2005年取得本科学历、2006年争取成为县级骨干系列教师、2007年争取获得地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潘娟娟分析自己:2000年从中师毕业,5年的工作实践,虽然让自己有了较为扎实的教学功底,但在“广博的常识基础、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理解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欠缺,而后者正是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必不可少的条件。

好强的潘娟娟决心补齐这堂课。业余时间,她给自己拟定了一份长长的阅读名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年中,潘娟娟做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对如何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对象以及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焦点的人。

观念的改变渐渐体现在了教学方式上。

农村学生学英语,难点之在口语。为了让农村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潘娟娟和学生一起,搜集各种贴近生活的语言材料,然后,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自由对话、课本剧表演、记者采访,等等。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阅读教学时,潘娟娟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四步阅读教学法”:自读课文,发现问

题——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展开竞赛,开拓思维——教师质疑——升华提高。

2005年,潘娟娟一节题为《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的全市公开课大获成功,她所撰写的论文《心灵的抹布》也在市里举办的“我说我的课程故事”中获一等奖。2007年1月,她被评为潍坊市英语教学能手,并被破格评为“高密市骨干系列初中学段英语学科教学能手”。

像潘娟娟这样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制订了成长规划的教师,如今在高密市有数千人。同时,为了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高密市教育部门还建立了跟踪落实计划。

除了帮助教师成长,高密市还采取多种方法改善农村教师队伍。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的现象,高密启动了“一校新进名大学生计划”。

在柴沟镇曹疃小学,前几年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85岁。近两年来,镇中心学校对全镇小学教师进行了统一调配交流,市教育部门又通过考选、定向新招等方式分配了2名英语教师。

“现在,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下降到37.8岁。”校长禚连吉说,新政策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学校英语教师短缺的现状,也给学校增添了不少活力。

师资是农村教育的根,根深才能叶茂。高密市用最扎实的行动,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打下根基。如今,高密市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以前,小学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52.6%,初中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中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分别为17.9%、0.2%;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了73.9%、29.7%和5.4%。

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高中教青

2007年,高密出现了新情况:往年家长忙着给孩子选择高中学校的现象不见了!

高中教育往往是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的瓶颈,由于优质资源少、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原因,高中择校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实,过去高密也存在这种情况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求到城区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农村孩子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以来,从农村高中转人城区高中的学生有140多人;还有不少家长,当孩子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想办法托关系、找门路,把孩子从农村转到城区上初中,为的是让孩子毕业时能够名正言顺地升人城区的高中。

由于条件差,农村高中也很难留住人才。从2001年至2004年,高密市3所农村高中,累计外流教师近百人。仅2002年,高密三中就有6对夫妻教师双双到外地任教。而这些教师大多是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骨干。

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闹转学,教师忙调动,农村高中与城区高中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些现象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愿望。”吴建民十分清楚优质高中教育在很多家庭中的分量。

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实现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根本途径在于调整高中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如果把农村高中全部搬进城区,这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思路就是出路。2004年7月,高密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高中教育城区化的战略规划,决定加大调整力度,在城区原有3所高中的基础上,再在城区新建3所高中,将农村3所高中迁人城区。

高密市的目标是,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到2007年实现高中教育城区化,2010年实现高中教育优质化,达到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标准,以满足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

2005年,新建发达学校招生,地处乡村的原七中高中部撤销。

2006年,原高密三中迁人新建的康成中学。

2007年,原高密四中顺利迁人新校凤城中学。

至此,高密市6所高中全部建在了城区。而且,市委、市政府千方百计压缩其他开支,加大教育投人,为每所学校均衡配备教育教学设施,使每所高中达到了均衡优质发展。

“现在再也不用为孩子择校犯愁了。”家住阚家镇的单师傅很高兴。他有两个儿女,女儿上高中时,他托关系把孩子转到城区高中,上学。

今年,单师傅的儿子中考,他本来打算年前就把孩子转到城区上初中,好名正言顺地升人城区高中。当他听说今年高中教育就会全部城区化时,便放弃了为孩子转学的念头。

8月12日,是凤城中学高一新生报到的日子。

一大早,单师傅就和孩子坐上了通往高密市区的汽车,他“要好好看看新建的凤城中学"。

在农村高中迁人城区的过程中,高密市还加强了原来城区高中的挖潜工作。像高密一中,就新增加了1.2万平方米的校舍面积。据统计,近两年,城区原有高中新增校舍面积达1.8万平方米,为实现高中教育城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刀阔斧的改革,使高密的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现在,高密的普通高中年招生人数已达到6000人,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的孩子上普通高中难的问题。

高中教育城区化、不是哪一个县级市都能办到的事。高密的创新之举,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赞许。而高中的布局调整,也一步一个脚印,从整体上提升着高密的基础教育质量。

动态理激活教师成长

高密的素质教育,早已在全国有了一定知名度。只是在高密教育者看来,教育的高质量应是一个不停息的追求。

“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为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提供师资保障。”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钟亮成不止一次这样强调。

近年来,除了制订针对农村师资的教师发展规划外,高密还面向全市的教师,出台了骨干系列教师评选制度,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骨干系列教师从高到低依次为“市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骨干系列的教师按层级,分别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这种管理机制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上能下,不管是晋上骨干系列的还是等待晋升的都必须不断努力,否则就有可能落下来或晋不上。”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柴修森说。

这种动态管理在高密绝不是“走过场”。

2004年,第一批评上骨干系列教学能手的历史老师张艳芝,就因为教科研成果一项不达标,被一票否决,复评没有通过。

“很没面子。”张艳芝说,自己毕竟是评选的首批骨干系列教师,这么下来了,很难受。

校长怕张艳芝有心理负担,特地给她做工作。

没想到,张艳芝先说了:“现在,我的学生都成了骨干系列教学能手了,我落下来怎么行?再次复评,我一定要评上!”

为了争取复评的机会,张艳芝每周给自己定了一件额外的“任务”,工作之余,问问自己:这周是否认真履行了骨千系列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有哪一条落实得不够?应该怎样改进?

尽管不再是骨干系列,但张艳芝向校长要求,自己能不能按骨千系列教学能手的规定,承担一些培养青年教师、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的工作?

两年中,张艳芝早来晚走。她的《采用多种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等多篇论文也先后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2006年,高密市开始新一轮的骨干系列教师评选,张艳芝如愿以偿。

抓教师队伍,重点在制度建设。因为,只有制度,才能为教师的成长持续不断地注人活力。高密教育者深知这一道理,抓住一项制度,就负起了成千,上万教师成长的“重担”。。

让做班主任成为光荣的事

让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班主任队伍很关键。

然而,比起教师队伍的建设,高密的班主任队伍面临更多的困难。工作量大、待遇低等种种现状,常让班主任工作不受教师的“待见”。

高密市东关小学的原校长蔡琳,就曾遇到过这样的烦心事。一次聘任教职工,全校40个教学班,主动报名担任班主任的仅有7名教师。眼看快开学了,还没聘完班主任。

蔡琳只好硬着头皮,凭着个人感情,挨个做教师的工作。结果,最后还有两个班没有人担任班主任,学校只好破例让两名中层干部出任。

班主任队伍的窘境,给高密教育者出了一道难题:上世纪80年代末,根据国家规定,班主任补助费标准是每月15元。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标准没变。如何在国家工资政策没做出新调整的情况下,让班主任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以增加班主任工作的吸引力?

这个看起来不可解决的问题,最终在高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迎刃而解。

2005年,高密市委常委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市领导当场拍板,从当年9月起,高密市由财政拨出专款,提高班主任补助费:小学提高到每人每月60元,初中80元,高中月均补助300元。同时还要求各学校多方筹措经费,拉大校内结构工资的差距,提高班主任的校內补助。

“我们要让老师觉得,在高密做班主任是件很光荣的事。”高密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杨宗荣介绍,除了提高工资待遇,高密市还想法提高班主任的政治待遇。

2005年,高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十佳”、“百优"“千名”班主任评选活动,让全市近一半的中小学班主任获得了一个县级荣誉称号。

注沟镇方市小学的王振宇,满脸兴奋:“当了一辈子老师,干了多年班主任,这可是第一次获得县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如今,在高密每年的教师节表彰会上,坐在最前排的都是当年评选出的优秀班主任,甚至不安排领导致词时,也要安排一部分优秀班主任代表发言。同时,高密还规定,推荐上报国家级及省、市级优秀教师一律从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中选拔。

为了进一步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从2006年秋季新学期开始,高密还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实行了班主任全员职级管理,并按其职级发放班主任津贴。

班主任职级分五个等级:特级班主任、高级班主任(含高级一等、高级二等)、中级班主任(含中级一等、中级二等)、初级班主任(含初级一等、初级二等)、见习班主任。

高密规定,班主任职级实行分层管理、分级聘任的办法。特级班主任和高级班主任纳人该市骨干系列班主任进行统一管理,特级班主任、高级一等班主任、高级二等班主任分别与教师骨干系列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对应享受相同的政治待遇与经济待遇。特级班主任和高级一等班主任同时又具有教师骨干系列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可以重复享受市里颁发的科研津贴。

2007年,高密市又建立了骨干系列班主任荣誉称号评价制度。称号从高到低分四等:专家型班主任、特级班主任、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每两年一评,并拥有相应待遇。而且,骨干系列班主任的总人数有一定限制,始终保持在班主任总数的1/3。

一系列举措,让班主任工作从原来的“烫手山芋”变成了“香饽饽”。

今年秋季,东关小学新一轮教职工聘任。40个教学班,有65人报名担任班主任,最后只好竞聘上岗。

为了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高密教育者做了一个“有心人”:高素质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优秀的班级;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育名师,出名生,成名校”的关键。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正推动着高密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职教由“软肋”变“强骨”

高密是山东沿海地区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被誉为青岛的“后花园"。

2006年,高密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1亿元。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高密市列第118位,比2005年提升29个位次。

但就在这样的县级市,不少企业需要到外地寻找技术工人。

这,对高密市的决策者触动很大。

在市常委会上,吴建民提出:“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但是,发展职业教育在高密没有优势可言。全市6所职业学校,两所在农村,存在规模小、生源少、效益低等问题;而城区4所职校,发展也不平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专业技能型教师匮乏、设备设施老化落后等问题。

条件差,水平低,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就狭窄,家长自然对职业教育引不起足够重视。

“优化资源配置,构建*3+1'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是高密市党政一班人的应对措施。在这个思路中,城区建成3所职业学校,并建立一处实验实习基地。

资源整合后,职业中专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大型实习车间,并购买了车床、电工及电力拖动等配套设施,实训车间全天候对学生开放,以帮助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由师范学校改建而来的高密中专,则先后投入1.6亿元,新建校舍,增加了微机室、电子电器模拟实验室、画室、舞蹈教室等专业实习室,并被确认为省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到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

高密市有一家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位女强人叫马金英。有一次她到高密中专参观,当她来到实习车间,看到学生在机床前熟练地加工各种配件时,高兴地对校长刘学新说:“这批学生的就业问题我全包了,毕业后全部到我厂,有多少要多少。”

出口畅,带动了人口旺。据统计,2005年以来,高密的职业学校先后有4500多人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各大中型企业的骨干。而职业学校的招生数也逐年大幅度递升,以前对职业教育并不认同的家长,现在也支持孩子,上职校了。

“现在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我的孩子上学前就已经有了出路,而且不用外出上学,还节省钱。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啊。”即将毕业的孙德财的家长说。

高密市的职业教育何以由“软肋”变为“强骨”?

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柴修森介绍:“主要得益于加强重点骨干专业建設和‘双师型队伍建设。

在专业设置上,高密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培植龙头专业,专业补助费实行集中管理,统一使用,适当向骨干专业建设倾斜;招生时,加强对重点建设专业招生的支持,以促进初中毕业生流向重点专业。目前,职业中专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被确定为潍坊市重点专业,高密中专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省、市重点建设专业。

在师资培训上,一方面鼓励学校通过选送教师外出进修、到联合办学企业见习和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学校从企事业单位选聘有教学实践经验和有技术特长的人才做兼职教师。

高密职业教育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但是,与蓬勃发展的经济相比,职业教育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层次还是办学效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离家长的期望也有不小差距。

一些高中毕业生,因高密没有像样的高职学校,不得不到外地去。为了提高办学层次,高密市积极争取与青岛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建设职业教育中心,以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中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今年秋季开始招收首届学生。

而高密市两家最大的企业,已经与职业教育中心签订了学生委托培养合同。从今年高考落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600名学生,实行订单培养,采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方式,毕业后到两家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这一举措让职业教育中心“人气”大增。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1600人。

“没办法,只能择优录取了。”一位负责招生的同志不无自豪地说。

在高密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以及教师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千劲。

“教育的事情优先办!”这是高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

这样的承诺背后,凝聚着高密人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相信,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高密教育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打造出特有的教育品牌。

猜你喜欢
骨干城区班主任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我的班主任①
让学员骨干在管理工作中唱“主角”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对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的几点探讨
关于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的几点思考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