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设计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007-04-04 08:57
消费导刊 2007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实践观实践

张 露

[摘 要]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艺术设计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本文就艺术设计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中国铜镜装饰纹样的变迁来分析实践对艺术的影响然后通过工业品设计的变化来分析艺术活动反作用于实践。从分析实践与艺术设计活动的关系得到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艺术设计活动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实践的影响 艺术推动 实践 艺术设计教育

引言

马克思在其被称作“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的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强调活动、强调现实的感性活动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就是关于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地位的观点。在面向市场,面向全球化的今天, 就艺术设计这一创造性的活动而非名称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器物文化的出现而出现的。艺术设计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凸显的尤为重要。

一、艺术设计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是不是把感性理解实践活动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是他的唯物主义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之处,也是他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之处。

《提纲》第一条: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立。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提纲》第八条: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提纲》第九条: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提纲》第十条: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提纲》第十一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恩选集》第2版第1卷,第5457页)

从以上各条内容来看,不难看出,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说马克思的实践观构成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基础和核心也未尝不可。

艺术内容是一个较活跃和富有变化的因素,它要及时地随着时代生活和人们审美情感的发展而发展。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器物文化的出现而出现的。艺术设计同样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艺术设计中同样也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指导。

二、实践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

(一)实践对艺术的影响

我们可以先从中国古代的铜镜发展史来看看实践对艺术的影响。铜镜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璀璨夺目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自从青铜器代替石器,铜镜作为生活用品就与人类不可分离了。

铜镜的发展从装饰风格上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时期到两汉;二是从魏晋时期到唐代;三是宋代。这三个阶段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有着重要的区别。从铜镜装饰风格的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实践对艺术设计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艺术设计往往反映着当时代的人们的认识及社会生活。

首先我们看一看商周时期到两汉,这一阶段是人类对于世界万物认识极为有限的时期,许多的现象与天象人类依靠自身无法解析而更多地依靠所谓的“神”来表达,因此这一阶段的装饰主要是围绕“神”进行的。商周时期(也称青铜时代),依照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创作了许多象征上帝鬼神的神异形象,诸如龙、凤、饕餮、夔之类的纹样。说明了天神主宰一切的思想意识占着主导地位,有些纹饰具有原始的神话性质,有些则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某些特征,这使得青铜器的纹饰中既有狰狞恐怖的神兽,也有活泼可爱的蚕、蝉等小动物。这一时期以圆套方的构成形式开始产生,圆与方结合的设计思想起源于古人“天圆地方”之说。这也是现实的感性活动在铜镜的工艺设计中的反映。

第二阶段是六朝至唐代时期,这一时期的装饰以花卉植物为主,反映出人性觉醒以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生活情趣的提高。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人们深受战争的痛苦和压力,反映在精神领域,时人大都崇尚清淡。这时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的佛教以“轮回转生、因果报应”的教义赢得了人心,使苦难的生灵在茫茫之中看到希望。特别是当时有些君王笃信佛教,提倡佛学教义,于是佛教借助“玄风”盛行起来,因而各类工艺常常体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名副其实的宗教时代。与佛教有关的装饰纹样也逐渐进入中国,最明显的是莲花纹、忍冬纹、连珠纹的大量应用。这些都是当时的社会生活实践在艺术上的反映。

隋唐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发展的时期,唐王朝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艺术精华,开辟了装饰艺术的新风格。唐代铜镜是继汉代铜镜高峰期之后又一高峰,造型式样上有很大的变化.唐代铜镜的图案内容数量最大的一部分是“海马葡萄镜”,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镜上,如:树下有人弹琴或月宫嫦娥与玉兔等。无论是常见的花鸟蝴蝶,还是想象中的珍禽异兽或神话故事、社会生活,表现起来都十分富于风趣、人性,并且有高度真实感。从这个时期的铜镜的图案纹样可以看到当时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特征。

第三阶段是宋代,宋代是铜镜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君王的兴致主要集中在文化与艺术上,所以众多文人士大夫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不仅注意文房四宝,而且对陈设也日益考究起来,工艺美术上也不例外。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形成,使宋代装饰呈现出静中求动、素中求丽、理性典雅之美。

纵观铜镜的发展变化,我们不难发现铜镜作为一种工艺品与日用品,它的装饰形式的改变必然要受到所处时代风格特点的影响:或庄严神秘、或富丽丰满,也或文化理性、精巧华美。也能看出各个时期的人们由于实践能力的不同而在工艺美术上做出的不同的反映,这也说明了实践对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二)艺术活动在发展中推动了实践

进入工业化社会,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范围的扩大,艺术设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幅度的扩大。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各类产品都得到极大地丰富,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学技术跳跃发展的时期.。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制开发及应用为艺术在形式及内容的多样性上提供了可能因素。

还是以镜子为例,现在的镜子的材料和种类名目繁多,不一而足。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出现了各种用途的镜子。如材料为金属或塑料的伸缩镜和折叠镜,用在浴室或潮湿地方的防雾镜,科研中的光学镜片等等。

科学技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设计理念及思维,使艺术设计呈现多元趋势。艺术设计在这个时代更能体现风格化创作倾向,同时其系统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也伴随着科技进步而更为加深。艺术设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也更加推动了实践的能力与范围。成功的艺术设计往往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从艺术设计演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现象,成为整个人类的文化资产。而艺术的实践又影响了艺术的形式,最终双方在相互促进中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由这些分析可看出,艺术设计活动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由此我们能够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三、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一)启示

既然艺术设计活动离不开实践,那么在设计教育中同样也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指导。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社会各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设计师,也要策划、创意、制作等多方面的人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能成为学。也就是说,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功的训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的好坏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让社会、大众去评定,而不是单个教师的一己之见。教师仅仅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如何讨论和解决课题的策略;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并作解释,让学生的设计作品能真止做到可行性,具有实际效应。教师也要经常走出去接受新的观念、新的事物,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受教育者接受和领会知识,横向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系统概括知识能力与创造能力。一方面要把专业实践引入教学课堂,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场所,一方面强化参与社会实践、加大社会实践课,培养学生适应、完成各工种的设计与生产动手能力。

(二)建议

首先,艺术设计活动与实践相辅相成,而把专业实践引入教学课堂,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场所,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设计专业的课程要根据市场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新课程,引入新的设计理念,了解新工艺。如一些学生对理论存在着似是而非的认识,甚至过了一段时间就忘了。这就需要边实践边讲课。学生对已认识的知识不断地加以验证,使较差的学生也能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正确的认识。

例如,印刷工艺课程可根据教学要求,先给学生具体讲授其设计的原则、规律及要求示范制作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起草、构思,并画成效果图,最后进行实际操作。在具体制作过程中,可直观地解释,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学生会通过实践认识到:如果用力过猛、海绵中油漆太多,易把字或图案扩散,只有量少而干些、力量均匀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加快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过程。这样,在不断实践中熟悉各个环节程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易获得很真实、有用的知识。

此外,社会实践是艺术设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艺术设计活动并不是在空想的闭门造车中进行的,从艺术设计活动和实践的关系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应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除专业课堂实践外增加社会实践课对艺术设计教育来说十分重要。这样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参与讨论,参与实际设计开发的全过程,锻炼学生自主完成课题的动手能力,甚至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市场调研,通过调研,从而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正确定位。

最后,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遍运用已经更加扩大了人类实践的范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计算机成为了设计者脑和手的延伸。电脑美术设计无论在设计制作的速度效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三维动画的展示上都是用手工绘制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加入电脑美术教学课时量,不但要以平面图像、图形设计软件为重点,还要加强对三维立体、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深度,使的创造性构想得以充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60。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1月第1版 1996年4月第5次印刷。

[3]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2月第1版。

[4]朱铭、荆雷,《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1版。

[5]田颖拓,《重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设计在线。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教育实践观实践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游戏的吸引力研究及其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