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麟
“晨晨,你醒醒!”一声声焦急的呼唤中晨晨慢慢睁开了眼睛。“爸爸,我要爸爸!”
晚上,我偶然走过病房楼安全梯拐角,楼道平台处,铺着一张草席。一小堆皱巴巴的钱币摊在草席上,2元、5元、10元,还有不少钢蹦儿,一个瘦弱的中年汉子坐在草席上清点着。昏黄的楼道灯照着他乱蓬蓬的头。这不是11床女孩晨晨的父亲吗?他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冲我一笑:“我没租陪护床,在这歇会儿。顺便理理平时攒的零钱。”我默默地点了点头。
12岁的晨晨是特困户,她妈是聋哑人,她爸爸在当地乡下学校当勤杂工,六七百元工资,就是一家三口的主要经济来源。“医生,怎么才能治好我女儿的病呢?”晨晨爸眼巴巴地望着我。晨晨胰岛功能差,平时又很少查血糖,这次就是因低血糖昏迷入院的。“糖尿病只要控制好,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关键是要坚持执行饮食、运动和药物疗法,加强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知识教育,把钱花在刀刃上。”我停顿了一下,脑海中掠过许多因不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导致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的痛苦面容。“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吧,我送你两本《糖尿病之友》杂志。”
住院不满四天,晨晨爸推开了办公室的门。“主任,我想给晨晨结账,明天一早出院。”“出院?可她……”“没办法啊!家里有好多活儿,我不上班收入更少,再说……”他瞥了一眼桌上的欠费通知,黄瘦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笑。“谢谢你们救了晨晨,回去后,我一定让孩子好好监测血糖,按你们教的那个‘五驾马车治病!”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裤兜里掏出一台崭新的血糖仪。“这是我刚买的,自己看说明书不太懂,您教教我行吗?”“当然行!我们到病房去,让晨晨也一起学。说明书呢?”“在这儿……”他急忙掏兜,一张薄薄的小纸片随之飘落在地上,那上面的几个字让我大吃一惊,“××中心血站发票”。我连忙问他:“你卖血了?”他立刻拾起发票揣进兜里,想了想,又掏出来揉成团,扔进纸篓,恳切地对我说:“医生,这次晨晨住院,医院和我们单位都帮忙了,剩下这点困难我自己能解决。就400毫升血,几天就恢复了,您千万别跟孩子提这事啊!”我的眼睛湿润了,忽然觉得眼前这个貌似窝囊、毫不起眼的男人,需抬头仰视才能看清。
晨晨出院了。每月定期复诊时,我们都为她的好转感到欣喜。有时,她爸爸带着女儿的监测日记来配药,疲惫的脸上透着自豪,不停地诉说女儿长高了、上初中了、评上三好生了……
复诊的日子又到了,可晨晨父女没来。过了三四天,救护车呼啸着送来一个双目紧闭、呼吸急促的女孩。是晨晨!——怎么搞的?我焦急地拨开人群,寻找那熟悉的身影。“医生,你是在找晨晨的父亲吧?”一位斯文的中年男人看出了我的心思。我问:“他没来?!”中年人的眼睛里有亮晶晶的东西,“我是晨晨的校长,这位是晨晨的舅舅,晨晨的事您就跟我们说吧!”
校长低声叙述了三天前的交通事故:当天晚上,晨晨爸拖着一麻袋刚收集的废旧物品过马路,倒在了一辆急驰而过的违章汽车轮下。飞来横祸让可怜的聋哑妈妈几度晕厥,哭哑了嗓子的晨晨几天没打胰岛素,发生了酮症酸中毒。
“晨晨,你醒醒!”一声声焦急的呼唤中,晨晨慢慢睁开了眼睛。“爸爸,我要爸爸!”“好孩子,别哭,该查血糖了!”“爸爸给我买了血糖仪!他天天晚上收废品,都是为了我!……”“晨展,你爸爸走了,可他希望你好好生活!爸爸在时,父爱是靠山;爸爸不在了,还有这么多关心你的叔叔、阿姨、婶婶、伯伯。记住你爸爸的嘱咐:要自强,要好好念书!”
晨晨又出院了。短短一周,这孩子似乎懂事了许多,紧抿的嘴角透着坚毅与成熟。她挽着妈妈的手慢慢走着,身旁是特意来接她的校长、老师、亲友、同学……
编辑手记
我是流着泪看完这篇稿子的,这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让我无法在自身优越的生活中直面“贫困”这两个字,它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和高主任联系后,她说很遗憾无法再找到晨晨的下落。这个才12岁的小女孩,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还将接受怎样的考验?她的命运如何我们无从知晓。在这里,我们只能为她祈祷和祝福,希望命运在给她关上了一扇门后,能再为她架一座彩虹桥。
(编辑/钟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