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峰
运动是自然界及人类最富变化和最具魅力的物质现象之一,它也是各种艺术形式都力求表现的一种美。不过,在塑造运动之美的诸多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似乎找不出哪一种形式能够超越电视造型艺术,即便是绘画、建筑、图片摄影这些已经相当成熟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依然无法达到电视造型艺术所赋予运动的那千变万化的动态效果。无论是独特的表现力,还是技法的多样性,电视造型艺术都以其鲜明的艺术特征给予了运动的主体(人或物体)最和谐与完美的一面。
我们都知道,电视拍摄通常是以连续记录的方式呈现物体运动过程的,而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可以通过电视摄像机的运动,产生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从而创造并形成更为多变的审美效果。如果摄像机所形成的不同景别和摄像角度,突破了电视观众和客观物体之间的距离和方位,那么摄像机的运动就会彻底改变观众视点固定的状态,使得电视观众能够通过屏幕,用运动着的视点观察运动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运动,而实现这一切的途径无外乎更好地把握镜头语言。
所谓镜头语言,就是组成电视片的各种单元镜头。它是通过变动摄像机的机位、镜头光轴或者镜头焦距得到不同的画面。丰富的镜头语言不仅可以赋予电视画面更多变的造型形式,而且还能使画面更靠近生活、靠近真实。电视镜头语言的特性就是“运动”,诸如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甩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都是展现镜头语言经常要用到的技法。而我们现在要探讨的就是电视镜头语言中的跟镜头,我们力求通过分析它的画面特点及在造型上的作用,进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跟镜头的拍摄方法与技巧。
跟镜头的“影子原则”
跟镜头的具体含义是摄像机跟随运动中的被摄体一体运动而拍摄下的电视镜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被摄体比作“形”,那么此时的镜头就是“影”,跟镜头的目的就是要“形影不离”,因此,跟镜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形影相随的艺术”。既然要形影相随,我们就必须把握好跟镜头的“影子原则”。
首先是跟镜头的画面要始终跟随一个运动主体。由于在跟镜头中摄像机运动速度与被摄体运动速度是一致的,因而运动着的被摄对象在画框中就应该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而背景环境则要始终处在连续变化之中。
其次是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才能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视距相对稳定,对被摄主体的运动表现也更连贯,进而有利于展示主体在运动中的动态、动姿和动势。
最后,一定要把跟镜头与推、拉镜头区分开来。虽然跟镜头、推镜头、前移镜头这三种镜头从拍摄形式上看都有摄像机向前运动的特点,但镜头所表现出的画面造型还是有明显差异的。摄像机机位向前推进的推镜头,画面中有一个明确的主体,随着摄像机的运动,镜头向主体接近,主体形象有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镜头最终以这个主体为落幅画面的结构中心,并停滞在这个主体上;而向前移动的前移动镜头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主体,它随着摄像机的向前运动,表现出镜头从开始到结束时整个空间或整个被摄体的形象;区别于前两种,跟镜头在画面中始终要有一个具体的运动主体,摄像机跟随着这个运动主体一致移动,并根据主体的运动速度来决定镜头的运动速度,一般情况下主体在运动的开始至结束均呈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景别。
我的眼里只有“你”
把握住“影子原则”只是运用跟镜头的最基本要求,要想熟练地运用好跟镜头,我们还必须深刻地理解跟镜头的功能及其表现力。
跟镜头之所以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是因为它既可以凸显运动中的主体,又能交代运动主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戏谑地说,拍摄者一定要拿出“我的眼里只有你”的精神,用画框牢牢地“套”住运动中的被摄对象,才能把动体的运动表现得既清晰又连贯,从而更好地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神情变化和性格特点。
跟镜头这种运动主体不变、静止背景相对变化的造型效果,常被用来通过人物引出环境。跟镜头是通过摄像机跟随被摄体为契机和依据的,人物运动仅仅是摄像机运动的由头,它使摄像机“追随”人物而出现的运动显得自然而合理。如果摄像机的运动不是根据主体的运动,而是根据自己的运动节奏和速度来运动,那么从画面造型上就很容易使人感到,摄像机作为一个独立视点存在于拍摄现场中,处理不好就会使镜头变得既生硬又牵强。跟镜头还有一种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方法叫“背跟”,这种方式可以使镜头表现的视向与被摄人物的视向保持一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的视点是和谐统一的,因而表现出的也是一种主观性镜头。这种视向的合一,可以将观众的视点有效地调度到画面之内,进而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此外,跟镜头在许多纪实性电视片和电视新闻拍摄中也经常被用到。在这类电视片中,跟镜头常处于被动地位,也就是说,被摄体的运动直接左右着摄像机的运动。不过,这种跟镜头运用所营造出的特殊效果却备受电视片编导们的青睐。因为它可以很轻易地让观众产生自己就是事件“目击”者的错觉。尽管此时摄像机的机位是运动的、活跃的,但表现的方式却是追随式的、被动的。在新闻拍摄中,我们一般提倡不干涉被摄对象的纪实性拍摄,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我们更应当大力提倡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跟踪追击”、“围追堵截”等“被动”式的记录表现方法,摒弃导演“摆布”、“指挥”、 “调度”等主动臆造式的表现方法,客观且忠实地记录发生的事件和活动。在这方面,电视跟镜头所表现的摄像机追随人物和事件的被动画面造型效果,也是加强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小心你的跟镜头
“小心你的跟镜头”不是为了提示你要注意保护镜头,而是提醒拍摄者在运用跟镜头这种拍摄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三点必须“小心”:
首先是跟紧、追准被摄主体物。运用运动的方式去记录表现一个运动的人或物体,常会出现两个运动速度的不一致,反映到画面上就会出现被摄人物在画面上不断位移,使观众面对这种画面时要不断地调整视线落点去追随不断位移的人物,继而产生视觉疲劳和厌烦心理。电视画面中,将被摄物表现得越稳定,画面的美感价值和视觉价值就越大。无论运动速度多么快、多么复杂的人或物,在跟镜头中都应力求将其稳定在画面的某个位置上。
其次是跟镜头应基本保持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不管画面中人物或物体运动如何上下起伏、跳跃变化,跟镜头画面都应保证平行或垂直运动。因为镜头大幅度和次数过频的上下跳动,极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最后要注意焦点、拍摄角度、光线等因素变化。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而实现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焦点、拍摄角度、透视关系和光线变化,都会使跟镜头质量受到影响,所以要特别注意和综合考虑拍摄中的相关问题。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