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是学生主动学习和进行探索的重要前提。“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乌申斯基语)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要的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领悟到:慑人的人格魅力,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不可少的“三步曲”。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让学生喜欢你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素养,包括礼仪素养、道德素养、心理健康素养、知识素养等。教师,是为人师表的职业,这就约束着教师的着装必须是整洁、端庄、朴素、大方。男教师最忌讳邋遢,满嘴烟酒味,女教师不应该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怪发型。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得体,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语言应该幽默风趣,尽可能做到声音抑扬顿挫,有跌宕、有起伏、有高潮,避免平淡无味。因为教师的肢体语言、声音声调、饱满的情绪都能让学生受到感染,使他们活跃起来,推动课堂双边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友好关系,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宽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赞美、学会鼓励、学会欣赏、学会包容,而不是采用“凶”、“骂”等训斥的手段给学生以严厉的批评、讽刺和侮辱,谁学会了赏识和赞美,谁就会点亮一个热腾腾的希望。—个优秀的教师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懂得心理学,并根据学生身心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疏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还应该是博学的,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需要教师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只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做到“学高”,具备了独特的知识魅力,才能真正称之为“师”,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教师具备了和譪、慈善的亲和力还不够,必须还要有驾御课堂的能力,做到严中有慈,威中带亲,再加上教师雄厚的知识底蕴,就自然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赞赏、敬仰、喜欢,也就会自然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一旦学生喜欢了你,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史兴趣的第一步。
二、用过硬的专业素质感召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常听学生说起谁的课最不爱上,问之原因,学生说,上课时没激情不说,就按书上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连顺序也不变,堂堂如此,乏味!的确,历史原本是活生生富有趣味的,但教科书将历史的枝叶砍掉,剩下一些主干,就变得有点枯燥了,学生往往对历史课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来逃避。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专业上狠下工夫,广泛摄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而且要具备对教材进行科学艺术处理的能力,即能够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避免照本宜科。如我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影响》—课时,把《新思潮的萌发》一节提到本课,把它作为鸦片战争的第四个影响。再如,讲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马上讲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自然过度到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和东征,而把《天朝田亩制度》这个文献放到最后再讲。这样,既考虑了历史事实的完整性,也达到了教学过程的衔接性,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上好了一堂课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以课备章”、“以课备全书”、“以课备高考”,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能力驾御整套教材,吃透教学大纲和高考大纲。所以,能否上好每—节、每—章、每一单元、每一专题的复习课,是考察教师分析、归纳、比较、整合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标尺。此外,教师的板书也不容忽视,那是—个人的“门面”,也最容易为学生所效仿。漂亮、工整的板书如同一幅优美的艺术作品,陶冶学生性情,而过硬的专业水平就是—把钥匙,能轻而易举地打开学生学史兴趣的大门。
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历史学习的主动探究者
课堂上,除了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外,我还大胆放手让部分学生轮流做“老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其他的学生上课,当然,这需要学生课后大量素材的积累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以及师生的互评和教师的查缺补漏。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和勇气,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书写、与人交流能力的锻炼,更是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活跃课堂、吸引学生,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有利于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为了训练学生的快速记忆力,我每堂课都要进行“快速记忆训练”,每次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识记刚讲完的新知,所有的学生都会全神贯注,课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在短暂的寂静后,是争先恐后的举手。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在这一训练中一点也不逊色,因为他们用“心”投入进去了,再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赞美,学生的积极性越发高涨。一堂课设置几个如此的训练,学生始终在紧张刺激与活泼放松的气氛中接受着赏识教育,还有谁“敢”趴着睡觉呢?有的学生甚至为了“表现”自己,总是偷偷地预习,谁又能否认“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还经常教给学生一些学习小窍门儿,如“卡片式学习法”就是最受用的一种,就是让学生把应该识记的历史时间、人物、史实、评论等写在卡片上,用茶余饭后的零散时间看一看,看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学生花极小量的时间去复习却能收到最佳效果,大大减轻了学生课业繁重的负担,学生怎能不对你“刮目相看”?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不能一一列举,因为新鲜,学生乐于接受,因为刺激,学生融入其中。美好的时光人们总是嫌其短暂,正是由于学生课前的渴望、期盼,课堂上的投入、参与,原本枯燥的课便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回报我的则是多年来一直领先的教学成绩。我却依然继续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大家共勉。
(责任编辑: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