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前人,求新求变

2006-11-24 13:35袁立寰张雪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8期
关键词:用典黄庭坚典故

袁立寰 张雪玲

黄庭坚是一位极富个性与追求的作家,生前与苏轼齐名,死后被推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对后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其诗歌,历来研究者颇多。但论者多注重从文本出发,探讨其诗歌的艺术风格。然若论黄诗艺术魅力,就不能忽视黄庭坚对杜甫自觉的学习及对其为文为人的影响。

黄庭坚学杜甫,首先得益于家学的影响。据《苕溪渔隐丛话》卷四十八记载:“《后山诗话》云:‘唐人不学杜诗,惟唐彦谦与今黄亚夫、谢师厚景初学之。鲁直,黄之子,谢之婿,其与二夫,犹子美与审言也。”在历代诗人中,黄庭坚最推崇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尽力学杜,在人格精神上对杜甫也是极为羡慕与钦仰。教人学诗以杜甫为指归:“欲学诗,老杜足矣。”①称颂“杜子美一生穷饿,作诗数千篇,与日月争光”②。师承于黄庭坚的陈师道《答秦觏书》云:“豫章之学博矣,而得法与杜少陵,其学少陵而不为者也,故其诗近之,而其进则未已也。”③元代方回也说“山谷诗宋三百年第一人,本出于老杜。”④他在《瀛奎律髓》卷三中还说:“老杜为唐诗之冠,黄庭坚陈为宋诗之冠,黄庭坚陈学老杜也。”

黄庭坚学杜,受到当时的社会思潮的影响。杜甫在宋代诗坛地位的确立和宋学的兴起,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景祐、庆历后,天下知尚古文,于是李太白、韦苏州诸人,始杂见于世。杜子美最为晚出,三十年来,学诗者非子美不道,虽武夫女子皆知尊异之。”⑤庆历、嘉祐以来,天下以杜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而江西宗派章焉。”⑥

黄庭坚对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艺术追求颇以为然。他在《再答洪驹父书》中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眼入于翰墨,入灵丹一点,点铁成金也。”钱钟书认为:“在他的许多关于诗文的议论里,这一段话最起影响,最足以解释他自己的风格,也算得上江西诗派的纲领。”⑦

杜甫的善于锤炼字句,对黄庭坚影响极大。在《与孙克秀才》中说自己学杜诗句法音律并示之于人:“诗已遍观之矣,词章清快,易得可学之才也。请读老杜诗,精其句法。每作一篇,必使有意为一篇之主,乃自成一家,不徒老笔研、玩味岁月矣。”⑧

黄诗也以锤炼字句出名。杜诗精于炼字,刻画细微,表现神情韵味。但黄诗的炼字,主要以新警为特征,造成一种陌生感,往往以一字之新,提全句之神。在音律方面,杜甫对音律有着十分自觉的追求。写有许多拗体诗,晚年之作更为成熟。这种拗体是在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黄庭坚也善为拗体,以特殊音韵造成拗峭的感觉,产生不同的感受力,如《送王郎》一诗,从“连床夜雨鸡叫晓”一句始,连续八句最后一字都是上声,而且除“此”、“马”二字外,几乎句句押韵。黄的拗体诗与杜诗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的特点,使诗句很有力度感。

杜甫善于用典,为历来评论家所公认。明人胡应麟曾经在《诗薮·近体上·五言》中就人名用典做过详细阐述。认为杜诗人名用典时手法上取喻多端,抓住历史人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特点,使之具有象征意义。杜甫常用之表现自己的生活性情和思想。黄庭坚继承了杜甫用典故表达感情,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写作手法,并对此进行创新和发展。黄庭坚在用典时力避常见的,用俗了的典故,往往不取常人思路,突出某些警醒意旨,取得“以故为新”的效果。如《次韵叔父夷仲送君玉赴零陵主簿》:“田窦堂上酒,未醉已变态;何如东陵瓜,子母相勾带。”开头四句写田蚡窦婴相斗和邵平种瓜两个典故,只字未提诗中所要写的夏君玉,说明了一个道理:富贵者因钩心斗角而多起祸端,贫贱者却可子母相守安享天伦。“何如”典中套典,其句式来自阮籍《咏怀》之五:“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勾带。”黄诗在这里主要取“子母相勾带”字面之意,对邵平事已不在意,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典。

黄庭坚还喜欢把几个典故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更是对杜甫用典的发展和开拓。“朱弦已为佳人绝”一句,典故的主体是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而“朱”字则超出这个故事的范围,来自《乐记》“朱弦而疏乐,一唱而三叹”一句。伯牙、子期是难得的知音,而这里是为“佳人”绝弦,有暗合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奏《凤求凰》之事。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言:“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将知音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表现对友谊的珍惜,对爱情的忠贞,对崇高信念的追求,理想破灭后的失望等诸多感情。这种例子在黄诗中很常见。而黄对典故的改造使典故作为诗人笔下驱使的材料变成更加积极的东西,触发读者的联想,加深诗歌意境,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如《题李亮功戴嵩牛图》:“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顷荒。毂觫高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作者代牛立言,用以寄托隐退的思想。对《南史·陶弘景》所载陶弘景多次辞谢梁武帝征召而隐居不出,画两牛,一牛放水草间,一牛戴金笼头之事的典故做了发挥。表情达意含蓄深沉,简练丰富,且对典故熔铸的不留痕迹,体现了其深厚的学养。

章法结构上,黄诗奇崛深折,不喜平铺直叙。这体现了黄庭坚对杜诗的发展。黄的很多诗句劈空而来,极有气势。《答龙门潘秀才见寄》以“男儿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起句,豪迈之情喷涌而出。黄诗跳跃性极大,常有意绕开创作中的思维定势,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如《夏日梦伯兄寄江南》中后半首“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几度白沙青影力,审听马嘶自搘筇。”先写微妙的意识活动: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细微的生命运动,后点明自己是在拄杖等待兄长的到来。

历来诗论家多认为黄庭坚只是在诗歌格律技巧等形式方面学习杜甫,而于内容无所师承,如张戒所言:“鲁直学子美,直学格律耳。”⑨实际上黄庭坚对杜甫安史之乱中体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道德风尚和高尚人格非常崇敬,并体现于诗歌创作之中。如作于熙宁二年(1069)的七言古体《流民叹》写河北发生灾荒后流民的苦难,盼望政府的救助。熙宁四年(1071)奉命考察本县马鞍山一带的农村情况,做了五言古诗《按田》,并用很长的诗序,详述农田水利之法,尖锐地指出:“兴利者受实赏,力田者受实弊;郡县行空文,朝廷收虚名;名为利民,其实害之。”黄庭坚还在太和做了一系列批判社会的政治诗。《上大蒙笼》、《牢坑入前城》、《丙辰仍宿清泉寺》等。黄庭坚在这些诗里运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农村的现实图景,具有诗史的意义,体现了忧国爱民的情怀。

在日益加剧的新旧党争中,黄庭坚先后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后迁戎州(今四川宜宾),最终卒于益州(今属广西)。在坎坷的仕途中,他始终仰慕杜甫的道德人格,保持儒者的气度与节操,继续关心时事。黄庭坚继承了杜甫诗歌创作中的现实批判精神。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政,政局发生变化,他开始了流贬生涯,诗歌创作也发生变化。但他自始至终,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节操,从未改易:“在他整个几十年,一千几百首的诗创作中,横说直说,没有一句打自己嘴巴的话。这证明他的诗的确是从腔子里说出来的真话。”⑩这种坚贞的人格不仅影响了江西诗派,而且对陆游、杨万里等人都有深刻的影响,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黄庭坚对杜甫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对杜甫人格精神的推崇都可看出黄庭坚学杜是自觉的。当然,他还学习杜甫转益多师的创作态度,不但学杜,学韩愈,学陶渊明,还学习楚辞,甚至学习他批判的西昆体中的可取之处。对前人的学习,自己的勤奋和机敏、多思使得他的诗歌创作有了别样的艺术魅力。而且他的诗歌创作对北宋诗坛及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注释:

①黄庭坚《宋黄文节公全集补遗》卷九:《跋老杜诗》[A]《黄庭坚全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黄庭坚《题韩忠献诗杜正献草书》[A]《山谷内集》[M]卷26四部丛刊本。

③陈师道《后山居士集》[M]蜀大字本卷10。

④方回《刘元辉诗评》[A](《桐江集》)[M]商务印书馆宛委别藏1975年卷5。

⑤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Z]卷22引《蔡宽夫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⑥叶适《徐斯远文集序》[A]《水心文集》M卷12,《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刊本。

⑦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P110。

⑧黄庭坚《黄文节公全集·续集卷一》[A]《黄庭坚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P1295。

⑨陈应鸾笺注张戒《岁寒堂诗话笺注》[M]卷上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⑩潘伯鹰《黄庭坚诗选》[M]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P25。

(袁立寰,甘肃省镇原县殷家城中学;张雪玲,甘肃省镇原县开边学区解放小学)

猜你喜欢
用典黄庭坚典故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白饭、皛饭与毳饭
用典犹如用比兴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习近平用典
从棋品看人品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书法展作品赏析
赏一赏纳兰性德的词
闻鸡起舞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