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阳
“福利腐败”惹众怒
“福利腐败”与日常意义上的腐败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
这种特殊的腐败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呈多样化、公开性。一是公开享受“免费的午餐”,这是最典型的“福利腐败”,也是媒介披露最多的。例如,公交职工免费乘公交车,铁路职工免费乘火车,电力职工免费用电,银行职工免息贷款,教师子女低分入学,电信职工免费通话,医院职工看病不用挂号等。二是以高额公积金为支撑的高福利。这是最大的“福利腐败”,但未能引起很多人的高度关注。其实垄断部门最大的“社会不公”并不是这些“免费的午餐”,而是他们的工资、奖金高,补贴、公积金、养老保险等福利多。由于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个人按同等比例缴存,所谓“个人缴一块,单位贴一块”。住房公积金制度采用的是“个人积累制”模式,即个人账户所积累的资金,完全归个人所有。按现在的国家有关规定,这笔“储蓄”自存入你的账户之日起就可以获得利息,并且按年复利计算,不交利息所得税,按现行存款利率测算,已接近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而有的地方又规定了全年发奖金的数额,不能突破,于是一些单位就在公积金、养老保险金上做文章,上缴得再多,也不违规违纪。三是通过组织外出旅游、发放实物等形式,这在很多行业也是存在的职业福利,但在垄断行业中,其外出频率较高、实物的现金价值也较高。
到底“福利腐败”的形式有多少种,可能谁也说不清。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福利腐败”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众多公共部门的现象,几乎所有人都看见过“福利腐败”的行为,它们并不是遮遮掩掩地产生,而是堂而皇之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有着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福利腐败隐含三大危机。首先是转嫁福利成本,以亏损为由以涨价的形式增加群众负担,引发社会信任危机。例如,水、电、气、油等行业近两年“涨”声不断,理由是企业经营困难,成本增加,不涨不行。但事实上,这些“困难”行业却一直是高工资、高福利的代名词。其次是加剧社会不公平。垄断行业利用掌握的公共权力优先服务自己,是对社会公平的践踏。最后福利腐败也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对“福利腐败”进行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是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任何社会都要运用社会控制体系来推行统治阶级所确定的社会价值观念,维系现存的社会秩序,使其达到预期的目标。我国政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非常及时、必要的。在这场改革中,必须运用各种软硬社会控制手段有效遏制“福利腐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应是工作中的重点之一。
从硬控制来看,应通过运用强制性控制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实行控制。
“福利腐败”存在的一些行业通常被认为是垄断行业,石油、电力、烟草等垄断行业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被频繁曝光。事实上,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者,让成本过高的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压力,企业才会有控制成本的主动性,也才会有消除“福利腐败”的动力。对于短期内无法打破垄断的行业或者企业,可以在经营管理者的选拔过程中引入竞争,将不能有效降低成本的管理者及时淘汰出局。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政府被动接受企业全部成本的局面,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外,也只有通过形成竞争性的市场,才能真正克服垄断行业乱涨价、赚高利润的现象。
在打破行业垄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督。首先,应当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垄断行业的监管纳入法制化轨道。政府应当对垄断企业加强监督和审计,剔除其不合理成本,对于其过高的福利和工资水平,必须从成本中剔除。其次,必须核算清楚垄断行业的准确成本,然后协调专家、消费者代表以及企业方进行听证,共同决定产品价格。同时,要加快建立成本信息披露机制,由第三方的中介机构和被服务者对成本和服务质量进行审定和评估。有学者建议,管制者应该“根据企业产品零售价格指数,参考社会平均职业收入增长率等因素,确定企业成本上升率;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进步率、实际生产效率和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生产效率的差距等因素,确定企业成本的下降率。”只有当企业成本上升率大于成本下降率时,企业才能加价,否则,就应该降价。在这样的成本变动硬约束下,才能真正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广大公众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软控制包括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行控制。
对于垄断行业“福利腐败”,一些单位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当然也就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规范和限制。相反在具体问题上还有纵容、掩饰倾向,对存在的问题掩耳盗铃,只会让问题蔓延、恶化,影响企业形象。实际上,垄断行业基本是公共事业,他们享有的特权是政府权力的延伸,自然应本着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来经营。为此,也必须通过种种手段,教育广大垄断行业的职工应该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应该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应多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为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