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顶 李 歆 查中林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一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 》(《商业文化》2005年1期)、《透析大学生“负翁”消费意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提前做“负翁”让我婚姻告急 》(《科学投资》2005年1期)、《“校园负翁”现象透视》(《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6日教育版)。含有或论述这个新词的标题或文章真是数不胜数。笔者通过百度搜索,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75000篇,可见“负翁”一词在日益走俏,其使用率在持续攀高。
什么是“负翁”呢?一般报刊都解释为“对负债消费或创业的人的称谓”。它的语用环境显示了其内在含义。下面两例语境对“负翁”进行了具体阐述和评价。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起优裕的生活,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尽管他们住着豪宅、开着轿车、穿着名牌,然而,他们在银行却是‘零存款。非但如此,他们还欠着银行的一大笔贷款。这就是现代都市中新的一族——‘城市负翁。据《新华日报》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胆子也愈来愈大,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不为自己成为负翁而担忧。” (《时代金融》2004年1期)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趋理性,新型的‘负翁一族出现了——他们亦是贷款或借款圆梦,不同的是,贷款的目的不是消费...怀着创业的激情,顶着巨大的压力,贷款、借款投资,一位位时代新锐们运筹帷幄,在我们身边上演了一幕幕负翁创业史。”(《中国财经报道》)
从该词使用的语境,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仿拟“富翁”而造的,“负”在语音上与“富”谐音,在意义上既与“正”相反,表示背负债务,形成双关,又给人以联想。听上去好像是富翁、是富裕,其实是负债,使用它指代负债消费者这一新生的特殊人物,非常幽默。仿拟而成的新词“负翁”符合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符合汉语仿拟造词法,又符合人物身份特色,给人以意味无穷的感觉。
“负翁”伴随着现代消费形式所产生的新型群体的出现而诞生,有实体就要有名称,以符合现代汉语造词法的词语“负翁”来指代它,既新颖别致又耐人寻味,其意义在社会上已经凝固,并稳定下来,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词,所以它在人们的口语和书面语中快速流行开来,并且对“负翁”的再仿拟又产生了“负婆”,如:“我是新时代‘负翁:关注城市新负翁负婆现象。”(《中国财经报道》)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该词可以被看作一个当代汉语词汇中的新成员,为我们的语言交际而服务。
(王振顶 李 歆 查中林,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