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下,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以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交际活动。在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短信的语言已成为修辞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它文短情深,言语新奇,轻松幽默,而这些都离不开词语在语言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一、词语的移用
为了达到修辞目的,短信中的词语有许多是借自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商品的名称或人名、地名以及专业术语等。
1.商品名称的移用
移用已有的商品名称,对其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意义。虽信手拈来,却机智成趣,是一种智慧与巧思的创作,给人一种阅读上的新奇的、妙不可言的愉悦感觉。如:
①“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
②“祝你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登上红塔山,情人赛过阿诗玛,财源遍布大中华。”
例①的祝福语中连用饮料商品名称:“百事可乐、芬达、娃哈哈、乐百事、高乐高、雪碧、醒目 ”,它们与前面的词语搭配贴切。同样的例②中的“万宝路、红塔山、阿诗玛、大中华”则是香烟品牌,显然这两条短信用的正是商品名称的字面意思。
2.专业术语的移用
专业术语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外延,表示着属于自身的唯一的含义,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很大,一般不可它用。但如果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有意的去突破专业术语自身的限制,将它放到与它自身的学科无关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构成一种新奇的语言运用方式。如: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读取你的笑容!”
短信中的动词用的全是电脑术语,它们本用于电脑上信息、文字等实际存在的东西,在此却和“烦恼、快乐、幸福……”抽象事物搭配,喻巧理至,别致新颖,读来让人耳目一新。电脑术语的这种移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情趣,可使短信的表达生动传神。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充分说明了人们避俗趋新的语用心理。
二、词语的易序
词语的易序是指话语中改变既有合成词语素组合顺序或变换话语中曾经出现过的某一短语的组合顺序,从而产生修辞价值的技巧方法。这种手法的运用能取得幽默风趣、谑笑俏皮的修辞效果。如:
①“有你的日子我度年如日,没有你的日子我度日如年。盼早日相见,祝你健康快乐每一天。”
②“送你幅对联,上联:见到美女就结结巴巴的巴巴结结。下联:见到帅哥就巴巴结结的结结巴巴。”
例①巧妙地运用了“度年如日”和“度日如年”,表达了“有你”的快乐心情以及“没有你”时盼望相见的焦急的心情。例②中“结结巴巴”的两次变换语序,颠而倒之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见到美女、帅哥时的紧张以及急于结交的心情。词语的这种运用使易序后的词语的语义与原有词语的语义完全不同,它看起来更像一种文字游戏,巧用词语颠倒来建构幽默情趣,更充分地体现着发短信之人的机智和很好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词语的曲解
1.析词与别解的合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多音词被拆开,单个字再重新组合,从而形成原有词语所不曾有的新义,这是一种创新的手法,如:
①“在这个超速发展的时代,我祝你早日成为‘白骨精——白领身份、公司骨干和社会精英!”
②“有句话我一直没敢对你说,可是你生日的时候再不说就没机会了:你真好讨厌——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两个例中“白骨精”和“讨厌”本为贬义词,但用析词手法将词拆开并对其单个的字进行注解,则变成了多个褒义短语的节缩形式。这种语言现象最近几年在年轻人这个群体中非常盛行。同样的通过析词别解为贬义词的也有,如“蛋白质”就被别解为“笨蛋、白痴、神经质”。
2.别义曲解和形式的同形异构
袁本良在《曲解种类例说》中列出了造成曲解的两个条件:(1)字词的多义性(2)句法形式的同形异构。这两个条件在搞笑的手机短信中也有体现。
(1)字词的多义性,也就是别义曲解,是在声音、形体相同的情况下,临时的赋予词语以他义,从而达到诙谐生动、妙趣横生的效果。如:
“小明上课时总是睡觉,老师批评他:‘你可不可以不要睡觉!?小明回答:‘不行,因为我是特困生。”
在这个例子中小明利用“困”的多义性,巧妙的将“特困生”中“困”的词义“困难”转变成“疲乏想睡”,这种出人意料的解释是临时的,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使用中一定要有合适的情景,才能使它很好地达到应变交际的职能。
(2)形式的同形异构,如:
“护士看到一病人在喝酒,走过去小声说:‘小心肝。病人微笑着说:‘小宝贝。”
短信中词语的曲解的运用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它大多用于朋友之间的调侃和戏谑,对长辈或上司还是不用为妙。
四、数字的巧妙运用
数字在汉语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我国古代就有“十字令”,它是将文字用数字连缀成文,读来大多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自有一种艺术魅力,深得人们的喜爱。手机中的祝福短信现在时兴运用含有数字的四字词语来表达祝福,如:
“新年到,祝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在我们的汉文化里,我们提倡和谐美,讲究对称,上面的短信虽有拼凑之嫌,但这样的四字格串联起来,句式工整,节奏感强,读来琅琅上口,深受手机一族的青睐。
然而,手机短信在方便、实用之余也有自身的缺陷。手机短信具有很好的私密性,对其语言无法进行监控,因而很多不健康的短信也便在手机上有了立足之地,这就需要我们增强自身的规范意识,自觉地运用规范、健康的短信语言。
(姚晓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