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日下午,由本刊主办的“《天使在作战》暨《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召开。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胜友,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张凝华,北京文联党组书记朱明德、副书记黎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副会长周明、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界著名作家评论家崔道怡、李炳银、田珍颖、刘茵、王宏甲、何西来、王必胜、曲兰、李朝全,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作者朱晓军、主人公陈晓兰,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章德宁、执行主编杨晓升、副主编孟亚辉、副社长吴双明及《北京文学》杂志的部分编辑,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著名主持人张越以及首都十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的由朱晓军创作的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以强烈的现实感和忧患意识,饱蘸激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上海女医生陈晓兰,为揭露本院、本地区乃至整个医疗领域触目惊心的医德沦丧、医疗腐败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与牺牲,读来惊心动魄,令人忧心与愤怒,同时不能不为陈晓兰的崇高壮举深深感动与震撼。该作在我刊今年第6期刚刚发表,就被《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率先连载,《广州日报》《三湘都市报》《济南时报》《宁波晚报》《深圳晚报》《大众日报》《今晚报》《姑苏晚报》《南方日报》等多家报纸也已先后来电要求连载,北京环球经纬影视文化公司还通过我刊找到了作者朱晓军,而后专程飞抵杭州与朱晓军洽谈购买影视改编权。
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本次研讨会的有关内容,现将有关领导和专家发言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黎晶(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还有新闻界的朋友,我非常高兴这么多的专家和学者朋友们关注《北京文学》,关注《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研讨会,同时更加关注《北京文学》发表的《天使在作战》这样一篇非常感人肺腑的作品。我看完了之后非常感动,应该说唤起了我已经55岁的蓬勃的战斗力。因为我也是知青,我跟陈晓兰有很多经历是相同的,我也上访过,我也接待过上访。抑制腐败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抗击腐败。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所以我想《北京文学》能够召集这样一个研讨会,研讨引起社会关注的焦点性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北京文学》作为全国大的文学刊物,我想“好看小说”与“现实中国”这两个栏目的并列齐驱使这本文学杂志更加深刻与厚重,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思想性、乃至批判性使其能够唤起公众的战斗力,它和小说正好互为映衬,使《北京文学》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同时也能够唤起我们作家巨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性的良知。
我在分管《北京文学》以来,一直和《北京文学》的同志们树立这样的思想:作家是什么?作家是领导者,是人民赋予了我们的话语权,作家有责任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思想,用我们的作品来唤起社会良知,来引导社会的思潮。只有好的作品才能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通过这次的研讨会,我们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各个层次的领导对《北京文学》更加关注,让我们这个平台和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的作者三点一线携起手来,把《北京文学》办得更好。
章德宁(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
刚才我们文联的党组副书记,也是我们《北京文学》的主管书记黎晶先生代表我们《北京文学》编辑部,表示了对各位的欢迎,而且也谈了对我们这个报告文学研讨会的一些想法。下面请《北京文学》的执行主编杨晓升,也是这篇报告文学的责任编辑,来讲讲为什么召开这个研讨会,包括《北京文学》发表报告文学整体的策划和思路。
杨晓升(北京文学月刊社执行主编):
《北京文学》为什么要发表《天使在作战》这么一篇报告文学?
首先是因为这篇作品的内容本身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它牵涉到的内容跟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二是因为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公陈晓兰同医疗腐败甚至邪恶斗争的巨大勇气、献身精神和崇高境界。我相信面对这样一个人物,稍微有一点社会良知的人,都会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医疗现状感到忧心,也会被陈晓兰所做的一切所深深感动,我们的杂志有足够的理由将这样一个人物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推介给广大读者。第三个原因是作品本身作为报告文学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应该说陈晓兰的事迹已被众多的媒体、报纸广泛关注,但是为什么大家已熟知陈晓兰的事迹作为报告文学推出来以后还有那么大的关注度?这充分显示出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北京的一家影视文化公司也来电要求与作者洽谈影视改编问题。
下面我再介绍一下《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的情况。
为什么要开辟“现实中国”报告文学?首先是面对文学期刊格局作出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全国现有的文学期刊,大大小小有上百家,但是里面的内容形式都大同小异。作为一本面向广大读者的刊物,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报告文学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体现着我们刊物的一个特色。第二,报告文学自身的感染力,它直观、迅捷地反映现实社会中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焦点事件和焦点人物,真实性、现实性、可读性强,与读者的贴近性强,成为大众性报纸连载版面最主要的文学载体。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全国各地的晚报和都市报,大量的连载作品是以纪实作品为主,小说其次。当然并非是报告文学就一定有读者,就像并非小说就一定有读者一样,关键是办刊人,我们必须知道大多数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当然同样我们也必须知道,大多数的读者需要什么样的小说和散文。第三,《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的选稿标准。第一个标准,热切地关注现实生活,大众普遍关注或具有潜在关注度的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焦点事件和焦点人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同时又能理性分析,深入开掘,并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个标准,作品必须引起多数读者普遍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新意和思想深度,要让读者在阅读后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鸣和思考。第三个标准,作品必须尽可能做到可读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报告文学自身应有的感染力。
《北京文学》开“现实中国”这个栏目,新世纪以来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效果如何?我介绍一下:首先是转载率。我们每期的报告文学刊发出来以后,都能引起普遍的关注和读者的兴趣,多的时候十好几家报纸连载,没有被转载或连载的情况到现在几乎没有出现。还有每到年底,漓江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优秀报告文学选中所收录的报告文学,选自本刊的几乎不约而同地占据了全书四分之一的篇目,居全国所有文学期刊的首位。还有一点是,我刊的报告文学作品连续获奖。自从(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设立以来,《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已连续三届蝉联,成为中国所有文学期刊中的佼佼者。
《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也面临着问题:第一,优秀作者与优秀题材难以统一。我们现在每期发表的报告文学的作者大都不是知名的,也不是最成熟的。我们主要是从选题入手,发掘、组织有报告文学写作潜力的作者一块沟通、策划、协作到最后不断地修改,最终才推出来。实际上如果是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作的选题如果也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就会很省心,读者也会更喜欢。相反,相当一批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他们关注的视角,他们的选题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或者不是广大读者所需要的。第二就是思想性,可读性、文学性难以做到高度统一,十全十美的作品是没有的,我们往往是以内容取胜,这也是我们的遗憾。
我们今天的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北京文学》第6期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的现实意义及写作特色;第二,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的特色与不足;第三,《北京文学》报告文学题材拓展和质量提升的可能性空间。
张胜友(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我想说两层意思。第一向《北京文学》致以深深的敬意!新世纪以来,《北京文学》在报告文学的刊发上独树一帜,发扬了报告文学警示人生的非常优良的品质。《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影响,不断地推出非常有分量的作品,而且多篇已经获得大奖,他们得到整个社会的赞扬,所以他们的作品得奖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报告文学首先是在于报告上的。我们的国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方面取得巨大的成绩,同时又引发了众多的社会矛盾,我们成绩的取得和我们引发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扑朔迷离,是可以产生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的。现在报告文学界一方面有一批报告文学作者在堕落,当然大家批评很多的是广告文学,还有非常无原则的吹捧,甚至关注一些很无聊的话题,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又有一批报告文学的作家在坚守,包括《北京文学》刊发的很多报告文学作品。
第二层我首先要向陈晓兰大夫致敬,向作者表示祝贺!我是非常重感情的,而且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发一种愤怒的情绪,《天使在作战》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主人公的事迹非常感动人,这是一种人性的光辉,除了表现她非常高尚的真诚以外,更重要的是表现她对邪恶势力不屈不挠的抗争。当然她一个人的力量非常小,所以遭受了那么多的磨难,同时因为她代表了良知,所以感到她同时是非常强大的。当然如果谈到腐败问题,多少年前,知识界、理论界都在反复谈论,抑制腐败是谁的问题?如果没有控制权,腐败就会变成癌症扩散。但我们从《天使在作战》中看到腐败的普遍性的同时,我也看到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党在非常坚决地打击腐败。当然,最后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法制建设上着手,要在权位的制衡和监督上解决。所以我们报告文学作家身处这个时代,拿起我们手中的笔,关注这样的社会矛盾,我认为非常好。
我认为这篇报告文学非常优秀,如果说不足的话,就是在医疗腐败描写上,通过众多非常感动人的细节,包括那些非常让人愤怒的现象,但是在描写医疗腐败体制上的笔墨和深度不够多。
李炳银(著名评论家):
我看这个作品惊心动魄,我觉得这是最近以来对我感染最强烈的作品。在我看来,当前报告文学界的沙漠化情况非常严重,报告文学写作被世俗(指有偿报告文学)危害非常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从《北京文学》看到了一片绿地,我们只要看《北京文学》这些年发表的报告文学,不管非常精彩的也好,或者部分精彩的也好,我觉得编者和作者都在试图很好地利用报告文学的力气面向社会,面向人生,面向民众,试图由此解决社会上的问题,表现那些美好的东西,鞭笞那些丑陋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用一句话就是没有任何铜臭气的报告文学,纯粹社会意义的报告文学,可以说出淤泥而不染,我觉得这一点尤其令人可敬,他们用他们的肩膀坚守报告文学的绿地。
再一个,我欣喜地看到《北京文学》在报告文学这种大面积要沦陷的过程中还在坚守。以前很多的刊物都在发表报告文学,都在利用报告文学这个文学样式表达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报告文学在不断地沦陷,有一些刊物不再发了,《十月》不发了,《当代》发得很少了,现在的《中国作家》发一些,但坚守最执著,最强烈的是《北京文学》,而且坚守得这么好,我向他们表示致敬!
虽然《北京文学》这几年发了一些好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上去像一片茂密的森林,但坦率地说至今还是缺少参天大树。这次看了朱晓军的作品,我觉得是一棵很茁壮的树,是可以称为擎天大树的作品,这篇作品我觉得是把医疗腐败深层内在的情况揭露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觉得陈晓兰的精神感动天地,这反映了报告文学的精神,反映了报告文学的忧患意识和使命精神。陈晓兰作出的这样的贡献,我觉得给予什么样的赞美都不为过,她这种献身会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爱戴。应该感谢陈晓兰,感谢朱晓军,感谢《北京文学》!
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非常愤怒,又非常害怕,觉得这个医疗系统这么腐败,这么可怕,我们的社会怎么办?像这种东西早就应该揭露出来,报纸上可能出现过,但是像报告文学这么深刻地揭露出来还没有。这篇作品确实很震撼,确实是好作品。
近几年的报告文学确实不容易,从全国来说有很多的刊物,《北京文学》能够在这几年连续发出这样的作品,我觉得非常难得,你们的作品不比中央机关办的文学刊物差。《天使在作战》这个作品确实很好,希望有很多的报刊来转载,希望对惩治医疗腐败造成一定的声势。如果有更多的读者看到这个作品,应该可以激起社会上更多的力量。
崔道怡(著名评论家):
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报告文学了,这样的报告文学,履行干预生活的职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直面现实,痛切时弊,揭丑与罪,赞善与美,情深意切,感动中国。这样的报告文学,应该成为《北京文学》“现实中国”这个专栏当之无愧的重头篇什,为公众捧出可圈可点的精彩阅读。
陈晓兰作战很艰难,难在权势和金钱无法无天,也难在世道风气日渐沉沦,但是陈晓兰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要为真理献身的斗士,她不怕死,也就不怕“天”。与其说这是职业的使命,不如说这是人生的态度,陈晓兰秉承了母亲的遗嘱:“病人不懂,你懂,你是医生,你要保护病人的权利”。她实践了白衣天使特有的首要职能,她与医疗腐败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她身陷污浊,心向清明,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疾恶如仇,坚持行善。这样的医生,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这样的白衣天使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犹如神圣的菩萨,身着白衣,亭亭玉立,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天使在作战》将客观的映现和主观的观照水乳交融在一起,构成为陈晓兰抗击医疗腐败的过程。朱晓军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家本人强烈而鲜明的爱与恨。文学是情文字,即便纪实性质的报告文学也需要作家以情来感受,朱晓军做到了,展示出一幅幅令人惊骇的画图,他抒发出一段段引人共鸣的议论。我在阅读过程中,便时而义愤填膺,时而眼热鼻酸。作为一名老编辑,我深知创作和发表这样痛切时弊的报告文学,需要有胆有识有勇气,我不仅要向陈晓兰,而且要向朱晓军,向此文的责任编辑表达我的赞赏,我的祝福。
刘茵(著名编辑家):
《北京文学》有一个栏目叫“现实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现实。这一篇《天使在作战》,就是一篇直面现实,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抨击医疗腐败,讴歌反对医疗腐败的斗士,呼唤医疗改革的好作品。这一篇作品传递的是民情、民意,歌颂的是正义、正气,这就是报告文学应有的批判性,战斗性。
我认为报告文学重要的功能是它的批判度,但我觉得在80年代很有成绩的社会矛盾报告文学在现在是衰弱了,是不是作者的责任感问题?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也说不清楚。“知识分子包括作家如果忘记文学批判的意识和文化先驱的使命,面对压迫人心的问题转过弯去,自己和夜总会的小姐就没有什么两样。”这种说法我很赞同。从《天使在作战》我很欣慰地看到了陈晓兰这样的天使、斗士,看到了朱晓军这样有胆有识,用笔作武器的作家,看到了有勇气的《北京文学》,为此我感到很欣慰,同时向他们深深地致意!
第二,我觉得这是一篇用文学形象来宣扬“八荣八耻”的好作品。我觉得“八荣八耻”也应该适用于评价文学作品,其中有几条在这篇作品有明显的体现,比如“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我觉得当今社会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摧毁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有些人道德沦丧,把荣辱颠倒了,所以我觉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是非常及时的。我们看这篇作品,那些医疗腐败分子漠视人民的生命,那不就是严重的背离人民吗?他们置医德不顾,把病人当作取款机,那不是十足的见利忘义吗?而陈晓兰正是一个诚实守信,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真正的白衣天使,我觉得在她身上延续着中国民族的美德。
我觉得这篇作品写作上是很有特色的,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朱晓军是用形象思维写作,他是用文学的角度,通过陈晓兰这样具体的形象表达他的思想,能够给人感动和冲击。第一点我觉得这个作品成功地写出了陈晓兰这样一个天使、战士、斗士的形象。另外,它的文学性体现在心理描写上,确实用了文学的手段:陈晓兰作为一个天使,非常热爱这个医疗事业,一上班把门打开,就觉得那个医疗器械像乖孩子一样迎接她。作品里面类似的比喻用得比较多,因此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第三点我觉得这篇作品把暴露和歌颂很好地结合起来,揭露医疗腐败现象,使人非常地气愤,非常地痛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我们看到她在北京上访的时候有不少人支持她,她自己获得了胜利,她9年32次进北京,花了10万元,但是有7种违规的医疗器械被禁用了,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田珍颖(著名编辑家):
我读完《天使在作战》这篇报告文学,可以用巨大震撼来形容,来自两方面。一个方面是主人公陈晓兰的品德和精神给我的震撼,我觉得她的品德和精神够得上高尚和高贵,她的高尚在于她的精神无私,物质的利诱面前丝毫不动摇自己作为一个医生、作为一个人的灵魂准则。第二个方面就是作者和主人公合起来向我们展现“现实中国”的重大现状,就是医疗现状给我的震撼。陈晓兰面对的是强大的利益联盟:强大的厂商,有名的专家,有权力的官人,我们面临的是医疗腐败到处蔓延这样的一个现实。腐败在医疗领域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这个现象被作者和陈晓兰描写成一句话,就是绝对的权力滋长了绝对的腐败,没有作者对陈晓兰高度的挖掘就没有这样的揭露。
说到这篇作品的风格则是4个字:平实流畅。作者用平实流畅的文字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很感人的斗士的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实中利益联盟的网。没有华丽的文字,也没有慷慨激昂的语句,为什么没有?是因为作者太相信他挖掘到的陈晓兰的精神宝藏,他把这个精神宝藏展现给读者的时候,效果完全可以达到。我读的时候时常感到,我们的作家太注意真实了,我们的作家不是为主人公的业绩作传,是把主人公放在生活中,让我们看到现实中的陈晓兰。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深思,也是作者呼唤我们的良心,陈晓兰呼唤我们的良心。
《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我是期期都读,认真地读,我一直对《北京文学》的编辑很有敬意,当许多杂志在逐渐放弃报告文学的时候,《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没有放弃,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北京文学》的决心,才能使我们看到《北京文学》办刊的特点,它有一个使命感。所以它的艺术在增加,不排除市场,所以可以一个月出两份刊奉献给读者,没有使命感的编辑怎么可能在别人都摒弃报告文学的时候把这个使命承担起来?没有使命感的编辑怎么会走出去寻找选题?所以我觉得《北京文学》的贡献不仅是在报告文学本身,而是把一批作家纳入到这个队伍中来。
很多的报告文学在《北京文学》上登了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实,真实现实,让我们零距离地接触到了关于教育,关于医疗,关于环保,关于种种现实,我相信李炳银说的参天大树会在以后出现,会变成现实。我自己对《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的建议有两点。一个是更文学化。我们报告文学常常因为文学的不足而遭受从事其他文学样式的写作者的侵犯,我觉得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应该有这种勇气,把我们报告文学作为一个文学门类,朱晓军实际上已经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当然这个过程很艰辛,这要求我们的编辑不是把作者的东西原生态地发表,而是要跟作者讨论这篇报告文学怎么更文学。第二个建议是希望走向社会,征选我们的选题,这样我们的眼界会更宽一些,我们不仅是编辑部里讨论老百姓到底关注什么,我们要走出去观察。最后有一句话,希望《北京文学》越办越好。
周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天使在作战》这篇作品我读了以后,觉得确实是很触动,是震撼人心的好作品。触动是因为很客观、很真实、很尖锐地揭露了医疗腐败的问题,陈晓兰是医疗圈子里的人,面对医疗腐败她却能够挺身而出,进入这场战斗,我觉得她确实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她很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医术也很高明,这从68位患者签名就可以看到她的医术和服务水平。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人物,朱晓军能及时把她采访,挖掘,分析研究,写出这样一篇非常有分量的作品,确实应该感谢朱晓军。报告文学有义务和责任把现实生活中对时代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写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责任感的问题。
报告文学直接来写医疗腐败的问题,我觉得这是第一篇,而且这么有深意和深度。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触动和打动人心、震撼人心的报告文学了,这篇作品肯定是代表作。大家都讲,确实不敢进医院,医院太宰人了,本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医院应该是服务于患者和人民的,造福于人民的机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了一个赚钱的机构,以赚钱为目标,当然就开大处方,腐败的问题就出来了。在五六十年代的医院还是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这样的目标,现在一搞市场经济,老百姓确实是看不起病了,医院开药时拼命地加量、加价,所以这篇作品很有典型性,很有现实意义,应该在社会上加强宣传。非常感谢《北京文学》这几年发表的很多好的作品,我们也感谢作者的眼光和胆识,也感谢时代的英雄陈晓兰同志做的一切!
何西来(著名评论家):
我读了这个作品以后,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感受,就是陈晓兰是一个医生,医生被叫做白衣天使,如果她作战的话,她的对象是疾病,但是她却被从这条战线上解职了。她是一个英雄,本来应该有她用武的地方,真正应当由她来用武的地方不能用,而不应该由她用武的地方她跑去用。本来对这些医疗器械,假冒伪劣的东西,国家有专门管它的机构,各个地方都有卫生局,都有行政单位,行政单位处理不了了,可以由司法单位,国家有强力机构,他们都应该是做这个事情的。国家的药监局,一个一个的坐在那个地方,还有以郝司长为代表的司长,他们就是要管这些事情的,而他们不管,他们不仅不管,他们跟那些造假的人一起形成了利益关系的联盟,形成了一个网。我感觉到危机,作者写这个问题也是感受到这个危机了,不是这个事件的本身,而是这个事件要告诉我们是一个非常深沉的问题,非常让人感觉到沉重的问题。我赞成刚才很多朋友对这篇作品的评价,因为这是真实,不是我们感觉到自豪和骄傲的真实,医生本来应该在治疗救人的地方变成英雄,她现在跑到这个地方变成了英雄,我觉得不是我们民族的自豪,而是我们的耻辱。我觉得这个作品的意义,它的价值就在这个地方。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样一点,我看了以后,这样的报告文学才是真正的报告文学,真正符合于我们报告文学传统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本身当然应该写英雄,但是这里写的是悲剧,她的斗争其实是很悲观的,当然她背后还有很多人支持她,也不是说官员都已经坏透了,最后郝司长他们还是受到了处置,光量子还有其他的器械也都禁止生产了,但是还有很多啊。这怎么办?这就警示我们要从根本上对付这个医疗腐败的问题,我们必须有民主的、老百姓真正能够监督的权力机制。这样看来,深层次的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张锲(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我觉得陈晓兰同志还没有胜利,《北京文学》这几年经常发表报告文学,但是我希望能够把报告文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我觉得我们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对这个是重视的,北京有这么多的刊物,这么多的报纸,应该把这个再进一步扩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今天这么多的同志都被感动着,所以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我觉得会逐渐地扩大。医疗界的腐败现象我们都了解一些,但是没有想到会到了这样让人痛心的地步,还有陈晓兰同志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的战斗。我看到了这篇报告文学以后有巨大的震撼,同时今天知道已经有这么多的报刊转载,都是影响很大的一些报刊,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还要不停地战斗。
王必胜(著名评论家、《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这篇报告文学我觉得最成功之处是刻画了陈晓兰这个人物,我不知道是不是朱晓军发现了陈晓兰,但是我们是从报告文学里面发现了这个人物内心的高贵和对社会的责任。
另外一个成功在于它的批判性,我觉得现在的报告文学弱化了它的批判性,多是歌颂的、正面的,可歌颂的、正面的报道有新闻和媒体的报章文字啊。《天使在作战》这篇作品其实正是体现了报告文学应有的批判性。
还有一点就是喜欢《北京文学》这个刊物,这个刊物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很好。她很注重形式,但是在内容上又有自己的独创性。《北京文学》很注意创新,这和报告文学没有关系,我是说她经常用很大的篇幅建立与读者互动的联系,在其他的刊物这种做法是比较少的,说明《北京文学》的编辑部很有创意。他们也很注意形式的变化,刊物这几年搞一些人物漫画,在我的印象当中,很多的刊物经常变。比如说有一些刊物把一些帅哥美女的照片搞到上面去,这些都不是说没有的,现代文学史上的刊物有一些也是这样,《北京文学》弄人物的漫画我觉得是很有创意的。总之,刊物的创新给人惊喜。为什么刚才有的同志讲,《北京文学》来了以后就会看,其实我那里也一样,每月有许许多多的文学杂志,但办公室的同事首先是传看《北京文学》。文学刊物在这段时间不受欢迎,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刊物的吸引力。既然咱们的刊物将报告文学这个旗帜张扬出去,扛起来了,就不要后退。当然不一定期期都有,不一定期期都有4万字,不一定期期都写一个社会问题,报告文学不一定就是要写大的事件,大的问题。比如去年你们发表的手记的东西也不少,学生的手记,家长的手记,一年多的时间里面有这么多的手记,至少从审美上不是特别的新鲜,但是我总觉得在策划上是值得赞扬的,当然也希望多发一些像《天使在作战》这样的有影响的、人物刻画比较到位的作品。
王宏甲(著名报告文学作家):
本来没有必要再谈了,但是确实是很喜欢《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的。一直认为报告文学在今天这个时代本来就是很有读者的时代,但是现在就以北京文学界来说,感觉到真正的写报告文学找个地方发表都不容易,但是《北京文学》做到了,而且我特别同意前面同志讲的责任感。《北京文学》把好的作品收集起来,然后去出书,我一直觉得一个作品需要传播,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我看了这个以后非常感动,也觉得这种东西让更多的人看到多好啊!
我觉得报告文学和小说不同,我自己写报告文学的时候感觉到,不能像写小说那么含蓄,对一些问题要不遗余力地讲出来,我感觉有时候要那样。还有就是这个作品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直觉得报告文学就是要有人,这个作品写了人以后,但我觉得还有可补充的地方,包括人的内心,包括那种极美和极丑的对照,涉及到人的精神里头还在想什么?在非典的时候我才认识了一些医生、护士,非常地感动,但是我也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遗忘得也太快。现在的问题是整个灵魂上的问题,自己的底线没有了,这个可比非典厉害,就不仅仅是体制了。
李朝全(中国作协创研部副研究员):
几年前,有人对报告文学的前途相当悲观,甚至断言报告文学是一种正在消亡的文体。几年来——就我所知,至少从2001年起,《北京文学》每期主推一篇报告文学,放在“现实中国”的总题之下,注重清新感、现实感、大众性和可读性,为《北京文学》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了可谓是最重要的作用,也为杂志赢得了关注国计民生、与老百姓贴心贴肉的好名声。《北京文学》的卓越实践印证了报告文学强劲的生命力,为报告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彻底粉碎了对于中国报告文学的悲观论调。
《北京文学》今年第6期头条推出的朱晓军《天使在作战》是继前年张雅文《4万∶400万的牵挂》之后又一篇很有分量的关于医疗卫生主题的报告文学。这篇作品代表着《北京文学》“现实中国”报告文学专栏的特点。根据七年来对这一专栏的关注和跟踪,引发出我对报告文学的若干思考。
1、“好看报告文学”的概念。也就是报告文学的可读性。报告文学应当也需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疑点重点问题,譬如教育、住房、就业、医疗等几大社会症候性问题。《北京文学》2005年12期中就有5期的报告文学作品是关于教育的。《北京文学》每年都发表有若干篇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诸如《中国宇航员准备出征》《从分数重压下解救出来的少年天才》《老年悲歌》等。这些作品注意贴近现实生活实际,反映百姓普遍关心的主题,所选的人和事生动典型而感人,从而造就了《北京文学》“好看牌”报告文学。
2、报告文学的人文关怀与现世情怀。报告文学是贴着大地行走的,是吃人间烟火的,是最不可以游戏或矫情做作的文学门类。报告文学向来有着“参与现实”“干预生活”的优良传统,要求作者有严肃的写作态度,有对于民生深切的关心、同情、体悟和表达。
3、报告文学的平民意识。研究界一般强调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新闻性,还有人提出真实性(或现实性)、史志性。我认为报告文学无法“阳春白雪”,而只能“下里巴人”,因此我提出报告文学的平民性,并将它当作报告文学的一种基本品格。报告文学要特别重视对所谓的社会弱势群体如两亿民工八亿农民的关注与表现。在这方面,我感觉《北京文学》还可以加强。
4、“大报告文学”的概念——指的是报告文学在文体及题材方面巨大的包容性。报告文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文体,传记、回忆录、口述史、口述实录、对话访谈、调查报告、日记、手记、有文采的通讯报道等这些无法被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门类所收纳的非虚构纪实作品都可以归入“大报告文学”范畴。题材方面,国际国内,今日过去,上穷碧落下黄泉,大事件小事情,大英雄小人物,都可以进入“大报告文学”的视野。国际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的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也可以考虑选发一些。
5、报告文学的瘦身问题。近年来,评论界一再呼吁报告文学“长风不可长”,要狠刹长风,倡导短篇创作。这种倡议成了一股潮流,难免有矫枉过正之憾。短篇报告文学与短篇小说一样面临着一个读者接受的难题,短篇作品近年来在读者中相对比较低迷(而小小说、微型小说、精短美文又较被看好),《北京文学》在这方面很明智,大多选发中篇报告文学作品,紧紧抓住中篇这块较大市场。中篇,3万~8万字的篇幅,相当适合而且能够满足众多读者的阅读诉求。
6、报告文学的命题写作。《北京文学》报告文学专栏不乏如《4万∶400万的牵挂》这样优秀的自然来稿,也有不少是刊物经常联系的作家和自己发现的好题材,但估计有一半是责任编辑的约稿,或者干脆就是杨晓升主编的“命题作文”。《北京文学》拥有一批如曲兰、舒云、吴苾雯等这样有实力的作者资源,编辑也具有记者的资历与职业敏感,常常能发现和策划出有分量、能引起社会反响的选题。因此《北京文学》的“命题写作”在运作上基本是成功的。在巩固作者资源不致流失方面,建议可以学习《中国作家·纪实版》聘请一批“首席作家”的做法。杨晓升本人也是一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举贤不避亲”,我认为《北京文学》也可以刊发刊物内部的作家编辑自己的佳作。
7、报告文学的“订单写作”。最近,评论界对报告文学有一种很尖锐的批评,认为其最大的痼疾是“订单写作”问题,谁请,谁买单,作家就去写谁,就去为谁写。而买单的基本上是企业家、企业和某些地方政府,如此创作出来的报告文学大多乏善可陈。这确实是长期以来报告文学创作中值得严重关注的一个问题。“订单写作”与“广告文学”、有偿新闻式的“报道文学”是血脉相承的,给报告文学的声誉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令人欣慰而且惊讶的是,《北京文学》竟能厕身其外。我迄今还没有在《北京文学》上发现“订单文学”“订单作品”。
8、报告文学的评论。《北京文学》在刊发的每篇作品前都有言简意赅的内容提要和导读,感觉很抓人,很提气。我认为还可以效仿《小说选刊》,在发表的每篇作品中,附录一篇简短的评介类文章,引导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把握其精彩绝妙之处。
我很喜欢也很感谢《北京文学》2001年以来提供了一系列好看好读的报告文学佳作,祝愿《北京文学》坚持不懈,奋发前行,为报告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曲兰(报告文学作家):
我想说《北京文学》报告文学的特色,那就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命题作文,包括我写的东西。我在《北京文学》发了很多,我比较出名的作品都是发在《北京文学》上。我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不认为自己有名,但是有一天我爸爸在小公园里有人跟他讲,您姓什么?我爸说姓曲。他又问您是曲兰的父亲吗?所以我觉得《北京文学》为什么这么有名?就是因为它成为报告文学沙漠里的一块绿洲了。这个可能和很多选题都是《北京文学》做的有关系。晓升很有才气,我觉得他更大的才气就是他的选题,包括我写的《老年悲歌》,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之所以能够引起人注意的原因。因为我过去也是编辑,我觉得我之所以没有做到晓升这样,就是我的策划能力,这一点《北京文学》可以坚持下去,而且《北京文学》不光是策划搞得好,后期的一系列宣传推广工作都做得很好。
张越(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
刚才大家都在说《北京文学》的关注现实和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我非常同意,这和我们的行当不是没有关系的,我在做访谈节目也是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我记得在2002年的时候杨晓升先生说把我的一期节目变成报告文学,我觉得他眼睛很贼,他挑中的也是我觉得比较有价值的。我的一期节目有可能变成他们的一篇文章,他们的一篇文章也有可能变成我的节目,所以最近他强烈地推荐《天使在作战》这篇文章,这也是我们今天来的原因。一个是对《北京文学》的支持,还有一个是想结识作者朱晓军,我们希望有机会可以合作。
杨晓升(北京文学月刊社执行主编):
张越的文字也很漂亮,我一直期待张越能亲自操刀将“半边天”节目中精彩的选题写成报告文学。
下面由《天使在作战》的作者朱晓军发言,他是黑龙江人,原来是《生活指南》的高级编辑,写东西很多。2002年我们发过他的报告文学,叫《让天说话》,写煤矿的一个书记如何舍生忘死面对矿难。他写的东西很多,但是报告文学很少,他主要是为《家庭》和《知音》写稿子,挣钱不少,但是我跟他说你可以到《家庭》《知音》挣钱,到《北京文学》发表报告文学做的是影响力。他现在的身份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两年前调到那边去工作的。
朱晓军(《天使在作战》作者):
首先感谢《北京文学》给我这次机会,再一个就是感谢作家和专家对我这篇报告文学的评价,让我收获非常大,第三感谢晓升,如果没有晓升,就没有我这篇报告文学。我去采访陈晓兰的时候没有想写报告文学,当时就觉得这个事情打动我,我原来是想给《家庭》写纪实,在采访过程中,我的眼泪一直在眼里,我想问: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她做的事情应该是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做的事,有一个电影里的台词是“战争让女人走开”,现在社会的男人哪里去了?让女人进行这场战争,我感到很羞愧,我写的时候想到了很多,我想了我们的民族。我发现医疗问题非常严重。我母亲就是医生,我母亲对哪个病人都了解,总挂在心上,现在怎么会这样的?我感觉非常奇怪。
晓升很有眼光,是一个很出色的编辑,他在电话中听了我介绍的几个选题之后就说“你就写陈晓兰”,所以我非常感激晓升。
我觉得陈晓兰的胜利都是阶段性的,因为这个(医疗伪劣)打下去之后,马上又换一个新面孔在其他地方上市。但是陈晓兰确实是胜利的,她胜利在哪儿?光量子每年在上海至少减少了1亿的损失,一个光量子,1亿多元的损失是指的直接损失。给没有什么病的人使用光量子导致了尿毒症。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生病,生了病就要去医院,我们没有办法回避。
陈晓兰(《天使在作战》主人公):
这次能够给我这一次机会参加《北京文学》举行的这样一次座谈,我特别感动。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近况:因为上海市的市长关注了我的事情,在一次会上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讲了我做的一切,第二天就上了上海报纸的头版头条,我看到了以后在卫生间里哭了很久。应该讲,很多事情我做的都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我到现在还认为这是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职责,为什么我现在这么受关注?这是医生职责的错位。
最近上海药监局聘我做监督员,上海市的保监局也请我做监督员,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协会也让我做专家,更好地监督医院里面的问题,上级领导则希望我回原单位,我工作的问题也可以说已经得到了解决。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想说的是:我们只能讲现象,不能讲体制,在这个问题上我不能讲得太多,这么些年有很多事情让我很委屈。可是我爸爸妈妈讲的,我反映问题就是要让大家一起关注,这些年一些媒体朋友一起帮我,把我说的专业的语言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我很幸运。
我没有要想过战斗,我只是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老百姓不可能看到。因为医疗服务的真实性,和医疗服务的安全性都受到了威胁,包括药品的使用也是受到了威胁,所以我有责任向有关部门反映。
朱明德(北京文联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
《天使在作战》这篇报告文学好就好在它写的主题正好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的,而陈晓兰这个典型就典型在她是这个时代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无私无畏的。我们前几天纪念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什么?屈原是责任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是责任文化。多少年前我们有一个张志新,凡是忧国忧民的人都是责任文化的一个表现,陈晓兰同志就是这样代表。我们中国共产党历来呼唤和提倡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英雄,包括有些时候,众人皆醉,唯我独醒。最可喜的是我们用报告文学的形式,通过对医疗腐败的揭露和分析提出了很好的课题:如何惩治医疗腐败?如果通过报告文学的推动最后变成国家相关的政策的完善与执行,医疗腐败的现状就将逐渐地被改变过来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篇报告文学的选题抓得非常好,我觉得写这篇作品的人也是很有责任的。
再一个,和谐社会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奋斗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对腐败的现象、错误的现象,要有人说话。有责任感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窒息的环境下敢呐喊的人是这个时代的英雄。陈晓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
下面我提几点希望。
我作为北京文联,也是《北京文学》主管单位的负责人,一是希望主人公继续作战,要依靠党和政府,你知道你这一段做的是什么工作吗?我告诉你,是一个业余的社会工作者。你的想法绝对是符合了这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所以你要自信,一定不要把自己悬在半空中,要很科学地作战。你不是政协委员,但是要提出政协委员提的那些意见,把这些意见反映上去,更多的是拿出办法。怎么办?你最有发言权,因为你懂医,所以我希望你提高作战质量,要有目标,同时愉快作战,要保护自己。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肯定是要解决的,但是解决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认识到这场战斗的艰难,因此你要有长期的作战的准备,最终是好人要有好报。
还有要做好这篇报告文学的成功拓展,把晓兰同志的这种精神和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给党和国家出主意。我很同意把这篇报告文学给有一些领导送去,希望张越同志在这篇报告文学的基础上,能够把陈晓兰同志的事迹推向感动中国的候选人物。
张越(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
我们是女性节目,“感动人物”不归我们管,我回去以后会把这篇作品转给白岩松,他管“感动人物”。
杨晓升(北京文学月刊社执行主编):
今天这个研讨会开得非常好,大家的发言非常充分,对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这篇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对主人公的作战精神、献身精神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我觉得每个人对陈晓兰的任何赞美,都不为过,因为陈晓兰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为了广大的患者,广大的老百姓,甚至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对于《天使在作战》这篇的报告文学的推广和宣传,大家说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尤其是怎么样拓展这篇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刚才我们文联的书记朱明德同志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我们接下来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除此以外,大家对《北京文学》报告文学这几年的成绩和不足也给了客观的评价,我更看重的中肯的意见,有好多意见我们会慢慢吸纳,争取把“现实中国”这个栏目做得更有影响力,争取推出更多能够赢得震撼读者、感动中国的报告文学。谢谢在座各位今天的精彩发言。
(注:以上发言由本刊编辑部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张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