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用好高原铁路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要全面加强铁路运营管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住机遇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创造一流的发展业绩。要重点搞好运输管理、设备管理、经营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运营效率。进一步健全卫生保障体系,制定落实铁路运营环保方案,解决好人流增加对高原环境的影响。
——国务院副总理、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
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
中国目前采取侧重消费的经济增长政策,将使未来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当前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两个力量推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造就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 史蒂芬·罗
能源让政治走开
用政治手段来谋求石油的可靠供应是非常不明智的。反之,保持政治中立,通过商业谈判,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才是最可靠的。全球的石油供应安全同样应该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而不是政治结盟。政治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世界市场。一旦这个市场被破坏。全球资源的配置除了靠打仗,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著名经济学家 茅于轼
应督促美元负起责任
从宏观平衡的角度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意味着有巨额的储蓄被美国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储蓄配置也国际化了。美国在这个全球储蓄的重新配置格局中,因为美元的强势地位、相对发达的金融市场、比较有效的储蓄配置机制等等,吸收了更多的全球储蓄,也使得美元有条件成了一个“被惯坏的孩子”。
——专栏作家 巴曙松
权力资本正恶搞国六条
眼下,新“国六条”正遭遇着权力资本的恶搞,从而导致目前房价的怪异变化。“国六条”通过某些政府官员的解读,直接将贯彻“十五条”细则中最具杀伤力的两个规定置于“悬空”状态。前有开发商的见招拆招,今有政府官员化招于无形,两者里应外合、遥相呼应,“国六条”及其“十五条”细则遭遇到了比“国八条”更危险的威胁。
——专栏作家 巫继学
国有银行为什么无耻
在中国,“国际惯例”差不多已经成了一句骂人的话。把这个词搞臭的就是国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每一次,他们收费的时候都说,这是国际惯例。近三年来,这个国际惯例让国内银行增加收费项目近30项。其实,相对于银行的巨额资产,这点钱,真不算什么。但是,银行偏要收这笔钱,而且是不知浪费了纳税人多少钱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积极——算算吧,光是这几年为这些银行填黑窟窿,财政就拿出了几千亿。
——著名经济学家 秋风
谁把新农村建设说成了“韩流”
中国的农民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的活动中得到什么好处,一不留神就为官员的学习考察活动买了单。但更坏的结局可能还不是这个,而是这些官员们若把从韩国照搬照抄“新村运动经验”用削足适履的方式运用到中国农村,那可能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专栏作家 郭松民
以投资的方法去投资
证券市场是不同于VC投资的,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的义务,而流动性使投资者在发现错误时,可以随时改正错误。第一,投资的风险可以是比较低的,只要投资者不去冒险投一个没有过往业绩的公司。第二,类似于资产注入或重组的投资,信息优势确实是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且这类投资短期内也很有可能获得很高收益。
——广发基金投资总监 朱平
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宜于速行
崛起的中国必须拥有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困扰,即发展中国家必须以发达国家的货币进行国际贸易和融资。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抓住当前人民币升值的绝好时机,积极地在海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推动人民币成为亚洲区乃至世界市场的一个主要金融计价单位,我们不仅可以享有国际经济的“铸币税”,人民币也能更好地成为实物贸易的计价单位。
——经济学人 李稻葵
证券账户实名制须做实
股票实名制有利于反洗钱和反腐败工作的推进。通过股票市场搞“老鼠仓”、洗钱和行贿的各种手段众所周知,非实名制是保护伞!这使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在查处违纪案件取证过程中工作十分困难,反腐败和反洗钱工作难以推进。股票实名制还将推动金融实名制以及信用机制的建立,改善中国的金融生态环境。
——经济学人 谢平
发展MBS不能照搬美国模型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内地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由于中国内地与美国同样具有广大的市场,相信未来私有住宅的需求将会持续急速成长,中国台湾发展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经验值得中国内地的实务操作者思考和借鉴。美国MBS信用是由标准普尔、穆迪、Fitch等国际性的评级机构评判,结果较具公信力。中国台湾由于缺乏符合健全性与国际性评级机构,评判时趋于谨慎与保守。
——经济学人 林哲群
政府也会输在黄金市场上
非常有趣的事实是,市场总是存在众多的“简单窗户纸”让投资者去犯错误。中国金融领域类似“股权分置”这样的“窗户纸”不知道还有多少!在中国黄金市场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黄金分置”问题,“分置”既是问题也是投资机遇。在目前关于黄金市场的各类分析中,鲜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突破性认识,这和当年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港台看市理论体系完全笼罩股市舆论是一样的现象。
——专栏作家 张卫星
公器当私器 九部委新政面临考验
说到底,土地这个本应“公有”的“公器”,被少数权贵当成了攫取财富的“私器”,以社会之稀缺资源尽为权贵所用,才是土地市场屡查不靖的主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新政必须由土地新政开启,而所谓土地新政就是彻底清除土地领域的腐败!否则,“九部委新政”就会遭遇尴尬。
——专栏作家 阿蒙
大学扩招提升了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和其他社会公平问题一样,如果在个人能力、禀赋天资、努力程度相同,其基本原则应该集中在给所有人公平发展和竞争的机会上。机会不均等是最大的不公平。扩招无疑在上大学的机会公平这一问题上有了大幅提升。尊重和保护适龄青年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发展,推动了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制度公平性的改革。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央行货币政策微调为主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与央行金融运行报告均对货币供应增长较快表示担忧的时候,央行是否会采取加息等刚性调控措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答案是,当前还未到加息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调是“微调”。对于现在的货币信贷形势,央行会“增加货币市场公开操作的力度”。
——央行行长 周小川
政府体制改革要勇于“刮骨疗伤”
这几年中国审计工作取得很大成就,但现在很多问题,最终还是由于政府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一是政府的行政成本太高,“政府的成本太高,就是再廉洁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二是政府监督企业,多龙治水,“谁都能检查,谁都能不负责任”。政府部门“无监督难问责”的局面依然没有扭转。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 李金华
收入分配已相当不均
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过程的不公平最为严重。所谓过程的不公平是人的发展机会、进入市场的机会、从比较贫穷的阶层提升的机会是否平等。公共政策对起点的公平关注不够,各方面改革不到位引发过程的不公平。
——财政部副部长 楼继伟
说经济不过热不符合现实
我们不是没有通货膨胀,而是通货膨胀游离到统计数据之外了。经济学看的是经济现实,不仅仅是看统计数据。八年前上大学交多少钱,现在交多少钱;这个价格的变化就是通货膨胀。房价1999年是多少钱,现在是多少钱;还有医疗、交通等,这些在我们的消费价格指数CPI里面基本没有被包括进去。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通货膨胀,而是通货膨胀游离到统计数据之外了。
——经济学人 王大用
股改成功有赖于规范监管会计所
迄今为止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成了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揽了审计工作。从去年政府惩罚违法行为来看,不论是行业监管还是法律法规,对问题事务所似乎关照大于监管、谴责多于惩罚或不了了之,如同隔衣抓痒。而立法和司法制度的不健全则进一步助长了关照之风。所谓不健全追根溯源是“不作为”或“作为不积极、不主动”,执法的苍白尽现于此。
——专栏作家 阿蒙
日本为什么帮不上亚洲经济的忙
国内消费居高不下应该会带来更强的进口增长,而贸易和国际收支的逆差也随之降低。但是日本的国际收支顺差作为GDP的一部分在过去两年增长显著,也就是说尽管油价上涨,日本实际上向邻国出口更多。有一个小问题,也许日本在家花钱不少,但是却不怎么消费国外的东西,特别是,它不怎么从它的邻国那里买东西。亚洲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在过去的两年中放缓了增长速度,但是对日本进口的增长率却已经降到了零。
——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师 安德森
房产泡沫破裂最危险的后果是民工失业
现在房地产业吸引巨额资金,这些钱大部分用于盖房子,因而维持了用工数额巨大的建筑业的就业。一旦资金流向别处,建筑业将减少工作岗位。当然,资金流往别处,也会在别处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建筑业是劳动密集行业,同样的资本吸引的劳动力比较多,其他行业用的劳动力比较少,而且建筑业就业门槛低,小学没毕业也用得上,而别的行业有所不同。
——经济学家 茅于轼
能源与环境已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污染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内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中国这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都将难以持续。在能源价格不能充分体现资源价值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节能和环保都相当困难。没有节制地使用能源,其后果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后面的巨额环境治理成本。
——经济学人 林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