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李漫
从2006年年初开始,中国开始了新一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能源和原材料的行动。中国新一轮寻求能源,部分是由于过去多年努力发展经济,导致能源短缺,另外是因为在对其有利的地缘政治背景下,中国政府与对中国这个新兴世界经济强国颇为依赖的“东方”进行面对面谈判时实力与信心日增。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从非洲到南美,中国的政策和财政手段为它赢得了很多国家的政治同情态度,这在外交与政治上是一种资本。
尽管中国政府根据其制定的第11个五年计划(2006-2010),努力开发可再造能源并且对能源需求增长进行节制,但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随着进口份额的增长(原油进口占进口份额比率从1999年的27%增长到目前的45%,在2020年可能会达到66%),中国仍然亟待进一步扩大其能源供应来源。
因此,中俄在关于两国在周边中亚区域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协议中,能源安全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中国考虑到能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倾向于从周边临近国家进口:目前中国70%的石油进口都是通过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马六甲海峡转运的,费时费力费钱。而中国的目标是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建设一个石油管道,直接将油传输到国家的内陆。
中国能源外交的日程填满了过去的一个月:6月初,第二届中阿合作论坛为能源问题提供了对话机制,尤为重要的是,为中国与石油蕴藏量丰富的阿拉伯国家的首脑提供了定期会晤的平台,第1次会晤将在2008年之前举行。中国进口的原油有43.7%来自阿拉伯国家。
4月底,胡锦涛总统在正式访问美国之后,又相继访问了4个非洲国家(沙特阿拉伯,肯尼亚,摩洛哥和尼日利亚)。每一步都促进了能源合作问题上的新发展。中国已邀请沙特阿拉伯为其提供原油,这些原油总量构成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一环节,但该计划由于不断上升的原油价格而延迟了。
从2000年初开始,中国的几个巨型能源公司经历了频繁地整顿、重组,目标很明确,即国际化。能源研究所(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副所长韩文科强调:“我们的目标与现实的趋势,就是要使中国的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具竞争力。方法有二,一是邀请外国公司走进来,二是中国公司走出去。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在1990年,中国撤销了能源部,以一种新的体制结构,更高的水准,更好地面对将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