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事亲人 生母养母同好

2006-07-27 02:12
中国经贸 2006年7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

易 全

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使者”的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近日在深圳就中美关系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是一位在包括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国际华人圈里享有声望的社会活动家,他有长达45年作为美国人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有着持续26年之久的从事中美文化交流活动历史;迄今他已经创下了超过100次以上的中国大陆行纪录。

看得出来,正像黄锦波将中国和美国分别比喻作他的“生母”与“养母”一样,他对中美两个国家都寄予了深厚感情并衷心希望两国长期友好。他用将近一个半小时向记者回顾了几乎整个1949年以来的中美两国关系史,用他自己总结的中美关系“四个阶段”作了概括,并且穿插介绍了自1980年开始积极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所开展过的一些活动。

“第一阶段”——“冷战”与对立

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那时对中美双方来说,两国关系都可以用“闭关自守”一词来形容,美国不了解中国,中国也不了解美国。在当时的所谓资本主义“自由世界”中,美国带头制裁中国,并且对中国摆出威胁和敌对的态度,这是中美之间关系的最冷阶段。

“第二阶段”——“解冻”与逐渐走向了解

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对立关系产生了“解冻”趋势。黄锦波提到了最近中美两国间有许多人正在纪念当年的基字格、尼克松访华,以及邓小平先生对美国的访问。这一阶段的中美两国相互都在给对方机会以加深彼此了解,但无论在经贸、文化,还是民间事务等许多方面,双方更多地还只是停留于试探阶段,对彼此的经济发展也不了解。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这一时期基本未参与中国的经贸活动,美国商人也无意在中国做商业性投资安排。

当时的美国对中国显然还存有相当强的“冷战”意识,其重要表现是在有关人权、台湾问题和意识形态方面大做文章;与此同时,美国还构建并巩固其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韩一日一台湾一菲律宾防线,目的旨在对中国构成军事遏制与合围的态势。

但即使这样,中美民间层面的交往毕竟有了突破。两国间在1980年开始有了交流。在这一年里,黄锦波以妇科与儿科医生的身份,连同他的75名美国医生同行访问了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他们去看了美丽的北戴河,当然更去了北京市的妇产科医院等一些医疗机构,开展他们医生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第三阶段”——90年代的经济起飞与海外侨胞的全力推动

黄锦波回忆那个时期的中国印象:经济非常落后,满街人都穿着一样的军大衣或者白衬衣、蓝裤子,“从后面看过去几乎无法区分是男是女”。在当时经济落后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下,中国也很难吸引到外国人前来投资。锦波将“第三阶段”划定在?989年后。主要在于当时面对中国所遭遇的国际困境与压力,在各种传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的环境下,黄锦波以其时任职业政治家的身份,毅然决然到中国了解真实情况,并及时将所见所感告诉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起到了在海外稳定人心的作用。但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沟通也给黄锦波带来巨大政治压力,直至付出经济上的和身心的代价。

黄锦波认为从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开始,接下来的1991、1992年……,中国的经济不断快速成长,而在这过程中,海外华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各自的所在国政府施加了不小影响,是发展中国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友好国家关系的重要力量。从?992、1993年开始,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侨胞和华人更多地到中国大陆办厂,投资兴业,甚至兴办学校,其中90%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他们中每个人回来一次都直接间接推动了中国的旅游事业发展,也促成中国慢慢地转变了其经济成长方式。

“第四阶段”——中国步入全球化与中小企业投资带动大企业进入中国

黄锦波没有明言他的“第四阶段”起始于何时,但就其意思分析应该是从中国加入WTO算起。他认为在国家对中外合资优惠和对中小企业倾斜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背景下,中国的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海外侨胞和华人对中国大陆的先期投资和之后的不断追加投资,也带动了外国的中小企业来大陆投资经商,直:至发展到今天以全球化经营为目标的大型跨国公司竞相进入中国。

只要看一下美国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即足以说明中美经贸联系有多么紧密。在中国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美国的顶尖大企业——GM、摩托罗拉、微软、宝洁……,还有许多来自美国的大银行、保险公司、民航企业、五星级酒店、金融财团等都蜂拥进入中国,正是由于他们的进入,才形成了今天繁华壮观的北京王府井、上海浦东新区,还有深圳、东莞、广州……

黄锦波在回顾他26年来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过程时,由衷慨叹现阶段的中国是历史上最繁荣、最先进和“最上轨道”的时期。这个“最上轨道”是指中国现时的各项经贸政策已经纳入了与国际规则的对接,中国在“按规矩办事”!

在应记者就中美关系前景发表意见时,黄锦波认为现在的中美关系是30多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成功访问彰显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而中美两国之间的这种友好关系也成为确保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

黄锦波强调中美两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需要拥有更多的共同立场。美国需要中国在某些国际事务方面,能够尽量保持中立或站在对美有利的一方,而中国的富强与发展也需要美国给予更多的支持。

至于两国间不时存在的贸易磨擦,黄锦波认为始终会有,“它就像夫妻吵架”,“有很正常”!但一旦两国间产生了贸易争端,就应该坚持以外交的方式谈判解决,他不主张激化贸易争端进而导致出现两国经济的两败俱伤局面。

中美关系无可回避的问题——“中美为台湾问题会打仗是笑话!”

台湾问题至今仍然是横亘于中美两国关系间的一个敏感内容。他坚持认为中美之间为台湾问题会打仗的担心是一个笑话,也没有逻辑。他说即使台湾当局一意孤行坚持修改国旗、国号等引发两岸兵戎相见,美国也不会贸然出兵打中国。虽然以美国的军力应该有能力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港口登陆,但美国只能撑几个星期就必须撤兵,他认为有头脑的美国领导人是不会做出这种显然不智的决定。无论发生台湾独立,还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开战,美国都需要中国而不能失去中国。对这一点,黄锦波以其14年在美担任议员、市长、副市长的经历,用他特有的医生视角,为那些因担心台海危机而损及中美关系的悲观论者送上了一剂安慰药。

当然,黄锦波坦言他不认为台湾会真正走到需要搞独立的地步。他认为陈水扁上台6年都做不到独立,而在美国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今天,在他剩下来的最后两1年任期内也同样做不到独立。黄锦波认为大陆不需要真正对台动手,只须偶尔搞一下军事演习,就会对岛内经济生态带来很大震荡。如果台湾的股票大跌、经济迅速滑坡,有钱人纷纷跑去国外,岛内的治安、社会秩序等发生混乱,那么作为执政党的“绿营”就无法向选民作出交代,因此有头脑的人千万不要搞什么独立。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中美关系已不是说翻就翻的“小船”(观察家)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