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说明文单元的必选篇目,经过多年的试用,篇名由原来的“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而变成了今天为大家都能普遍接受的“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后来就一直没有作再次的变动。笔者认为以此作为定论仍有不妥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从”条解释:表示“拿……作起点”。中学教材中有《从三到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电影有《从奴隶到将军》;平日我们会常说“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从左到右”、“从上海到北京”。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从……到……”这一结构所联结的两个概念应该属于同一范畴或处在同一平面,它所反映的是事物在地点、数量、程度、范围、时间、身份、位置等方面的发展或变化。
再看《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全文所讲述的是我国图书发展形式变化的历史过程。《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各类历史教科书都对“甲骨文”一词做出大致相同的定义: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可见,“甲骨文”只是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不可以说它是书的样式。它应该是和金文、隶书、草书、楷书等同属一个范畴,构成了我国文字形式的发展史。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龟甲和兽骨”才是殷商时代记录文字信息的载体,才能称得上是“书籍的形式”,也只有这“甲骨残片”才可以和“缩微图书”进入同一层面,来用“从……到……”加以联结。所以,我们说《从殷商甲骨到缩微图书》作为文章的标题,才更能切合地总括文章的内容。
(霍中粉,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板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