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虹
“十年磨一剑”,我踏上讲台已超过10个年头,对于我所热爱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思考,特别是关于“课堂等待”我有话要说。
记得几年前,在课堂上布置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会在朗朗书声中提高自己的嗓门,叫“停”!因为我担心完不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记得几年前,我很担心课堂上的冷场。一个问题提出后,我迫切地希望马上有学生举手回答,并且会叫起第一个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甚至在学生略略涉及要害之时就越俎代庖地帮他讲完答案,因而堵塞了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杀手”。
如今,我仍不断地布置课堂朗读,但课堂上仍不时出现这种情况:一部分学生较快地朗读完后,其余一部分同学的声音也会嘎然而止,虽然还没有读完。于是,我会说:“没有读完的同学继续有感情地朗读完,已经读完的同学找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反复朗读与体会。”因为我告诉自己要耐心等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文本。
如今,每天的课堂仍少不了提问,而且也总不免碰到没有学生举手发言的时候。这时,我会默默地对自己说:等一等,再等一等!并且我坚持着问题的答案要出自学生之口。因为我学会了等待,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与文本、与心灵进行一次或深或浅的交流……
是的,我认为等待绝不是冷场,它安静的表层下是思绪的奔流,是情感的激荡;是冷静的思索,是心灵的碰撞。这是学生与文本、与生活、与心灵的对话。而只有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课堂才会泛起生命的浪花,师生共同完成对人类文化的欣赏、膜拜和传承。
“课堂等待”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本质是要研究学生,细心地感受学生的思维层次,悉心地洞察学生的知识和基础,积极地回应学生的思维方向,巧妙地引导学生加强思维力度。因此“课堂等待”要求教师并不仅仅是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而更应该学会察言观色;或及时给予引导与点拨;或及时转换问题,转变问题的切入口。
首先,“课堂等待”顾名其义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对于教学的诸多环节:朗读、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写作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尤其是在自己提了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时都要注意自己是否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成了一句空话。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0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若不给学生留充足的思考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其次,教师要在等待中及时“引导”。
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在等待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看似普通的语句、词语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联系上下文。这样,训练得多了,学生入了门道了,其思维的敏锐性自然也就增强了。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要能联系生活。在某些问题的思考上,教师给出的方向应该是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事实证明: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满堂皆活,离开生活,课文课堂就成一潭死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引导”需见机行事,点到为止。
再次,教师要在等待中及时调整问题。
教师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从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成一个观察者,及时发现因提问的方式、语言的表达等的不当而带来的思考障碍。这时马上改变提问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问问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否简明具体,是否含糊其辞,模棱两可,使学生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引起思维混乱。
教师应该问问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否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当处。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提问既不能过难,只面向少数尖子生,也不能过易,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动脑筋也能回答。所谓照顾大多数,也就是大多数学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得出。如:复习旧知识时,应问在后进生易获成功处;传授新知识时,应问在知识迁移处;巩固练习时,应问在学生易错处。总之,掌握分寸就是要注意广度,挖掘深度,设置坡度,力求精度。
课堂提问还应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的培养,教会学生善于联想、善于比较、善于发挥。否则,学生只知就事论事,不知变通思考,思维不能畅通,心智无从开启。
课堂提问是否注重思维张力,是否平面化、直露型。最有思考价值的应该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研读教材的兴趣与热情,还有利于学生见仁见智地自由发挥,使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和补充。能够找准教学突破口、巧定教学切入点的课堂第一问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一堂课应该是一首诗:有疾有徐、有高潮有低谷、有意象有留白……才成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倾泻出丰富的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听,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由“等待”催生的智慧之花!
(葛虹 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