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的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文简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阐述实施课程的建议时就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既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构建语文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只不过是笔者近几年结合学校农村综合高中实际对自主探究式教学的试验探索的总结和思考,权作抛砖引玉,以激起更多的同仁对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注、研究与构建。
一、模式简介
根据波利亚的“探索法”理论、布鲁纳“发现法”理论,结合我国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我们构建了“以疑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所谓自主探究式教学,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读存疑———自主探疑——点拨释疑——自结应用。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1.就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并讨论解决。2.变传统的“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的教学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础。本模式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4.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群体协作,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但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适时地帮助学习梳理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进行点拨诱导,把学习过程引向深入。本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不断升华的过程。鼓励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延续到课外或后继的学习内容之中,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二、操作程序
1.自读存疑
自读的“读”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读课文,它包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辨析、联想、质疑等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独立思维的过程。但综合高中大多学生是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因此教师教给学生自读质疑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总结“自读四步法”,即第一步,初读课文,解题(体裁、含义、作者),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步,细读课文,找出精彩或重点语段进行推敲、琢磨,把一些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疑问记录下来;第四步,品读课文,结合练习思考,品味语言说体会。为了使综合高中学生掌握“自读四步法”,加强课内自读训练,让学生依照程序进行,久而久之,学生在熟悉自读步骤后,自动地按“四步法”来自读课文。同时,为了提高质疑质量,教给学生一些质疑方法如于无疑处生疑、采用比较法寻求发现问题等,另外笔者规定学生读课文时至少要提出三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发现,或是对佳言妙语的赏析,或是对文章写法的顿悟,或是读了文章以后感受,或是自己的疑问等。在自读中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需要注意的是,开始时,学生往往认为提的问题越多越好,因此,有的问题漫无边际,有的是简单的重复,以至学生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使质疑问难流于形成。为避免学生为提问而提问造成的明知故问:或者不假思索、张口就问,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首先要求学生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知道吗?或者问:这个问题我通过认真读书或思考了吗?检验一下问题是不是真的困难,自己能解决的就不问。其次,向同学问,把问题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协作能解决的也不问。这样通过自问自答,小组互问互答,剩下的问题就相对集中了。
2.自主探疑
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疑问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联系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使他们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如教学小说《祝福》时,有学生质疑 :“谁是真正杀害祥林嫂凶手?”为此,笔者通过模拟法庭审判“贺阿毛状告母亲祥林嫂致死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在开庭前,引导学生分为原告(贺阿毛)及其代理律师、被告(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及大伯、柳妈等人)及其辩护律师,法官及陪审团人员,鲁镇报社、电视台记者四组。用一课时及课外时间让学生充分准备,学生在小组间既主动探究,又分工合作,或研讨课文寻蛛丝马迹,或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或“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争论,或查询有关法庭知识,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写诉讼词(答辩词、审判书、祥林嫂死亡报告书、新闻报道稿),忙得不亦乐乎。在法庭开庭审判当堂课,原告、被告及其双方律师针锋相对、舌枪唇战,随机应变,有理有据,观众掌声、笑声不断,在气氛热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审理过程中共同完成了 “谁是真正杀害祥林嫂凶手”的教学任务。课后,学生在周记中评价这样的实践活动有趣,也很有意义,学到了平时课堂所无法学到的东西,令他们终身受益。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在探究讨论中既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又有助于学生的内驱力的形成,并且难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此外,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学生们得要有时间研讨材料、沉思默想,得要有时间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得要留出“犯错误”并不断修正错误的时间,还得要有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甚至争论。
3.点拨释疑
在学生个体学习与群体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提出还未能够解决的疑问,在探究过程中难免有思维不畅通的时候,这时教师的适当点拨至关重要。否则,既使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不见得有理想效果。当然点拨、引导并不是全盘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一个台阶,便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取得理想的探究效果。美国创造教育家奥斯本“大脑激荡法”的一个主要观点教师的相机诱导应着力于知识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处,理解的疑难处,规律的探究求处,且要把握好“愤”“悱”之机,启动引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因为文章属的外国文艺评论,学生一时往往难以读懂文章,在探究文章之时,教师可适时点拨:“为什么说米洛斯的维纳斯双臂必须失去?为什么说米洛斯的维纳斯失去的必须是双臂?”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学生学习情绪亢奋,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被提出讨论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
4.自结应用
在学生学完课文之后,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索、发现,还要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思维进行回顾式扫描,归结探索的方法,探寻有价值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如可进行这样的自我完善: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如何做得更好等。通过小结,进行自我完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具备了一定探究能力的基础上,便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堂内这狭小的“三味书屋”延伸到社会这丰富多彩的“百草园”中去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通过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受力,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把自主探究式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探索进取。如学习王羲之的《兰序集序》时,可引导学生查阅有关王羲之资料和收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激起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王羲之的探究,并指导学生写出《“书圣” 王羲之研究》小文章。当学习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后,不少同学对才华横溢却自寻短见的年轻诗人产生了浓厚兴趣,及时引导让学生查询翻阅有关海子的《亚洲钢》、《土地》、《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等代表作及一些评论,探究品味海子其人其诗。当学习《孔雀东南飞》后,可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女子的命运进行探究学习,也可引导学生对本地婚俗及婚姻文化进行调查并写出研究性论文。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从教材内延伸到教材外的探究性学习,有时候是跨学科的,需要任课老师间的通力合作;有时需要较多课外时间,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常规学习与课外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同时,师生都应明确;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像科研人员那样为了研究出什么成果,而只是借鉴科研的形式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说明
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上不一定受单一课时限制,也可以是整篇课文的教学,还可以是一节课的局部环节。结构上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对教学程序加以适当调整,切不可按部就班,应使之适应教学的动态性。同时中学语文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就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教师不要设框框,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动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建构并完善中学语文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使之推广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仅仅是笔者的点滴体会,有些地方可能还值得商榷,其中系统的、规律性的东西,还有待于今后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褚文斌 苍南县钱库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