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看中国

2006-06-28 07:15李贺艳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1期
关键词:阿尔鸦片战争鸦片

李贺艳

拿起这本书,最先引起笔者兴趣的不是书名,也不是历史感十足的封面,而是作者唐可?阿尔梅洛的名字,因为马可?波罗的大名实在是家喻户晓,而这本书同样是一位西方人对于中国的游记式的描述,不由让人充满了好奇。

唐可·阿尔梅洛是一位哥伦比亚的商人,由于官司缠身,加之时局混乱,因此逃往异地避难,之后因为公干来到中国。他记录了一路的所见所闻,离开中国后在巴黎编撰成书,但由于此书以游记为主,又非撰写中国印象的第一人,因此鲜有人知。

唐可的旅程可谓曲折而漫长,由故乡哥伦比亚经古巴、美国、英国、法国、埃及等国来到中国,途中详细记录了各地的风景名胜,异域民风。唐可在中国生活了3年的时间,主要在香港从事商业活动,也曾到江浙、两广公干。书中有相当多的篇幅叙述了唐可在中国的种种经历和所见所闻,真实的记录了外国人眼中的旧中国;同时对当时中国社会各个方面均有详细的描述,上至皇帝的政权以及清末的管理体系,下至乡间路上的村姑,凡是看到、听到、想到的,都试图真实的呈现给读者。唐可亲身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乘坐过运送鸦片的“毒祸船”,在烟馆中亲眼看到吸食鸦片的瘾君子,在广州遭遇了街头巷战,这些都为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提供了比较客观的资料。也是因为鸦片战争,让唐可感到“心神俱疲”,决定离开中国。他经过巴勒斯坦、苏丹等国家,最终回到巴黎,这段时间他只简单记录了沿途见闻。显然,唐可的“精神”还没有恢复好。

唐可为人比较坦诚,书中有不少精彩的描述,其中关于他在烟馆的见闻最为真实。唐可心有余悸的说到“惨白的黄褐的幢幢人影千般扭曲万般反侧,此情此景永存我的脑海之中”,可见唐可对鸦片的深恶痛绝。这样的感受也触动着笔者的心灵,是一种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之痛。当然,唐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入,书中对中国各种现象、文字的理解有些是道听途说以及推测,与真实的历史多少有些出入,同时评论由于其自身立场之故也多有偏颇,但总的来说,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史料。

跟随唐可先生回到150余年前,用一种平和的心态阅读书中的历程,仿佛观看一部黑白记录片,景物也许模糊,人物也许变速,但它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寻。最后要感谢翻译郑柯军先生,作为驻哥伦比亚大使馆的跨世纪文化参赞,他的译文准确到位,唐可的形象悄然跃出文字,应该归功于他。

(《穿过鸦片的硝烟》,(哥伦比亚)唐可·阿尔梅洛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4,26.00元)

猜你喜欢
阿尔鸦片战争鸦片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太平天国与清军的一笔奇葩买卖
有些房门不必打开
THE DRUG WAR
梵高的1888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阿富汗鸦片年产量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