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选举难改台湾政治生态
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之所以广受关注,除了两地是“直辖市”的地缘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过去半年反贪腐强风持续吹袭下的第一次民意检验。由于“总统”陈水扁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分别受到国务机要费案和首长特支费案的严重冲击,这场选举已普遍被外界视为是台湾选民对扁马二人的信任投票。
然而综观选举结果,国民党的郝龙斌虽然以超过5成的优势在台北胜出,但民进党的谢长廷还是得到了4成选民的支持;而在高雄,民进党陈菊以1120票的微弱多数胜国民党黄俊英。国民党台北赢得不太漂亮,民进党高雄赢得更是勉强,这样的一种混沌格局表明,尽管有陈水扁的无能与“第一家庭”的贪腐,民进党的基本支持群众仍未出现结构性变化。未来岛内的政治恶斗不会停歇,蓝绿内部的分化整合更会一直延续到2008年。
台北的人口以外省籍的中产阶级为主,前一阵的反贪腐游行也主要发生在台北,这些因素决定了郝龙斌的当选悬念不大;而高雄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当地居民以农工阶层的本省人为主,著名的“美丽岛事件”就发生在这里,反国民党意识根深蒂固。黄俊英虽然在此前的所有民调中领先,但最终还是功败垂成。陈水扁这一阵子勤走高雄,对拉抬陈菊声势产生一定效果,他暗示黄俊英贿选,操弄的依然是统独对决,这一招虽然了无新意,不过依然管用。可以肯定,陈水扁未来会更紧密地拥抱台独基本教义派,而国民党显然还没有找到赢取台南民心的新战略。
这次选举最大的赢家要算谢长廷,台北市他输得漂亮,高雄市陈菊能赢,靠的也是他以前的政绩,谢成为民进党下届“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
在蓝营方面,宋楚瑜的失败和宣布退出政坛固然让人扼腕,但也替马英九提前扫除了2008年选举的一个障碍,但对马而言,此次选举带来的更多是挑战和警示:在关键的高雄选举上,马英九连续4天到绿营地盘拜票,但效果不彰。即使国民党内不提选举责任,对马英九能力的质疑也会增加。
而从长远看,国民党目前的问题不比民进党少,它的改革问题早已迫在眉睫;台湾目前的政局瞬息万变,需要的是坚决果断、力挽狂澜的人物。马号称政坛“不沾锅”,特别费的事发生在马英九身上就会特别刺眼。“人们能原谅花花公子,却不能原谅和尚和道士”。他身陷特别费风波,来自国民党内的声援和力挺都极为零星稀少,多数人袖手旁观、冷嘲热讽,更有人要请连战出山,与民进党立委不分是非力挺陈水扁形成鲜明对照。更要命的是马迷信“民主原教旨主义”,每每以害怕引起蓝绿对抗为由规避责任,试图置身事外。百万人倒扁,马英九在自己保持缄默的同时,也试图让国民党中立,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他本人和国民党都有害无益。
现在的国民党和台湾,需要的是张居正那样勇于任事、不计毁誉的政治家,而不是海瑞式的光说不练的清流,马英九似乎不幸地属于后者。
(赵灵敏)
新知识阶层崛起
中共中央日前颁发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为主的社会新阶层纳入统一战线。部分舆论认为这意味着新阶层崛起,其实这里所说的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只是一个统战部门的工作定义,是作为统战对象的“新社会阶层”,而不是一般理论意义上的关于“社会阶层”和“新社会阶层”的严格定义。
严格意义上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知识分子并不属于同一阶层,早在2001年甚至更早,非公经济在政治上已经作为一个阶层进入中央视野,吸收非公经济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已经是固定政策。而自由知识分子虽然因其群体的庞大已引起关注,但因为他们散落在各行各业,并没有被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早期的以清贫风骨、特立独行著称,到后来的以知识谋生,从上世纪80年代的坐而论道,到90年代投身于经济浪潮,出现大批儒商和文化商人,从最初的文人书生到现在包括大批工程、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等等。根据中央统战部文件中的定义,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包括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包括自由文化人、自由撰稿人、个体医生、各类经纪人等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随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达与普及,这类知识分子和从业人员越来越多。
根据相关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数代创富主体,目前,历史正在促生第六代财富创造者,那就是经过市场经济洗礼的新知识分子,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拥有高学历,和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强,渴望财富并努力创造财富,这也是目前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主要人群。
随着这个阶层的崛起,他们会渐渐有自己的政治诉求。被纳入统一战线,是新知识阶层崛起的开始。
(杨军)
斐济政变的罪与罚
12月5日,西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发生一场公开的、渐进式的温和政变。政变之平淡,甚至于被政变军方拥立为“临时总理”的军医塞尼兰加卡利在7日接受外界采访时也无奈地把“政变”偷换概念成“政府接管”。他表示:“毫无疑问,这是一次非法接管。但你有什么选择呢?对我来说,比较好的选择是执行这一非法行动,清理前政府更大规模的非法乱局,以便把和平带给斐济人民。”据信,斐济武装部队司令姆拜尼马拉马假借总统伊洛伊洛名义接管政府,主要是因为恩加拉塞总理领导的政府企图特赦‘年前的政变分子。
2000年5月发生在斐济首都苏瓦的“土著政变”以多数人利益为旗号,推翻了斐济历史上第一个印度裔总理乔杜里的政府,但政变最终失败,主要参与者先后入狱。然而随着土著人总理恩加拉塞的上台和不久前的连任,为上次政变“翻案”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自诩为代表全斐济人利益的军方对此不能容忍,于是撕下与代表土著人利益的大酋长委员会默契的面具,以政府腐败等多项罪名为由走上前台恢复总统实权,罢黜总理,免除副总统,试图效法泰国军方导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还政于民”的政治大戏。
只是斐济不是泰国,军方解散民选政府容易,却很难看到光明的出口。
(和静钧)
隐身灌木丛的内战
非洲内战永远充满戏剧性。中非共和国北方,反政府的民主力量联盟神秘崛起,旬日间连克数城,伯齐兹总统龟缩首都束手无策,只能大喊民盟受苏丹政府资助,威胁地区安全。孰料风水轮流转,才一月功夫,原本不堪一击的政府军突然豆腐变精钢疯狂反攻,继11月底夺回毕瑙后,又在几天内迭克名城,12月初乌阿杜贾莱阿等最后3城镇也告易手。
事情的转机是由于法国人的飞机——6架幻影F-1,4架小羚羊,仅10架战机就改变了一切。它们呼啸着飞临城镇上空,民盟战士们便章法大乱,不待命令就仓皇四散,钻进城外一望无垠灌木丛中。法国此番一改近年沉寂形象,主动出手纾难,一来由于国内大选在即,二来卢旺达断交事件震撼不小,在非洲再不容有失。耐人寻味的是,以往法国总是大张旗鼓,唯恐世人不知,此番却躲躲闪闪,仿佛也入乡随俗,学会了中非的灌木丛战术一般。
伯齐兹政府虽松了一口气,但惊吓着实不轻:中非地处偏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此次变起仓猝,求助列强,一时竟毫无反响,若非法国飞机最后关头横空杀出,后果不堪设想。自2003年推翻巴塔赛政府上台以来,伯齐兹因偏袒自己所属部族而遭遇批评不绝,但他一直拒绝回应体制改革呼声,仿佛也躲进灌木丛中一般,这回受惊或许能让他转个弯。
(陶短房)
语义学上的国中国
11月27日,加拿大众议院通过了总理哈珀提出的动议,正式承认魁北克为统一的加拿大内的“国家”。由于之前哈珀施展其语言天赋,凭着“动议提出人”的身份对“魁北克人”和“国家”作了狭义性解释,使“魁北克人”只指向了以法语为母语并占该省70%人口的魁北克族人(Quebecois)而非普指的魁北克人(Quebecer),“国家”则非国际法实体意义上的主权国家(Country),而是以文化和语言所构筑出来的“民族体”(Natlon)。这样在各利益方一番诡谲的语言诠释博弈后,哈珀获得了炫目的成功,包括魁人党在内的其他3个党团都支持了他的动议,在众议院308个议席中共斩获266张支持票,足可以让正领导着脆弱的少数党政府的保守党人哈珀“名留青史”。
然而,这种只停留于文字游戏中的挂一漏万的“反分裂法”,并没有真正给渐进独立的魁北克分离主义分子划出实质意义上的法理底线,反而是扔出了一艘可以搭乘的独立之舟,它将诱惑各类分离主义者再次将形同魁北克一样问题的各“民族体”驶入大西洋的独立之海。以因纽特人和阿留申人为主体的原住民社区已经表明,既然魁北克能成为哈珀主义下的“国家”,他们更有理由成为哈珀式的“国家”。
(石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