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历代咏竹诗文

2006-05-20 05:47曹炜炜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3期
关键词:比德绿竹虚心

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历代文人雅士赋予竹以深厚的内涵,倾注大量的溢美之词。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诗歌。《诗·卫风·淇奥》中的“绿竹猗猗”、“绿竹青青”,已开始将竹赋予君子的品行。《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曾暂寄别人空宅中,便令家人在里边种竹。有人问他:“暂住何烦尔?”王子猷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轼也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又如张九龄的咏竹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无。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和黄门卢侍郎咏竹》)这种“高节”,切合竹子的高而有节,喻君子的气节和操守;“虚心”,切合竹的空心,喻君子谦虚、坦荡的胸怀。

唐代刘岩夫的《植竹记》曰:“君子比德于竹焉。原夫颈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义也;虽春阳气正,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常也;垂蒉实以退风,乐贤也;岁摧笋以成干,讲德也。”这里一连串列出了竹子的八大特点:刚、柔、忠、义、谦、常、乐贤、进德。这八大特点正是中华民族崇尚的君子必有的道德品性,将其比之于竹,足见文人士子对竹的崇尚。

与刘岩夫处于同一时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有一篇《养竹记》,揭示了竹的比德特征: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注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白居易赞美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就是结合竹的生长特点和君子的品德修养,指出君子可以从竹的身上受到有关自身道德修养的启发。

到了明清两代,对拗竹的偏爱,成为文人流行一时的审美时尚。如明代钱宰的《卢德民双竹》:

此群一本森双平,愉似孤竹生夷齐。

清风节操终并立,明月环佩长相携。

或骑两龙齐上下,又挟苍风随高低。

又如明代竹画大师王绂,竹画妙绝一时,他的清高绝俗之志受到朝野士大夫的景仰,他的《写竹赠廖纪善》就表现了这种清高绝俗之志:

霜风动高秋,草木抱凄恻。

惟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

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

这首诗不仅寄清高之怀于竹,而且以之赠人,勉励朋友崇德自修,表现出一种超拔流俗的人格精神。

而清代的文士把拗竹当做喻情明志的审美对象,用竹寄托自己的生活和道德理想。如郑板桥的《题竹石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西北东南风。

(曹炜炜,江苏通州市金余小学)

猜你喜欢
比德绿竹虚心
虚心和心虚
王绿竹、王丹摄影作品
诗趣(题图)
虚心和心虚
咏竹
国风·卫风·淇奥
崔立小小说三题
甜蜜过程
过程
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