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1943年,侵华日军在鲁西制造了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造成中国平民数十万人丧命。
所谓“鲁西”,源自日军发动这次细菌战的代号“十八秋鲁西作战”,范围包括当时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一、第四地区和冀南抗日根据地全部。按今天的地域对应,涉及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5个省市。
走进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一部尘封已久的南京国民政府档案里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山东卫河流域曾发生一次大规模的霍乱,国人死亡甚重。”而上述霍乱的发生,却是日军细菌战所致。在北京的中央档案馆里,一份抚顺日本战俘管理所日军战俘1953~1955年的交代材料中,有一批关于鲁西细菌战的口供、笔供和检举材料,包括这次细菌战的策划、准备、实施情况和战后日军秘密调查统计的中国平民死亡数字等内容。当时山东等地所谓的霍乱,均是日军细菌战所致。根据日军战俘的交代,鲁西细菌战中仅24个县平民死亡人数达42.75万人。
鲁西细菌战是日军周密策划的一个大阴谋。据日军战俘林茂美交代,1943年8月21日,石井四郎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召开的会议上作了关于“华北防疫强化对策”的报告。石井四郎在报告中说,因北京、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发生了虎列拉(霍乱),应禁止在上述区域乘车、乘船,这些地区的果物蔬菜也要禁止外运。这份报告使用的是隐词,发生虎列拉就是实施鲁西细菌战,禁止通行的区域即是实施鲁西细菌战可能蔓延的区域。此份报告实际上是实施鲁西细菌战的动员令。
林茂美供述:“日军第59师团防疫给水班,于1943年8月~9月,在山东省馆陶、南馆陶、临清等地散布过一次霍乱菌。当时散布在卫河,再把河堤决开,使水流入各地,以便迅速蔓延。”
《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记载:“鲁西北……出现了大面积的灾荒,冠县、堂邑公路两侧、马颊河两岸约1500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涉及莘县、冠县、聊城、堂邑4个县10余个区1000多个村庄的40万人口死亡的‘无人区。”“军民们遇到了难以言状的困难……农村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和‘早死有人埋、晚死无人抬的现象。”
据日军战俘交代,通过陆地撒播和决卫河大堤,从1943年8月下旬~10月下旬,鲁西冀南24个县共有42.75万以上的中国无辜平民被霍乱杀害,日军制造了人类细菌战历史上最大的惨案。
日军实施细菌战,从一开始就千方百计进行掩盖,细菌制造、作战活动均打着卫生防疫的幌子,作战计划、命令和汇报统统使用“隐词”、反语;对配合执行作战的海陆空军官兵也严加保密,除少数高层人员外,其余官兵包括具体操作人员均不知自己所为。
日军战败后,山东细菌战部队在日军大本营的关照下,销毁罪证,派人携带相关资料潜回日本本土。1953~1955年,在我国关押的参与鲁西细菌战的一些日军上层分子和具体实施者,陆续交代了他们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