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 音
电视连续剧《亮剑》自2005年9月在央视首播后,立刻好评如潮,各地卫视纷纷重播,很快掀起一股“亮剑”风潮。“古代剑客狭路相逢,哪怕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结果是死也要敢于亮剑!”这句主人公李云龙的经典对白,犹如一把利剑迅速深入到各行各业,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英雄主义情结。人们开始深思,在现今这样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状态下,从小娇生惯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长大后有多少能成为大胆量、大视野和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的优秀男子?芽因为这一切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熏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重中之重。
校园里的“假小子”与“娘娘腔”
“男生说话细生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中性,言行粗犷泼辣……”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的。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中学校园里已经不是少数。哈尔滨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二年级女生小言?穴化名?雪,从小到大一直没梳过长发,没穿过裙子,言谈举止大大咧咧的,俨然是个“假小子”。在小言的班级里,像她这样的“假小子”还真不少,她们的性格都非常直爽、开朗,在班上的成绩也都很不错。而相比之下,他们班的男生大多在学习上难以适应目前课程设计日益文科化、记忆化、形象化的现状,致使成绩长期以来一直屈居女孩之下。男孩们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和百般呵护而变得极其敏感、脆弱,甚至有的男孩还表现出说话嗲声嗲气,行为扭捏做作的女孩子气,被班上的同学讥笑为“娘娘腔”。
校园内男生和女生这种性别角色的微妙变化,导致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矛盾激化。沿海某校的高中一年级男孩已经发展到“一不做,二不休”的“境界”了,他们是什么劳动都不参加,女同学累死累活全不关他们的事,完全没有20多年前那种男同学体贴照顾女同学的景象。后来老师训斥男同学,男同学们竟然同老师吵架说:“谁让她们记忆力好、学习成绩那样出色,都被你们老师当成了掌上明珠了,这就叫能者多劳,公平合理。”
做“酷”男人还是做优秀男人?
一个21岁的女孩子谈了一个和她同岁的男朋友,男孩长得高大英俊,穿着入时,是时下典型的“酷”男孩。女孩暗自为自己能遇上这样的男友而深感幸福。一天晚上,两人约会遇上了歹徒,要不是巡警及时出现,女孩差点遭受强暴。令人不解的是:在歹徒围追他们的一个多小时内,女孩的男朋友居然不知道也不敢报警,他的手上一直拿着手机呢,完全有时间和机会报警!不光这样,这个男人一直到警察赶来仍在浑身颤抖,最后在警察面前放声痛哭起来。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自古以来的教育始终贯彻着英雄主义,男孩子从小就树立成为国家脊梁的意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小白脸”和“奶油小生”类型的中性化明星大行其道,男孩子也逐步由勤奋学习变成了追求享受、崇尚明星,男人也在阴柔化的社会氛围下变得越来越委靡不振,丧失了男子汉应该具有的阳刚之气。
日韩的垃圾文化更是加剧了这一点,他们传递的信息是:要想得到女孩的青睐,就必须做一个酷男孩。今天的男孩经常把时间花费在如何打扮自己,如何购买名牌,让自己变得像日韩明星上。男孩子经常是随大流,什么“酷”做什么。可惜,缺少知识的“阳光男孩”在学习上和今后的生活中可能会处处碰壁,在竞争中只有垫底的份儿;整天沉迷网络,不锻炼身体的“酷”男孩在战场上更只有挨打的份儿。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很大程度上是靠文化来发扬光大的,当弱化、丑化男人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的时候,一个民族的男子汉也就会逐渐销声匿迹。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寻找男子汉”。
男孩需要“阳刚教育”
一位中学退休数学教师做过一个试验:让他过去教过的优秀学生做2000年~2003年的高考理科题目,结果惊奇地发现,当年的优秀学生做现在的试题毫不吃力,数学试卷基本上45分钟左右完成,且几乎都是满分,并且男生同女生之间也没有明显差距。而令人不解的是,当年高考那些男生的数学成绩远比女生考得好。是这些男生多年不练荒废了学业吗?当然不是。问题只能出在试卷本身。于是他又让现在的一些高考成绩优秀的女生去做1984年的高考理科题目,结果总分也就是400多分,男生则更差些。
于是他得出的结论是:现在教育的理科课程相对以往更加简单了。这种将理科课程简单化的做法无疑使得擅长理科的男生优势不再,而对女孩子则是越来越有利了。
其实,这种教育模式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时期就已经开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往往运用了大量生动、详实的图片。小学阶段也是如此,文字越来越少、图片越来越多,一些较抽象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电脑模拟使之形象化。这样的教育方法虽然使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形象,方便了学生的理解,但在无形中却抑制了抽象思维的发展,尤其对于以抽象推理、理解创新、概念判断为潜在优势的男生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为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正是男孩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等到了高中阶段再来补救已经为时过晚,这使已经失去了和同龄女孩竞争之先天条件的男孩开始落后于女生,男孩弱化的个性也由此开始形成。
男孩在个性发展上同样倍受压抑。今天很多老师倾向女孩,说女孩比较容易符合教师心目中的“乖学生”形象,比如坐直、安静,而男孩因为做一个男孩而受到惩罚,比如大声、爱闹并且容易竞争。在教师眼中,男孩的这种性格特点被看作“有毒性的”大男人主义的起点。给孩子的暗示就是如果你想在班级里好好呆下去,最好全部模仿女孩子。这下好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个个听话,像绵羊,大多数胆小怕事,做事情缺乏勇气和激情,不少父母抱怨自己的儿子缺乏男子气。
让人看到希望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男孩的“阳刚教育”,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浙江杭州有家名为“西点男孩培训中心”的机构,专门招收6~11岁家长难以管教的顽童,宣称借助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去打造阳刚男子汉。我们且不去评判这家教育机构的教育方法如何,单是说他“打造阳刚男子汉”的教育理念就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在山东、辽宁等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聘请男老师,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男孩子的男子汉气概。沈阳一家幼儿园为了强化男孩子的阳刚气,特意开设了武术课,上课的男老师也很受孩子的欢迎。他们希望通过武术基本动作的练习,让孩子体会到武术带来的是一种很严肃、很阳刚、很外在的东西,让他们体会到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怎样去做。
我们决不能要一帮能歌善舞,却不能在危急时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上前的所谓酷男孩。这就要求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为男孩子创设更多的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