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尘馨 张 炫
110为公民提供了除亲戚和邻居外的第三种安全感
“报警请拨1101”这是中国民众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但可能很少人意识到,“110”这个熟悉的字眼已经陪伴我们20年了。
1986年1月10日,广州市公安局率先对社会正式开通使用“110”报警台,受理群众对于刑事、治安案(事)件的电话报警和紧急求助电话,开创了公安机关受理群众报警和求助运作机制的雏形。
20年间,“110”报警求助的许多事项早已远远超过了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1998年起,形成以“110”为枢纽,卫生、民政、水电、城建、工商和劳动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格局。
中国公安部指挥中心主任程人华介绍说,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已有900多个县市级公安机关不同程度实现了“三台合一”,也就是“110”“119”“122”三个报警台为合并为“110”一个报警服务台。2006年底前,中国市、县级公安部门将全部实现三台合一的工作。
其实“110”这个号码早在建国初期就出现了,最初是接受刑事案件报警的专用电话。但广州公安局率先把这个号码放开,接受普通民众的生活事务报警。1986年1月1日凌晨3时15分,“110”接到第一起报警电话,是从广州景园酒店打来的,事主报称其在景园酒店内被盗走财物。接报后,接警员即通知越秀区公安分局—德街派出所派员前去处理。
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室指挥二科科长杨蕴华,是第一代“110”报警服务台的民警,也是一位“老广州”。她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州治安状况真可以用“夜不闭户”来形容,大家出门很多时候都是不关门的。如果真出现意外,去居委会或者找专区民警是第一选择,因此,当年“报警请拨110”并没有成为广州市民的共识。
翻看当年的报警记录,在开通首日,“110”报警服务台只接到“景园酒店失窃”这一个报警电话,第二天,接到3个报警电话,第三天一个电话都没有,第四天,3个报警电话……
十年后,福建漳州“110”推出“有警必接,有求必应”的服务口号,使“110”很快深入人心,并被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年,公安部规定,“110”更名为“报警服务台”,突出服务。“有困难找民警”的口号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如今,在全国,仅公安机关从事指挥中心及“110”接警工作的民警已达到2.4万余人,其中,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最多的广东省有2600多人。
在广州,报警服务台已从原始的手工记录逐渐进入计算机、卫星时代,原先简单的匪警电话发展到联合21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电话,当年的2张报警台已经增加到80张,报警电话从每日十几宗到现在每日13000多宗。
不过这些报警电话中,琐事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包括夫妻争吵、家长对小孩动粗、家中水管漏水……猫蛇大战等等。
“其实很多问题原本是能自己处理的,但目前不少人似乎懒得思考,心想拨110就好。”漳州110巡警大队中从长陈灿锋告诉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