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大屋:传承岭南文化

2006-05-14 13:08邓小夏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16期
关键词:三重门大屋西关

邓小夏

北有北京四合院,南有广州西关大屋,相比于北方建筑的凝重艳丽,西关大屋轻巧通透,成为传承岭南文化的载体

今年的广州春雨不再贵如油,城里城外被春雨滋润得满眼绿色,让人有一种收拾心情、整理记忆的冲动。我一大早就上了通往西关的地铁,去看那心仪已久的西關大屋。

久居广州的人恐怕没有没听说过西关的,而与西关相连的就是西关大屋、西关小姐、满洲窗、麻石街巷等充满市井风情的词汇。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由于古时位于广州城西门外而得名。这一带有许多传统老屋,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豪门富商们兴建的豪宅,人称“西关大屋”。而大产人家的千金自然也就被尊称为“西关小姐”。

出了地铁就踏上了西关领地,迎面走来一位手提菜篮慈眉善目的阿婆,心中不免暗想,她不会就是当年的西关小姐吧?向阿婆打探寻找西关大屋的路线,运气不错,竟然问对了人。

步行了大约五十米左右,看到路边一块牌匾“耀华社区”,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一条长长的麻石古巷在我眼前延伸,麻石路面两旁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古老的民居,被雨水浸泡过的水磨青砖墙,透出一丝丝凉意;五颜六色的玻璃镶嵌而成的满洲窗在阳光下光亮如新,三重门吱吱呀呀地来回开合着,高大圆滚的趟栊逢单不逢双。眼前的一切与记录中的西关大屋都吻合得那么完美。

一位老人主动向我问好,当得知我是专程来看西关大屋时,他热情地告诉我:这条古巷长150多米,30个门牌、39个开间、150产人家,到现在已经历了200多年的历史了。而老西关像这样的老街还有不少。

这里的大屋多数符合老广州“西关大屋三件宝——青砖地角三重门”的说法。大屋用水磨青砖砌壁,考究一点的,青砖可以数百年不磨蚀。石脚用打磨平滑的花岗石,一般要高出地面70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则越显出主人的高贵。

屋内有三间两廊,左右对称。大屋内的装修考究,木石瓦雕,陶塑土塑,壁画石景,琉璃和铁漏花,蚀刻彩色玻璃等应有尽有。西关大屋在建筑学上的独特技巧足以令当今建筑界折服。大屋—侧的青云巷,一方面营造了过堂风,以保持空气流动,另一方面则方便仆佣们进出。这可谓是西关大屋的一大特色,也体现了广州人的灵活和才智。

西关大屋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独具岭南特色的三重门。临街的第一扇门是屏风门,也叫矮脚吊扇门或花门。花门上端通花,—般用木雕雕花装饰,有吉祥如意的花鸟图案,也有平安花瓶图案,这条巷子里30户人家的花门,几乎没有重样。矮门之后的趟栊用远圆木组成,形状有点像栏杆,木头的条数只用单数。趟栊之后才是真正的大门。近代西关大屋的脚门、趟栊和大门组成的“三件头”来看,与古代的广州开放早有关,家居的通风、防盗早有一套相应设计。

最让人看得舒服的是那叫“满洲窗”的蚀刻彩色玻璃花窗,在阳光下五彩斑斓,对整个大屋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据了解,“满洲窗”源起子东北“满洲”,在这里是北名南用。传统的“满洲窗”,一般由五颜六色的玻,璃及木格组成窗花,曾普遍应用于西关大户人家。据街坊说,这些年美丽的花窗也成了小偷的目标,足见其价值。

和北京的四合院相同的是,这些西关大屋多为平房,在400平方米左右。只是清末民初期间,广州人吸取了更多西洋楼的建筑特点,逐渐发展成了二三层的住宅楼房。沿着狭小的楼梯,缓缓登上大屋的楼层,来到了昔日西关小姐的绣楼。虚掩的房门,绣花的彩窗,总叫人止步。唐突地推门而入,或许绣房里面正端坐着一位身着香云纱的西关小姐,柔情似水般地对你回眸一笑。

由于西关大屋以木质构为主,虽然政府已对外表进行翻新,但许多大屋的里面已破败不堪,古巷11号的老伯是在这里生活时间最长的人,这所房子是当年祖辈花了7000两白银买来,可想当年大屋有多气派。但如今住在西关大屋的,多是普通的百姓,对旧屋的翻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老伯说:希望老房子变好,不光是外表,里面也要变好才行啊!对于这个传承岭南文化的载体,我们也如此期望。

猜你喜欢
三重门大屋西关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小”和“少”
西关海·江尚:定义广州大宅新标杆
三重门
素描西关
文言文教学三重门
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三重门”
试论郑家大屋解说词的英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