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利杰
初学书法,首要面临的问题是临帖,而在临帖的过程中,深入以及如何深入,是不断遇到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就像登山,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头,更高的山又矗立在眼前,这时候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原地休息,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致,但难度显而易见,继续往前走者需要下更大的决心。
石凯同学似乎到了这个阶段,从这幅作品来看,已具备一定的临帖基础,并养成了相应的书写习惯,但在这个时候作者似乎在山头上坐了下来,开始欣赏周围的风景了。这种心态下,古人优秀的东西越来越少,今人的笔法结体不自觉地侵了上来。
从章法上看,成熟自然,不瘟不火,但对势的把握稍嫌不足。从字法上看,有王右军《圣教序》的结构和笔法特点,但由于作者没有进一步深入法帖,致使时人气息浓厚,笔画较为粗糙。比如“去”字最后一笔锋没调过来,只好断开,这样处理使这个字气息不畅;“闲”的门字头,转折随意,无法可依;“别”字的最后两笔纤细乏力等等。
希望作者能继续深入到古人优秀的传统中去,多学多思,尽量不受时人的干扰,假以时日,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随着现代书法展览特别是国展对书法传统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为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的楷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四届正书展览”收稿情况来看,它比同年的任何展览参与的人都要多,这甚至出乎专家的预料。所以,不仅是初学者,很多较有成就的书法家也把楷书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
当打开朱可同学写的褚体楷书时,不禁觉得眼前一亮。整幅作品气韵生动,线条挺拔,清新流畅,章法上竖有行、横有列,大小错落,一任天机,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好作品。然而如果细究,在用笔结体上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在横画的起笔处,露锋的处理上显得简单和程式化。楷书讲究入笔回锋,即使褚体楷书,笔入纸之前在空中仍然有个回锋动作,使之既有露锋的爽利,又有藏锋的含蓄,变化无穷。结体上的主要问题在于合体字两个部件大小和错落的安排上:左右结构的右半部上靠得有点过了,字心不稳,如“僧”、“憎”字;上下结构的“吾”、“昔”因横画的过分右倾而失重; “爱”字宝盖过大,下面笔画有撑不起笔的感觉。另外,落款行书写得非常好,但由于写成三行,左下加重,使整幅作品看起来不稳,这在以后的学习创作中,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