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人品与书品完美结合的书家

2006-05-12 09:22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6年4期
关键词:王铎收笔二王

若 俨

中国历代对书法家的品评,都有一个道德标准。汉代扬雄说:“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宋代苏东坡也说:“古人论书,兼论其生平,苟非其人,虽工而不贵也。”这个道德标准也是书法创作欣赏评价中的重要因素,如果对人品有非议,那么其书写得再好也只能等而下之了。反之,由于人品高尚,其书法作品之地位便会更受推重。明末的黄道周,便是这样一位刚直不阿、受人尊敬的爱国志士,也是一位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或幼玄),福建漳浦人。明朝末年时,政治黑暗,乱臣当道,忠烈之人很难得到当权者的重用。黄道周因为敢说敢为,不肯与当时权贵同流合污,很多心术不正的朝廷大臣对他既害怕又恨。所以,黄道周在政治上多次受到打击。明朝被清灭亡之后,他在南方组织起军民共抗清军,终因力量悬殊被俘。临刑前黄道周洒脱地说:以前有朋友曾向我索字画,我答应了的,不能食言。然后铺上纸,先写了几幅小楷,然后又写了几幅行书,因为纸太长,写不完,就又写起了大字。接着画了一幅残山剩水,再画一幅长松怪石。画完,认认真真地盖上印章,走上了刑场。黄道周的家属让他给家人留几句遗言,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最后一幅大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一百年后,曾被他誓死抵抗的清朝皇帝也推崇他为古今完人。

黄道周与王铎、倪元璐在明末书坛齐名,并且三人同时考中进士,成为交谊甚深的好朋友。但他们所走的书法道路却并不一致。如果说王铎是因继承二王笔法、发扬二王传统而成功的话,黄道周则是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钟繇、索靖及章草等具有古朴书风的继承,其书法朴实劲健、风格独特。综观黄道周书法,真、行、隶、草都很精通。他的小楷学习钟繇和王羲之,结体别致,能打破传统书法四平八稳的结字方法,在字的搭配上拓宽横向,缩短纵向,质朴古雅。黄道周的行草书最负盛名,表现在结构上,大胆突破字内笔画之间的常规比例,写成上宽下窄、上松下紧,善用最后一笔来调节字的比重。表现在笔法上,起笔多以露锋侧下,横画内收,竖画外拓,行至收笔处则以波磔向上挑起,坚韧有力。表现在章法上,字与字很少连笔,与王铎、傅山的连绵大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字距紧密,行距拉宽。晚清的何绍基说他的书法,学习晋人,字画刚劲,成熟自然,不是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这些人所能比的。

黄道周的这幅《草书喜雨诗》(右图),章法上字距紧、行距松。用笔提按变化丰富,如“月”、“洒”、“虾”三字,交代分明又流畅自然。特别是作者某些“环绕”笔法的使用,在高速的挥运中将用笔的提按转折起伏勾连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因其快速运笔出现的使人意想不到的转折收笔,往往出人意料,通过分割重构字内的笔画空间,形成一个个奇怪的“字眼”,既令人惊异又回味无穷,如“虫”、“到”、“田”、“陇”、“上”、“祝”、“年”、“作”等字。此作笔取横势,气格高古,是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王铎收笔二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止哭神器”等十五则
低估
一字千进(19)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一字千进
漫画
漫画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