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涛 董晓军 曹忠新
冬枣产于山东省渤海地区、黄河三角洲腹地,是一种成熟期较晚,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滨州市冬枣种植面积达6万hm2,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但是冬枣锈病2004午在滨州市暴发流行,给枣农的增收和冬枣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为此对冬枣锈病流行规律、流行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调研。
1病原菌与发病特点
冬枣锈病病原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H,枣多层锈菌[Phakopsorazizyphi—vulgaris(p.Henn.)Diet]。以夏孢子在落叶上越冬,也有很少一部分以夏孢子在枣股中越冬,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夏孢子借风雨进行再侵染。
2004年7月5日出现病叶并成为发病中心,约15 d滨州全市大部分枣园发病,8月中、下旬,叶片开始落叶。具有发病早,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全市枣园发病率达100%,病株率30%~100%,发病重的枣园病叶率达100%,受害严重的树8—9月叶片落光,产量大减,部分枣园绝产。山于幼树未达到结果树龄,人们疏于管理,成树枣园也因管理粗放不注重整形修剪、田间郁蔽,通风差湿度大受害重。
2病害流行原因分析
近几年本市连片单一大面积栽种建造冬枣园.有的甚至600 hm2。有些乡镇玉米、棉花和小麦等大田作物鲜见,几乎为清一色的冬枣园。枣农偏施氮肥,轻培养树势,忽视有机肥、磷、钾肥,减弱了树势。
近几年锈病在本市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由于枣农多为一家一户栽种,缺乏统一防治,且防治技术落后,效果差,秋季又不注意清洁病残体,积累了大量的菌原。
7—8月降雨偏多为锈病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2004年本市6月份降雨为158.3 mm,较常年偏多日6.9%;7、8月降雨总量达到431.6 mm,比2003年同期多158.7 mm,为锈病流行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3综合治理
3.1农业防治
可在枣园周围插花种植棉花、小麦等大田作物,避免连片大面积单一栽植冬枣,将大田作物和经济枣园进行统一协调规划,可控制枣锈病等病害的流行。在发病初期发现锈病病叶要及时摘除.及时清扫落叶,集中处理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源。合理密度栽植,过密易造成树冠郁闭、园中小气候相对湿度增高、光照不足、枝条徒长,为锈病发生创造了环境条件。在栽培上要注意搞好整形、合理修剪,使树体保持通风透光。在雨季,要及时排除枣园内的积水。
3.2增强树势提高寄主抗病力
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透气性和土壤结构,以有利于冬枣树根系的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冬枣花量很大,正常坐果率仅在l%左右,要及时疏花,疏果,防止过量消耗养分,造成树体衰弱.降低抗病能力。追肥时注意氮、磷、钾、微量元素的合理配比,以增强树势,控制旺长。冬季要加强树干涂白和绑草把等保护措施,严防冻害的发生。
3.3化学防治
在6月底、7月上、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各喷一次l:2:200剂量式的波尔多液;也可用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800倍液喷施,每隔10天喷1次,连喷3~5次;或用仿尘类农药25%甲氧基丙烯酸酯乳油(阿米西达)1 500倍液,每隔15—20天喷1次,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在发病初期可用40%氟硅唑乳油(福星)5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l 500倍液或20%二唑酮乳油(粉锈宁)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5次。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如果雨水较多,则应增加喷药次数。